核磁共振是什么?磁场强度大有没有副作用?

描述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原子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现象。好比太阳、月亮、地球需要满足一定的位置关系时才会出现日食或月食一样。要想产生核磁共振现象,需要满足物质基础和外界条件。

  物质基础:有核(Nuclear)有磁有射频(两个Magnetic) 外界条件:射频拉莫两相等 总结:「核磁共振」=『「磁场」中「磁性原子核」因响应合适频率的「电磁信号」而产生的「共振」』

  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水分子或者脂肪分子中的氢原子核产生核自旋,导致磁矩出现, 核磁矩在静止外磁场可引起动核,从而引起能级分裂,加上交变磁场的作用,自旋核对特定频率电磁波进行吸收,低能级可跃迁到高能级,产生信号。

  之后,应用磁场的线性梯度对信号进行定位和采集,磁体、梯度系统和射频系统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在不同的电子元件之间实现通信,进行复杂的交互,最后就能形成核磁共振图像。

  核磁共振及数据输出

  磁场强度大有没有副作用?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计算机对人体断面进行图像分析诊断的检查方法,它不用X线,而是磁场,其基本原理是人体所含氢原子在强磁场下给予特定的高波后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一种高波数的电磁波。

  核磁共振正是利用这个性质,采用计算机对磁场的变化收集处理并图形化。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而不是X射线,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其对神经系统、头部、颈椎、胸椎、腰椎、四肢等部位的检查独具优势,优点是不仅能显示病变组织,还能反映活体组织功能和代谢过程中的生理生化信息。

  核磁共振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对人体安全无辐射。但检查时间稍长会有一些噪音。法拉第的电感定律告诉我们:变化的磁场会在导线中产生电流,通电的导线在磁场中会产生运动,这些都是磁共振噪音的来源。

  做核磁检查前,医生会嘱咐受检者将金属物品留在检查室外,若是身体中放入了金属植入物,要由医生具体分析决定是否能进行核磁检查。

  那为什么核磁检查这么排斥金属呢? 这是因为,在核磁共振设备的主磁体中,线圈通电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力。

  如果设备附近有金属物品,或者携带了金属部件,都会以较快的速度被吸附到磁场内,设备和人体很容易受到伤害。 赶紧转发收藏吧!

  责任编辑:lq6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