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引发不良商机,芯片市场假货泛滥

今日头条

1109人已加入

描述

全球芯片短缺环境下,不良商家却看到淘金机会。急需芯片的企业现在面临以前没想过的风险,他们可能被网路广告打动,花大钱却买到假货,这使得检测假芯片的X射线检测仪的销量同比翻倍。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用于制造电子零件的 3D 打印机制造商 BotFactory 由于难以取得微芯片,最终选择在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 上采购芯片然而到货商品采用的是塑料包装,而非一般芯片使用的防静电包装。尽管平台卖家声称出售的芯片是合法的,但 BotFactory 首席软件师 Andrew Ippoliti 怀疑这些零件部分是假的。而卖家在该公司提出质疑后音讯全无。

监督电子供应链不良行为的 ERAI 公司副总 Kristal Snider 表示,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投诉出现,其中有 40 多个国家的买家出现汇款诈骗事件。这些不良商贩通过搜索引擎广告诱导受害者购买产品,在收到汇款后便人间蒸发。ERAI 目前已标记数十个高风险网站,其中许多总部设在中国香港。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芯片诈欺事件往往都被低估,因为受害企业不愿公开承认受骗,刑事诉讼渠道也难以伸张正义,尤其是跨国案件。

在芯片短缺有所缓解之前,假货恐怕仍会存在。芯片专家表示,许多买家为了规避假货的潜在风险,自行提高检测能力。对于这一情况,生产检测假芯片的 X 光机的 Creative ElectinInc 首席执行官 Bill Cardoso 表示,要价 9 万美元的检测仪今年销量较去年增长一倍。

而不久前,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也报道,多位芯片代理商人士透露,在全球半导体缺货的市场行情下,近期,假芯片开始在电子领域流通。这将给更多的电子产品带来质量风险,损害整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利益。

一位芯片代理商表示,非法元器件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企业从电子垃圾中回收芯片,去除旧芯片上的证据,进行清洁包装,并以更低价格将“二手货”卖给下游。

另一种是将正规制造产线上的残次晶圆进行封装,然后“以次充好”卖给下游。与真品相比,假芯片性能、可靠性、保质期限通常是不足的。

在一些利润较低、对芯片性能及工艺要求较低或更新换代较快的产品中,都容易流通假芯片。该人士说:“假冒或翻新的元器件一直流通在电子领域,其生产和销售甚至形成了一条造假流水线。但变化在于,情况从今年以来愈发严重,原先偷偷摸摸的造假行为也变得高调”,这已经反映在价格上,原先二手芯片价格只有市价的50%,如今价格上涨,甚至和市场价持平。

对于购买到假芯片,买方起诉追责的情况并不常见,因为背后面临很多阻力。比如,对晶圆“以次充好“的鉴定很模糊,需要专业机构评判。同时,芯片的渠道企业比较散乱,这种卖方公司往往没有正规组织,甚至是空壳公司,一直告下去对买方不利。该人士称,另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买家因缺货、降低成本,对非法芯片采取默许态度,故意将真假货混在一起使用。

因为即便被精心包装,芯片的性能指标仍然是可测的,采购方有能力识别出来。这也是造假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原因之一,而最终用户和消费者却不得不承担所有风险。

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