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中国半导体千亿市值公司分析:大基金存在感十足,一数据暴露“中国芯”野心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19年9月23日,汇顶科技在开盘后股价一路走高,涨幅超过6%,市值一举超过了1000亿,这是自1989年中国股市开始运营以来,A股出现的第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的半导体公司,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2020年1月17日,开板刚过半年的科创板(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开板)也迎来了自己的大日子,中微公司在当天收盘涨幅14.62%,市值达到了1048.4亿元,成为科创板首家突破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这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此后,国内千亿市值半导体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各公司股价大起大落之后,依然有7家公司的市值达到千亿以上,分别是韦尔股份、闻泰科技、中微公司、澜起科技、三安光电、兆易创新和汇顶科技。
 
如今,中国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总量已经达到了双位数。
 

千亿市值背后的“引爆点”

截止到目前,国内半导体公司中,市值超过千亿的有11家,分别是中芯国际、韦尔股份、北方华创、卓胜微、中环股份、三安光电、歌尔股份、兆易创新、闻泰科技、华润微和中微公司。当然,在国产芯片概念股中还有比亚迪、中兴通讯、京东方和国电南瑞这几家,但他们都是综合类型的公司,不在我们此次的谈论范围里。
 
中芯国际
11家千亿级中国半导体公司市值一览(电子发烧友制图)
 
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一下这11家市值超过1000亿的中国半导体公司的基本信息。
 
中芯国际
11家千亿级中国半导体公司信息汇总(电子发烧友制图)
 
晶圆代工的红利时代
中芯国际是我们这次榜单的排头兵。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成功登录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家回归A股的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作为中国晶圆代工的代表公司,中芯国际能够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国际在2020年《致股东的信》中提到,在不懈努力下,成熟制程方面,公司在电源管理、超低功耗、射频、图像传感、指纹识别、特殊存储器等产品平台,特别是 0.15/0.18 微米、55/65 纳米、40/45 纳米等工艺节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先进制程方面,公司完成了1万5千片FinFET安装产能目标,第一代量产稳步推进,第二代进入风险量产。
 
通过下图能够看到,2020年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吃紧的情况下,中芯国际同样享受到了行业红利,营收增长了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大涨141.5%。根据TrendForce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芯国际以4.8%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五,排在台积电、三星、格芯和联电的后面。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营收表现(电子发烧友制图)
 
当前,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方面的推进并不顺利,尤其是EUV光刻机受限的影响很大。并且,中芯国际完全是因为底子好,相较于高位时的95元,目前已经下跌了很多了。
 
制造型企业在我们的榜单中还有一个范本就是华润微。2020年2月27日,华润微作为A股首家红筹股登录科创板,和中芯国际有所区别的是,华润微更加聚焦在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且除了专业的代工服务外还拥有IDM模式。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华润微便采用IDM模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华润微是国内营业收入最大、产品系列最全的 MOSFET 厂商。根据 Omdia 的统计数据,2019 年以销售额计,华润微在中国 MOSFET 市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英飞凌和安森美。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2019年华润微经历一段较为痛苦的时期,但在2020年迅速起势,营收和净利润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成绩,营收同比增长了21.5%,净利润则增加了140.46%。
 
中芯国际
华润微营收表现(图源:华润微官网)
 
因此,谈到华润微为什么能够到达千亿市值,背后的推动因素大概是两个层面。其一,公司在功率器件上面颇有建树,而当前这是一个紧俏的细分市场;其二,晶圆代工产能不足也让华润微能够开足马力运转产线。
 
韦尔股份的精妙之处
韦尔股份是我们这一次分析的样本公司中市值第二高的公司,总市值已经逼近3000亿元。从下图可以看出,韦尔股份有两个比较鲜明的发展节点。一个是2017年,自这一年开始韦尔股份的营收上涨趋势明显;另一个是2019年,此后韦尔股份的净利润呈现出一个更健康的曲线。
 
中芯国际
韦尔股份营收表现(电子发烧友制图)
 
细读韦尔股份2020年财报,韦尔股份并购CIS(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全球前三强之一的豪威科技受益颇多,在韦尔股份2020年197.52亿元的营收中,CIS业务贡献了146.96亿,占比高达74.4%。如果只计算IC设计业务,CIS业务的营收占公司2020年度半导体产品设计研发业务营业收入的比例更是达到了85.11%。正如韦尔股份2020年财报中所讲,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设计业务增幅较大,在市场需求驱动及不断推出新产品的情况下,CMOS 图像传感器及 IC 产品增长靓丽。
 
中芯国际
韦尔股份各类型产品营收表现(图源:韦尔股份2020年财报)
 
综合来看韦尔股份近几年的财报信息,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也是该公司的致胜法宝。2018年,韦尔股份研发费为1.27亿元,2019年一下子飚升至12.82亿元,到了2020年更是达到了20.99 亿元的水平,为新品研发和产品升级备足了粮草。当然,在此也不得不提及,韦尔股份是以100亿以上的规模收购了豪威科技,在国际形势紧张的当下,未来想要以这种这方式突围出去几乎不太可能。
 
因此,如果我们要找出韦尔股份成功的点,那么一定是切入CIS赛道并成功收购了豪威科技。
 
打入大厂供应链的设备公司
榜单的第三名是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一样都是提供半导体设备的公司。半导体设备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有光刻设备、刻蚀设备、沉积设备、材料准备设备、表面处理设备及安装设备等多种类型。
 
我们将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放在一起研究,看看半导体设备公司做大做强是否有一些共通点。
 
北方华创提供的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和锂电装备,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功率器件、微机电系统、先进封装、光伏、新型显示、真空电子、新材料、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2020年,北方华创实现营业收入60.56亿元,同比增长了49.23%;净利润为5.36亿元,同比增长了73.46%。
 
中芯国际
北方华创营收表现(电子发烧友制图)
 
综合北方华创近期的企业消息来看,该公司的半导体设备已经得到了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的认可。比如北方华创的硅刻蚀设备、沉积设备和扩散炉在长江存储得到规模应用;刻蚀机则打入到了中芯国际和华虹等公司的供应链。
 
从公司布局来看,北方华创打法并不保守,目前在第三代半导体设备方面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这样的打法需要高额的研发费用,从北方华创2020年审计报告可以看到,该公司2020年投入研发费用达到6.7亿元。
 
从营收体量上来看,中微公司当前比北方华创还要小的多,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体量。2020年,中微公司的营收收入为22.73亿元。但中微公司有相对较高的净利润水平,达到了4.92亿元,和北方华创差距不大。
 
从产品维度来看,中微公司的MOCVD设备已经在行业领先客户生产线上大规模投入使用,并且同样受益于第三代半导体的快速发展,能够用于氮化镓基及砷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等场景。另外,中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也在国际大厂的先进工艺中有应用。
 
因此,综合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的情况来看,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要进入千亿级规模,首先要有产品在国内或者国际头部客户的产线得到规模应用,同时要有前瞻性的布局,比如在第三代半导体设备方面占据领先位置。
 
唯一的材料厂商
看完设备看材料,中环股份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从事半导体材料的千亿市值公司。正如表格中所讲到的,中环股份的电力电子器件用半导体区熔单晶-硅片综合实力全球前三,国外市场占有率超过18%,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单晶晶体晶片方面,先后开发了转换效率超过24%的高效N型DW硅片,转换效率达到26%、“零衰减”的CFZ-DW(直拉区熔)硅片。
 
从下图可以看出,中环股份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 190.6 亿,同比增长 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0.9 亿,同比增长 20.5%。
 
中芯国际
图源:企查查
 
作为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的龙头,2020年,中环股份半导体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15.2 亿,同比增长 22.7%。传统的功率半导体产品用硅片(5 寸、6 寸、8 寸)业务稳定增长,12寸晶圆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 12 寸晶圆的生产能力。
 
中环股份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提到,未来将通过产业规模提升和产品技术进步,有序地推动公司产品对 IGBT、MEMS、Sensor、BCD、PMIC、CIS、Logic、Memory 等各类芯片的产品覆盖。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材料环节整体都是薄弱环节,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产业链上势必要补齐这一短板。因此,作为国内的半导体材料龙头企业,其后续的发展也被看好。
 
三安光电展示传统巨头的韧性
虽然我们在上面的表格中已经大致地介绍了三安光电的一些基本情况,但相信看了三安光电自己制作的这张图对该公司会有更深的了解。
 
中芯国际
三安光电产业布局图(图源:三安光电官网)
 
三安光电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发与应用,以砷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及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芯片为核心主业。在第三代半导体布局上,总投资160亿元的湖南三安半导体基地一期项目是国内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垂直整合(IDM)生产线。具体领域如下图所示。
 
中芯国际
图源:三安光电官网
 
从营收和利润上来看,三安光电近几年的表现都较为挣扎,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到近几年三安光电的营收基本原地踏步,净利润更是持续走低。
 
中芯国际
三安光电营收表现(电子发烧友制图)
 
从股市图上看,股民对于三安光电还是很认可的,该公司的股票近一年多以来呈现出爬坡上扬的态势,当前的股价较2019年9月已经增长了3倍有余。
 
中芯国际
 
确实,能够从财报中得到一些三安光电未来发展的积极信号,尽管当下遇到了一些转型的阵痛,但该公司研发投入在增加,2020年研发投入较2019年增加了2.08亿元,达到4.05亿元。
 
因此,笔者认为像三安光电这样的传统行业巨头,有劣势也有优势所在。其一是了解市场,其二则是有更大的能量去开拓新市场。三安光电研发投入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集成电路项目研发投入的增加。
 
一样的fabless和不一样的IDM
行文至此,在我们的榜单中还有四家公司,分别是卓胜微、兆易创新、歌尔股份和闻泰科技。
 
我们先看闻泰科技。上文提到,华润微和三安光电都是部分产品线的IDM企业,而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则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IDM厂商。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分立式器件、逻辑器件与MOSFET器件的专业制造商。作为IDM厂商,安世半导体每年生产900多亿件性能可靠稳定的半导体元件,这得益于安世半导体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终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平台。
 
中芯国际
安世半导体基本信息(图源:安世半导体官网)
 
同时,安世半导体带有很好的汽车元器件DNA,客户中很大比例都来自于汽车领域。这些都是投资者很看重的。和韦尔股份类似,闻泰科技同样是通过收购的方式拿到了全球排名靠前的优质半导体资源,后续预计难以找到这么优质的收购标的。
 
卓胜微和兆易创新是传统意义上的无晶圆设计企业(fabless)。卓胜微是国内射频器件的头部企业,射频开关器件出货量国内最多;兆易创新目前已形成“存储+MCU+传感器”三位一体的业务构架。从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两家公司过往几年都有着稳定的增长势头。
 
中芯国际
卓胜微、兆易创新营收表现(电子发烧友制图)
 
兆易创新有三大产品线。其中,国产MCU方面,兆易创新是前三大的企业;存储领域,兆易创新是国产存储龙头企业,NOR系列闪存在全球范围都有竞争力;传感器方面,通过收购思立微全部股权,进入到传感器业务领域,在指纹芯片市场国内排名第二,国际上排名第三。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兆易创新在存储方面的布局,除了已经站住脚的NOR系列闪存,兆易创新顺利完成了 DRAM 芯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集资,着手研发 1Xnm 级(19nm、17nm)工艺制程下的 DRAM 技术。多线作战且都战力不俗,这些都是兆易创新市值和股价向好的因素。
 
卓胜微则很好地占据了国产射频器件的赛道。目前,市场正处于4G向5G过渡的时代,射频器件的价值和数量都得以大幅提升,行业保持着15%的增长率,这些都是卓胜微的利好因素。目前,卓胜微以射频开关和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为主,两款产品都有不错的毛利润率,这是卓胜微利润率在2020年高达38.4%的原因所在,毛利润率方面和国际大厂处于同一水平——在50%左右。
 
歌尔股份和闻泰科技在业务分布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ODM业务和电子元器件业务。在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领域内,歌尔股份通过“ODM”、“JDM”等模式,同行业领先客户合作进行产品研制。在精密零组件业务,歌尔股份聚焦于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扬声器模组、触觉器件(马达)、无线充电器件、天线、微型麦克风、传感器、SiP系统级封装模组、VR光学器件及模组、AR光学器件、AR光机模组、精密结构件等。
 
中芯国际
歌尔股份营收表现(图源:歌尔股份官网)
 
上面这张图能够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歌尔股份。歌尔股份将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称为三驾马车,这其中智能声学整机业绩贡献最突出。目前,歌尔股份为众多一线手机厂商代工TWS耳机,包括苹果、华为。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1 年,全球 TWS 耳机市场规模将达 3.1 亿副,同比增长 33%。仅仅这一项业务就足够让投资者信任歌尔股份了。
 
当然,在时下这个阶段谈论中国芯,不得不提一下大基金。大基金一期全称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二期则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成立的大基金一期注册资本987.2亿元,投资总规模达1387亿元;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规模扩大了45%。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中芯国际、中微公司、兆易创新、北方华创、汇顶科技、三安光电和华润微都有被大基金进行过投资。
 
中芯国际
千亿市值公司大基金投资比例(电子发烧友制图)
 
我们看到,目前中国半导体千亿市值以上的公司中,大基金出现的比例高达64%,这也引发了一些民众的跟风。
 
以上部分,笔者大致从11家千亿市值公司的财报、新闻报道中整理了一下各个公司能够成为国产半导体千亿巨头的原因。
 

正视差距,补齐短板

接下来,我们再用产业链的视角重看一下这11家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中国半导体公司。首先是公司的属性,在此我们会将华润微在晶圆代工和IDM方向上都统计一次,就能够得到以下结果。
 
中芯国际
11家千亿市值中国半导体公司属性划分(电子发烧友制图)
 
我们先不去纠结各环节数量的多寡,实际上从上面就已经看出目前国内半导体的薄弱环节,也就是设计软件,目前还没有诞生一家千亿市值的国内半导体企业,实际上我们关注的国产EDA软件公司——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芯愿景刚刚才提交IPO申请,国内“EDA第一股”还没有真正诞生。
 
半导体并不是一个以量取胜的产业,并不是说哪个国家的半导体企业多,那么这个国家的半导体实力就强。放眼全球,欧美日韩强悍的半导体力量实际上只是由少数几个公司撑起来的,而这些公司才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各环节的真正巨头。
 
国际巨头带来的窒息感
比如中芯国际,其对标或者说要追赶的公司是台积电。当前,中芯国际在各方面都处于大规模的落后,下图让彼此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
台积电和中芯国际营收对比(电子发烧友制图)
 
可以看到台积电在市值和营收方面都是中芯国际10倍左右的规模,然而其净利润却是中芯国际的27.65倍,有着更高的净利润率。我们在上面介绍中芯国际时谈到,中芯国际是全球第五大晶圆代工企业,但这第一和第五之间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如下图所示。
 
中芯国际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分布(电子发烧友制图)
 
台积电当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高达52%,是中芯国际的10倍。在先进制程方面,中芯国际目前尚未突破7纳米和10纳米技术节点,也买不到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因此只有14nm贡献了少的可怜的营收。反观台积电,5nm工艺已经开始规模制作苹果A15芯片,3nn工艺节点也即将推出。
中芯国际
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先进工艺对比(电子发烧友制图)
 
如果上述消息就已经让你开始有点灰心了,那你的抗击打能力确实需要加以锻炼。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之间,不仅当下的差距巨大,从一些细节数据来看未来赶超的希望也很渺茫。
 
都说研发是半导体企业制胜的关键所在,这确实符合半导体产业人才、资金、技术密集的特点,但我们在中芯国际的财报中会看到,2020年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占比为17%,看似高比例实际上只有46.69亿元人民币(我们在此必须强调人民币的单位)。而我们再看看台积电在研发上面的投入,2019年研发投入30亿美元,是同期中芯国际的5倍多,2020年飙升至37.2亿美元。
 
高额研发投入,一方面表现在先进制程上面,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人才储备上。对比一下双方去年披露出来的数据:台积电研发人才超过650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80%;中芯国际研发人才数量在2500人水平,且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也仅有20%左右。更让人为中国晶圆代工巨头感到担心的是,中芯国际具有较大的人才流失问题,更加延缓了中芯国际的追赶步伐。
 
上游虽弱但不再是空白
材料方面,中环股份是国内半导体唯一的千亿市值企业,将其与日本传统半导体材料巨头进行一下比较。我们先不管其他,单单只看产品的丰富程度,就能够感受到双方之间的差距。
 
中芯国际
信越化学产品类型(图源:信越化学官网)
 
中芯国际
中环股份产品类型(图源:中环股份官网)
 
在营收方面,中环股份超过80%的材料收入是来自于光伏硅片的,而仅有大概5%的营收来自于半导体材料的硅片业务。从下图还能够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中环股份的硅片尺寸在5寸-8寸之间。
 
中芯国际
中环股份硅片尺寸(图源:中环股份官网)
 
作为中环股份学习的目标,信越化学大概有25%的营收由硅片业务贡献,但产品尺寸主要集中在12寸。同时,信越化学的纯度参数更为突出,如下图所示,信越化学的单晶硅纯度已经达到了11N(99.999999999%)水平,而5-8寸的单精度纯度多在9N(99.9999999%)水平,光伏硅片的精度只在4N(99.99%)-6N(99.9999%)之间。
信越化学单晶硅纯度(图源:信越化学官网)
 
目前,双方在半导体材料营收上不可同日而语。信越化学是五个企业集中率(CR5)成员。统计数据显示,CR5成员在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占比超过85%,而中环股份目前还要归为其他,具体市场份额占比如下图。
 
中芯国际
半导体材料市场份额分布(电子发烧友制图)
 
不过,从市值角度来看,目前两家公司的市值并没有10倍那么悬殊,半年前突破6万亿日元规模的信越化学折合人民币市值在3800亿元的规模,已经市值超过千亿的中环股份对于这个市值还是能有一些期盼的,重点是要丰富产品类别,做好产品研发,给国产半导体材料更多想象力。
 
设备方面,中芯国际的案例已经讲过了,国内目前光刻机设备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偶有新闻也都是实验阶段。因此,国内半导体厂商是无法和ASML比拼光刻机实力的。因此,我们选择将北方华创和应用材料(AMAT)进行一番对比分析。
 
通过下图能够看出,目前北方华创已经拥有比较丰富的半导体设备类型,主要由北方华创微电子来运营。北方华创微电子由原七星电子和原北方微电子重组整合而成。前者主要研究清洗机、氧化炉、LPCVD(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ALD(原子层沉积)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MFC)等;后者则关注刻蚀设备(Etch)、物理气相沉积设备(PVD)和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三大类。
 
中芯国际
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产品(图源:北方华创官方)
 
半导体设备的参数是高度保密的,因此我们不去通过性能对比看差距,还是看最为直观的市占情况。笔者先在此复现一下此前云岫资本分享的数据,见下图。
 
中芯国际
数据来源云岫资本,电子发烧友制图
 
能够看出,过去几年国产半导体设备还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除了光刻机这一项踏步不前,其他各类型的设备占比都有一定的提升。
 
回归到北方华创自身,在谈论单一厂商贡献的时候,国产厂商基本会被归为其他一列。截止到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占据76.3%的市场份额,其他厂商占据了23.7%。但在这23.7%的份额中,仅有不超过10%是来自于美国、荷兰、日本以外的国家。
 
中芯国际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份额分布(电子发烧友制图)
 
市值方面,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的应用材料目前市值已经达到1246亿美元的水平。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未来应用材料的市值或许能有更大的突破,成长幅度甚至超过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
 
中国芯的闪光点
在fabless类型的国产半导体厂商中,韦尔股份已经够得上国际领先水平,但正如上面所讲,这样的发展很难再去复刻。那么,在此我们选择以卓胜微为样本,看看这家公司和思佳讯、博通、Qorvo等大厂相比还有哪些不足。
 
卓胜微原本是做蓝牙芯片的,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切入射频器件赛道。前面已经提到,卓胜微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射频开关领域,2020年卓胜微射频开光的业务营收达到了21.91亿元,占总体营收的78.49%。更加细分的话,卓胜微主要供应传导开关和天线开关两种,客户已覆盖全球主要安卓手机厂商,同时还可应用于智能穿戴、通信基站、汽车电子、无人飞机、蓝牙耳机及网通组网设备等需要无线连接的领域。
 
卓胜微是目前国内射频开关出货量最大的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射频开关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按照6.5的汇率计算,卓胜微去年在全球射频开关市场份额占比预计在15%左右。
 
卓胜微和韦尔股份的情况类似,公司都有一类产品能够和国际大厂进行竞争,且能够拥有不错的市场份额。从这个维度来看,fabless类型的国产半导体厂商更容易在所属领域出成绩。
 
最后,我们以闻泰科技为样本说一下IDM这个模式。
 
目前全球仍有超过50%的半导体市场份额控制在IDM模式的半导体厂商手中,三星、英特尔、恩智浦、英飞凌、村田等一系列行业巨头都是采用了IDM模式。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此前就曾讲到,要改变目前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培养中国的集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IDM厂商。
 
从模式上看,IDM厂商能够实现设计和制造环节的协同优化,有助于充分发掘技术潜力,在产品更新迭代方面能够省下很多沟通上面的时间成本。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走IDM模式也有原因的,IDM厂商规模庞大,管理成本较高,且较难实现高利润率。
 
2019年,闻泰科技以33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安世半导体,这是迄今中国最大的半导体收购案。统计数据显示,尽管疫情当前,但走IDM模式的安世半导体在2020年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当前已经跻身于全球前十大的功率器件厂商,具体排名如下图所示。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
全球功率半导体厂商排名(电子发烧友制图)
 
为了支持安世半导体的发展,闻泰科技依然在坚持买买买的方式。前不久,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安世半导体已与英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母公司NEPTUNE 6 LIMITED及其股东签署了有关收购协议。根据外媒消息,此次收购价格是6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4亿元)。
 
Newport Wafer Fab工厂主要产品为应用于汽车行业的MOSFET、IGBT芯片,还有CMOS和模拟芯片。从产品类别上看,填补了安世半导体在IGBT芯片制造能力上的短板。
 
在IDM这一块,功率半导体领域全球排名第9的安世半导体和排名第1的英飞凌还存在着差距,但安世半导体的成长很快,未来缩小差距的可能性很大。以人民币计算的话,目前英飞凌市值在3272亿元,相对于现在的安世半导体而言还很遥远,毕竟母公司闻泰科技的市值也只是英飞凌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水平。
 
从各个环节来看,我们此次分析的千亿市值公司和真正的产业巨头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但情况已经有所改观,要知道几年前在谈论中国芯的时候,那个时候用的最多的形容词是“空白”二字。如今,国产芯片在某些领域已经杀进全球前十,且引起了美政府的忌惮,上了所谓的“实体名单”。
 
另外,在看过11家公司的财报后,笔者对比了一下IC Insights对于过去40年半导体产业研发投入占比的情况统计,你当然可以说这是中国芯在还以前欠下的债,但这样的数据也彰显了野心。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
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图源:IC Insights)
 
以下这张图提炼的是11家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数据表现。
 
中芯国际
11家千亿级中国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一览(电子发烧友制图)
 
从图片上能够看出,在我们分析的11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中国半导体公司中,有6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1%,剩余5家的水平也好于同时代行业的平均水平。诚然,这些公司在研发费用总量上还无法和国际巨头比较,但超越时代的研发比例彰显了中国芯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成功的事情一定是先有谋划和行动。
 

后记

在笔者统计这份榜单的时候,也看过那些曾经站在1000亿市值以上的国产半导体公司的身影——澜起科技  汇顶科技  寒武纪、紫光国微。如今这些公司有的已经俯冲而下,在500亿的水平线挣扎;有的距离千亿就是临门一脚,也许明天榜单的数量就是12。但千亿市值只是一个小目标、小荣誉,国际半导体巨头的市值一出现,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完全不够看。
 
但千亿是一个起点,那些久久矗立在千亿市值以上的中国半导体企业就是中国芯的标杆和希望,当他们将自己的利润以如此高的比例投入到研发当中,赶超巨头的野心昭然若揭,缺少的唯有时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andy_mqy 2021-07-15
0 回复 举报
很牛的文章,一定花了功放调研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