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货不是常态,正常的渠道没有人愿意炒货。但一旦市场全面缺货起来,就如同干燥的草原着了火,前面没有扑灭,后面真的只有等烧完了才会熄。
昨天的那篇文章,原来是想做灭火工,让上下游一起来解决缺货的困局,解决消费市场的问题。但确实一不小心,文章一些观点可能得罪了一些人。也是出于好意又伤害了一些无辜的相关方,在此还是要澄清一下。
第一,上游晶圆厂封测厂、国际芯片原厂有涨价,但都是按照严格的公示来调价,原因也很客观,例如原材料料涨价等,公布的涨幅也很合理,市场可以接受。
一直到现在,都还有的头部晶圆厂是没有涨价,就是接单排单,排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有的晶圆厂接受涨价就可以插队,价高者可以先拿到货。后者在市场上的非议较多,这也是国内目前对于晶圆厂资源不够要国家加大投入的原因。晶原厂多了,涨价就肯定会在根源上解决。但美国人又在限制中国大陆晶圆厂的发展,传递到市场上的信息就是缺货不会在根本上解决,信息传递到下游渠道就是要涨价惜售。
第二、国际原厂和代理商,在管理上是不支持炒货的,原厂公布的涨价没有原罪。原厂投入那么大,没有严格的管理怎么可能做大?没有规矩允许下面的人赚短期钱伤害客户,客户转换了IC跑到友商,后面怎么再做回来大客户?
在主观意愿上,国际原厂及代理商,是对涨价严格管理执行,对炒货会坚决打击。只是疫情期间产业变化巨大,国际原厂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一手信息肯定不如往年。出了问题,跟信息不对称相关,跟产品管制失去完全的控制力也有所相关。
第三、加入囤货炒货的大军超过想像。正如有人爆料,终端厂家都有拿到货转手炒货的,终端都不打算赚长线的钱了,那还有谁有义务去做长远呢?打比方就是,开发商都炒卖砖头钢筋了,只说明开发卖房不赚钱呗。CPI不涨,PPI猛涨,市场价格与利润倒挂了。
第四、保什么样的客户,现在任何一家芯片大厂都很迷糊。原则上是汽车、医疗、通信应用的元器件的需求大幅增长,利润更高,有单肯定要先做。
以汽车、医疗为例,传统的汽车厂商都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来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汽车,汽车的供应链稳得一逼,芯片企业能对接到Tier 1就不错了,跟整车厂原来都不在一间屋里说话聊天的。而造车新势力则不同,芯片企业直接可以跟整车厂沟通,直接接到新势力车企的订单,今年甚至是现金买货,钱收到了肯定要交货。价格好账期好,所以汽车芯片交到了造车新势力而缺货,这不很合理么?
医疗设备也一样。传统是GPS(通用医疗、飞利浦医疗和西门子)三大家和其他一些不多的主流厂家,而2020年的疫情突发,全球医疗设备需求量急速增长,GPS们交货来不及,中国的迈瑞、鱼跃、东软等出货大增,相关的ODM厂商因为手上有认证资格,也是成为了医疗设备的新兴企业。疫情的长期广泛存在,导致这两年的医疗级元器件的需求大为增长。再加上科创板医疗电子企业新军不少,为行业注入了足够大的现金量。企业用现金来备货,也同样抢占了很多的芯片产能。很多低价的元器件不是价格问题,是真实的没有企业在生产。
通信方面当然是5G全球的投入,对元器件的需求的增长。再加上服务器、区块链、数据中心和AI这些新增长的需求。这些都是有钱有利润的业务,还能做到长久稳定可靠。
因此放弃了玩具小家电和LED照明等,要解决产能缺货纾困,确实要等中国的新增加的产能投入。行业专家们的观点是对的,中国还要继续加大产能投入,来填补这个市场缺限。中国的IC也可能会永远地接过来这块市场。
说缺货就是车轱辘话不断地聊。尽量地不要伤害到无辜的人,不要误导国家政策制定者。这很重要。科创板的投入长期方向是要坚持的,这是半导体行业过去十多年的世界范围内的内卷和资本的短视造成。资本逃离了科技半导体产业,去了房地产、金融和区块链等新的高利润领域,而对于低利润的基础的硬件需求的投入太少。从前三十大半导体公司之间的并购开始,就注定了会有这么一天。
美国科技的内卷,到全球的缺货,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解决问题需要大智慧,中国目前比美国更为坚决、冷静,更有决心加大投入去解决问题。这一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人说解决中国制造企业缺货的根源是中国IC,这一点不能认可更多。
当然,加大投入带来的泡沫问题、炒货的问题或者是政策投机的问题,那不可避免。
(作者微信:147778177)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