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升温

描述

由新能源汽车这股东风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仍在继续。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升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5月,我国新车销量1087.5万辆,同比增长36.6%,比2019年同期增长5.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94.2%。同时,5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经接近2万辆。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升温,头部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带动全产业链订单出现新一轮的爆发期,巨额设备订单接连落地。

新能源大订单显露山水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整理的2021年新能源设备领域的大订单表,可以发现,在全产业链出现的爆发期中,设备厂商率先获益。上半年以来,订单类型主要以锂电池相关自动化设备为主。

(表格来源:GGII整理)

从上半年新能源领域的大订单来看,宁德时代的订单占据了大部分。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可谓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多家上市公司的“GDP”。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市值也从2018年上市时的百亿元飙升至如今的万亿级。

订单的背后,无疑是宁德时代对锂电行业的持续看好。今年1月16日,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未来5年,锂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快速进入TWh时代。

如今来看,此番言论并非空穴来风。

锂电行业吹起受益的号角

近年来,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引导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加,锂电池生产厂商大规模扩张,锂电池产业集中度提升,锂电行业设备亦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0年动力电池投扩产项目26起,总金额超1760亿元,涉及动力电池产能520GWh。其中中国市场新增产能规划超390GWh,欧洲市场新增产能规划超130GWh。

一片蓝海就在眼前,业内人士认为,抓住机遇的诀窍在于“导入自动化设备”。

(一)让产线智能化

天贸电池研发副总经理朱孟表示,锂电池行业目前的生产线仍是以人工为主,随着社会变更,人力成本压力猛增,导入自动化设备是大势所趋。

由于锂电池技术不断进步与提升,对设备的效率、精度、稳定性、自动化、智能化等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动力电池对电芯的品质要求较高,导致全自动设备市场的需求旺盛,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业迎来发展春天。

从锂电池的生产线来看,锂电池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前段,级片制作;中段,电芯组装;后测,电池检测及封装等程序,生产极其复杂。

一般来说,前段工艺机器人的应用机会较小,基本由专机设备完成,而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后段工艺环节,其中包括电芯装配、检测、电池组装等环节,涉及卷绕、包装、检测、入壳、化成分容、PACK等工艺。

基于锂电池生产线的复杂性,机器人的上游零部件、中有本体以及下游的集成商积极投身锂电行业的探索。

例如,在上游零部件环节,华成工控、禾川等核心零部件厂商围绕锂电池设备市场开发出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中游本体环节,极智嘉、灵动科技、优艾智合、斯坦德机器人、仙工智能等移动机器人企业提供基于AMR的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原材料库、电芯加工、模组PACK车间等生产及物流工序;越疆科技、埃斯顿、埃夫特、华数机器人、勃肯特等企业根据锂电行业需求,为锂电产线提供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如SCARA、协作机器人、六轴通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

而利元亨、科瑞恩等集成商们,则为锂电行业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为用户降本增效。

对于目前的锂电池格局,高工咨询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认为,新一轮动力电池投扩产产生的锂电设备采购需求红利或将持续3-5年,这意味着在未来3-5年内锂电设备需求都将持续增长,设备企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

(二)智能物流的崛起

与此同时,得益于锂电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另一细分领域也在破土而出——智能物流。

德赛电池储能业务负责人认为,锂电池行业除了生产线自动化是考虑的重点外,后续的物流自动化也是重点。

在动力电池制造对柔性的需求与产线和仓储的联系之间,智能物流撑起了一片广袤的蓝海,众多厂商悄然展开自己的谋篇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蓝海之争首先面临的便是关于如何快速解决提高效率,实现产线及设备之间的高效衔接与协同问题。

因此,锂电设备头部厂商正在尝试将实现锂电物流自动化的产品打包进整体解决方案中,帮助终端客户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柔性制造程度及数字化水平。

利元亨研究院院长杜义贤认为,只有彻底实现了设备层面的柔性化、数字化才能向打通物流层的数字化方向进发。因此,利元亨基于物流仿真调度、智能仓库系统、智能仓库系统等技术,实现产品原材料的自动存储与自动出入库。

井松科技则综合运用立体仓储、自动化搬运与分拣、条码或射频识别、自动码垛与装货等自动化技术,配合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机械化作业与信息化管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生产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提供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与项目实施保障。

写在最后

短期来看,新能源所带来的行业红利尚未消失,产业格局还未形成,设备厂商们应该抓紧机遇,巧借东风,保存“奔跑”状态,深挖技术,将技术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继而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