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排污口浮标水质在线检测系统如何

今日头条

1109人已加入

描述

综合排污口浮标水质在线检测系统

什么叫溶解氧?溶解氧与微生物的关系如何?

溶解在水体中的氧被称溶解氧。水体中的生物与好氧微生物,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氧气就是溶解氧。不同的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给充足的溶解氧,一般来说,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为宜,zui低不应低于2mg/L;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2.0mg/L之间;而厌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mg/L以下。

溶解氧(DO)表示什么?

溶解氧(DO)表示水中氧的溶解量,单位用mg/L表示。不同的生化处理方式对溶解氧的要求也不同,在兼氧生化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0.2-2.0mg/L之间,而在SBR好氧生化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2.0-8.0mg/L之间。因此,兼氧池操作时曝气量要小,曝气时间要短;而在SBR好氧池操作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要大得多和长得多,而我们用的是接触氧化,溶解氧控制在2.0-4.0mg/L。

溶解氧是池塘水体中一个重要的水质因子,它不但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摄食吸收和生存活动,还影响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以及毒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的降解。静水池塘的溶解氧变化主要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程度和生化耗氧量来决定。由于受到风向、风力以及热阻力(温跃层)的影响,而表现为池塘水体溶氧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溶解氧的重要变化规律有四个:包括水平、垂直、昼夜和季节变化,其中以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对塘鱼影响较大。

1、昼夜变化:在一天中黎明时分低,太阳出来后随着趋强光移动到上层水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夜间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消耗,上层水溶解氧不断增多、酸碱度升高,至下午3~4点钟达到高峰,此时由于存在温跃层水体不易对流,下层水的溶解氧降至低。

此后,光合作用减弱,溶解氧慢慢降低,二氧化碳则慢慢增加,在日出前(5~6时)溶解氧降到低,而二氧化碳达到大值,酸碱度则降到低。

2、垂直变化:由于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深水池塘的溶氧在垂直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般白天池塘的上层水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下层水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不易对流,溶氧低。尤其是夏季下午,上下水层温差很大,水

体稳定,底层水中溶氧几乎为零。

3、水平变化:在不同风向、风力的作用下,下风位处的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位处多。换言之,晴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生的溶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风力越大,上下风处溶解氧含量的差别越大。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与白天相反,上风位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因为在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所以耗氧量也多。上下风处溶氧差别也与风力、池塘长宽比、浮游生物量、有机物质的多少有关。

常用于:污水、纯水、海水、渔业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装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冷却水、农田灌溉水、景观用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锅炉水、地表水、工业用水、试验用水等。

· 无流速要求,测量过程不消耗氧气;

· 不需预热,响应速度快,45秒响应(T90);

· RS485通讯接口,标准Modbus协议,便于集成;

· 数据分析软件,具有校准、记录、分析、诊断功能

· 光学技术,无需频繁更换膜片,也不用补充电解质溶液;

· 拥有自主产权和稳定关键器件供应链,产品具有极高性价比;

· 改良的传感膜,漂移小,易存储,可在空气中或湿润的环境中长期存储;

功能优势

● 采用光学技术原理,无需补充电解质溶液以及频繁更换膜片;

● RS485输出,支持Modbus/RTU协议,便于用户二次集成;

● 使用时无需预热,可在45s内实现响应;

● 低功耗,免维护,适合野外长期监测使用;

● 对流速无要求,测量过程之后不消耗氧气;

● 配套云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控管理以及海量数据储存;

● 数字化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

● 拥有故障自诊功能,保证数据zhun确性;

● 采用进口荧光帽,防腐蚀,大大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

综合排污口浮标水质在线检测系统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党政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

水中溶氧的来源

(1) 空气中氧气的溶解:只要未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可持续进行 ;不同的水体,氧气溶解的差异很大;不是鱼池内部的主要增氧方式;一般占总增氧量的7%-8%。

(2) 藻类:养殖水体(特别是精养池)中DO(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水层差;增氧不稳定(受光照、PP数量、水温等影响),但一般占80%以上,多的可达90%。

(3) 随水源补给:一般占全部增氧的3~4%。

水中溶氧的消耗

(1) 物理作用消耗:指水中DO达到饱和时向空气中逸散。

(2) 水呼吸耗氧:指水中化学物质的氧化和细菌等小型生物的呼吸耗氧,生物个体越小,呼吸耗氧强度(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呼吸耗氧量)越大。

(3) 鱼类呼吸耗氧 :一般只占10-15%,载鱼量大可达20%。

(4) 底质耗氧:底质中无机还原性物质(如H2S、NH3等)及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的耗氧,池塘的具体情况不同,底质耗氧也不同。

结论:生物耗氧中,浮游生物、细菌等小型生物耗氧大;在各种耗氧中,水呼吸耗氧大;例:池鱼呼吸耗氧20%,水呼吸耗氧71%,底质耗氧9%。

维护方法

传感器外表面:用自来水清洗传感器的外表面,如果仍有碎屑残留,用湿润的软布进行擦拭, 对于一些顽固的污垢,可以在自来水中加入一些家用洗涤液来清洗。

荧光帽外表面:除去传感器前端的防护罩,用清水冲洗传感器光窗上的污物,后再将罩子罩上;如果需要擦拭,请用软布并小心力度及用力方向;如果对荧光膜层造成划痕,传感器将无法正常工作。

荧光帽内表面:如果水汽或灰尘侵入到了荧光帽的里面,清洁步骤如下:

l 取下荧光帽;

l 用自来水冲洗荧光帽的内表面;

l 对于含脂肪和油的污垢,用加了家用洗涤液的温水清洗;

l 用去离子水冲洗荧光帽的内表;

l 用干净的无绒布轻轻擦干所有表面,放在干燥的地方让水分完全蒸发。

检查传感器的线缆:正常工作时线缆不应绷紧,否则容易使线缆内部电线断裂,引起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

检查传感器的外壳是否因腐蚀或其他原因受到损坏。

荧光帽日常保存:不使用时放在带有湿润海绵的防护罩里,让传感器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如传感器荧光帽头部长期是干燥状态,会产生测量结果的漂移,需要在水中浸泡48小时再使用。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