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至少300亿 闷声发大财的智能表计

描述

从商业角度来看,什么样市场最值得投资?有人或许认为是爆发增长的市场,如虚拟货币市场,但风险极大,且没有实物只有概念;或者是未来可期的市场,如智能汽车,但大量的资金投入,且竞争激烈。真正好的市场,就如同白酒,利润高(原料只是粮食),有广大的受众,高端白酒更是超脱了酒类的限制,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如飞天茅台)。除了白酒,还有一类市场也与其类似,那就是表计。
 
智能表计市场是一个神奇的市场,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统计数据,截止2019年国内存量电表合计约为7.96亿台,而智能电表的使用年限大约在8-10年左右,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一般5年左右就会进行更换。除了电表以外,还包括水、汽表等。
 
 
从更换的市场来看,光电表每年至少都会有8000万以上的更换需求,而水表方面,据业内人士透露,每年更换需求达到2000万台。这也意味着,即便不算汽表,每年表计的更换需求在1亿台以上,未来随着物联网数据采集需求的提升,只看电表,预计到2030年将接入超过20亿只。
 
按照当前市场中表计300元成本来算,市场规模至少有300亿元。可能相比电动车、白酒等产业动辄数万亿、数十万亿的市场有些相形见绌,但标机市场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稳定。
 
 
智能表计量芯片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厌烦的只有一点,即不确定性。通俗而言,也就是风险。如果有这样一门生意,每年都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只需要持续投入,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那么这种生意可以认为稳赚不赔。
 
这源自于智能表计的采购方通常为国企,以电表为例,招标采购的基本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能够统合全国的需求进行集中采购,同时在订单及资金上也有一定的保障。
 
那么这样一门类似稳定收租的生意,就没人发现吗,当然不是,有不少资本雄厚的玩家都希望能够进入智能表计市场分一杯羹。但更有意思的是,尽管外面的玩家想要进入市场,但市场中的玩家却并不想扩大规模,反而保持在一定的规模,便不再向外扩张了。
 
一方面当然由于智能表计市场的特殊性,企业需要与电网公司的客户建立长期联系,这受到了区域性的限制,同时对新进企业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渠道壁垒;另一方面则是资金壁垒,由于智能表计采购通常采用招标的方式,而大规模招标通常需要较长的信用账期,据知情人士透露,智能表计采购后,账期回款周期达到9个月以上,这对于企业的资金压力极大。
 
就算一个资本雄厚的玩家想要进入市场中,除了要兼顾智能表计的相关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处理等)外,同时,为了保证智能表计的稳定可靠,以电表为例,国内市场还拥有自成体系的国网标准、南网标准等,只有通过专业检测机构的认证后,才能获得投标资格。
 
即便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过关,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建设完善的市场销售、服务网络及专业的售后团队,如果再加上长时间的回款周期,对于相关企业的资金链将带来巨大的冲击。
 
同时,即便一切顺利,进入到采购列表当中,如果只做上游元器件还好,一旦涉及下游产品,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虽然市场中已经有了相应的体系标准,但在实际应用当中,遇到的情况显然更加复杂,如信号传输可以达到多少米,这其实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通常通信传输的距离指的是空旷无障碍地带,但在城区当中,信号传输需要跨过许多层障碍。
 
这时候就会发现,如果想要保持一定的传输距离,就必须要加大传输功耗,但并非每个地段的地形都异常复杂,在空旷地区,过大的传输功率又会造成浪费,这些都需要厂商去进行平衡。
 
无疑,智能表计市场受益稳定,风险小,甚至未来随着智能表计普及率的提升,市场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但特殊的市场也造就了场内玩家不愿意轻易扩大生产规模,而场外的企业也很难进入的局面,甚至为了进入市场,还出现过AI读表器等另辟蹊径的道路,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总而言之,智能表计市场,看起来很美,但进入很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