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微信瘫痪,市民购物用香烟抵账,河南暴雨揭开智慧城市“假面”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这几天,河南暴雨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北、山东、山西等数个省份,以及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多家公司都对河南伸出援手,或出人,或出钱。此间还有很多名人也纷纷捐款,并发文表示“略尽绵薄之力”。
 
人工智能
阿里巴巴驰援消息(图源:阿里巴巴官方微博)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最新消息,目前郑州已经转入阴天,偶有阵雨,河南全省降雨有所减弱,以分散性阵雨、雷阵雨为主。7月23日白天,仅有新乡卫辉、鹤壁淇县出现了大雨。
 
天灾已去,在暖心的援助和自救背后,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其中,当一座城市失去互联网这一点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引发了对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质疑。我们并非只是想“马后炮”,或者推动社会舆论去“秋后算账”。但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概念搭建起来的智慧城市已然暴露致命缺陷,我们不能以“天灾难料”搪塞过去。
 

天灾下的众生相

这一次河南的雨势确实来的迅猛,有身处河南的气象专家直言,这样大规模、高强度的暴雨,即便是他也没有意料到,开始只认为是短时间的强降雨。郑州市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到,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这么大的雨生平仅见。
 
这一轮降雨确实打破了有记录以来河南很多城市降雨量的极值,也让城市的运转一下子陷入停滞状态。通过偶尔曝光的朋友圈信息能够得知,郑州市民这几天的生活状态仿佛回到了千禧年之前。我们在此简单罗列几条:
 
第一、共享单车无法解锁使用。目前共享单车的车锁设计大致分为三种,物联网智能锁、机械锁和蓝牙智能锁,三种锁无一例外都需要App交互才能够完成开锁,尤其是物联网智能锁,还需要内置的SIM卡和后台实现通信才行,这在断网的郑州市完全属于一堆废铁的存在。
 
第二、打车软件无法叫车。这个原理和共享单车的原理是相通的,当滴滴等打车软件因为断网瘫痪之后,没有标识的网约车便失去了接客能力,即便是有标识的,也需要赌一赌司机和乘客的运气。
 
第三、美团等外卖平台失效让相当一部分市民出现了断粮的情况。还记得在疫情期间,骑手成为了很多城市的英雄,在危险时期保障了市民的基本生活,然而当没有网络之后,骑手想送都没有方向。而外卖平台的另一端,大部分以外卖为生的饭店因为没有办法联系骑手和买家也选择了关门等待。
 
第四、相当一部分滞留郑州的旅客在即将断网的最后一刻在携程等App上下单订了酒店,然而当他们千辛万苦来到酒店的时候,因为平台无服务只能和服务人员干瞪眼,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现金,最终选择财物抵押来换取一个容身之处。
 
第五、如果上面这些线上的你还觉得是年轻人的方式,那么以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主导的线下支付你应该也躲不掉吧。由于断网,少数开门的店面只收取现金,这让很多已经习惯不带现金的市民犯了难,有市民为了买菜最终选择用香烟抵账。
 
……
 
零零总总地看下来,由于没有了网络,市民的衣食住行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没有办法正常生活。也有人说,上面也没有提到衣物的问题啊。都没有网络了,没有逛街概念的95后和00后知道哪里能给买一件干松一点的衣物吗?习惯了万物皆可拼单的妈妈一代也未必知道。
 
互联网,这一次在郑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根据中国铁塔的统计数据,截至21日8时,河南全省受停电影响基站超过5600个,退服基站达1600个。再参考工信部的数据,郑州市内通信基站大面积退服,多条通信光缆受损,数万用户通信服务受到影响。截止到7月22号晚间,郑州市仍有4370个基站因供电原因无法正常运行。
 
一位郑州市民这样总结暴雨下的郑州,“暴雨使科技绝缘,生活遇到了大麻烦。”还有郑州市民分享了一份互联网绝缘生活的经验,包括背下亲人电话号码,家中常备用干电池的收音机,以及现金才是YYDS等。
 

智慧城市怎么失效了?

过去几年,郑州市是我国打造智慧城市的代表城市之一,在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景区等领域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和河南省政策大方向相吻合。2020年6月,河南省发布《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被列为首项重点工作。该方案还给出了智慧城市的框架:城市大脑+N种智慧化应用。
 
毫无疑问,郑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河南省是领头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截止到2020年年底,郑州城市大脑共发布了涉及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14个业务领域118个应用场景。这是什么水平呢?这样的数据代表郑州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多数字化运营场景的城市。
 
在郑州市城市大脑的建设中,有两个特色是我们需要格外指出的,一个是“一网通办”,一个是“一网统管”。其中,“一网通办”是线上政务服务,截止到2020年12月,累计注册用户近180万,累计办件申请量73.9万,办结量73万,日均办结成功率达85%。“一网统管”便是城市大脑,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均联通城市大脑,加之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调度。
 
但此轮天灾过后,我们对于目前国内最亮眼的智慧城市之一的郑州必须要说一个“然而”了。然而,包含智慧应急功能在内的城市大脑却在此次事件中一击即溃,没有展示出应有的作用。就像另一个和郑州挂钩的词汇——“海绵城市”一样,被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击穿了。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雨太大了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我们不能下一次也说一句:雨还是太大了。
 
或许我们能够从支撑智慧城市运转的城市大脑和万物互联概念背后找到一点原因。
 
城市大脑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人口、需求增长导致的城市过载问题,协调供需关系失调。在实现方法上,城市大脑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中的各项关键信息,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能响应,进而提升城市的运转效率。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为感知、运算、执行和反馈4个环节,其中运算又分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从定义上来看,云计算部分就是城市大脑的主要所在。
 
因此,城市数据中心便是城市大脑的承载体。这里面包含了人口库、法人库等基本数据库;基础分析、自然分析、金融分析等大数据分析系统;地下官网、隧道等在内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通讯网、广播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通讯系统。
 
这里我们就发现了问题。城市大脑会有资源集中的问题,诚然所有数据中心都会有备份的数据和资源,但也是集中式的,不能完全排除都被一窝端的风险,比如这一次主体和备份都断电的情况。第二,在城市大脑基础中,三网合一是必要的。没有网络,即便数据中心好好的,城市大脑也是空有一身本领无法施展,这一次郑州暴雨灾难中这一点也应验了。
 
人工智能
图源:阿里巴巴达摩院官网
 
而且,大家留心看上图也能够发现,作为城市大脑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的阿里巴巴达摩院,其在城市大脑上面用小字标注了一个“机器智能”。那么也揭露了一点,机器不能没有的电能和网络,智慧城市也离不了。
 
智慧城市另一个理论支撑是万物互联。先看定义,万物互联是指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要求人或者物在出生或者出厂之后便具有唯一的、可访问的、不可混淆的网络身份(网址或编码),然后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
 
作为发动万物互联的人类,要想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媒介或者渠道,各式各样的平台和App就承担了这一角色。那这个环节的问题也显露了出来。第一,没网一样是不行的。其次,作为关键环节的平台或者App,一个崩溃影响的就是一大批人和物。比如,外卖平台崩溃了,很多人就失去了品尝美食的能力,因为不知道去哪里能找到。
 
另一个方面来看,手机就成了很多人的命。这一次翼龙无人机和比亚迪新能源车确实在郑州火了一把,通过汽车给手机充电,通过无人机建立网络,真真是为很多人续了命。
 

问题背后的一点思考

这肯定不是目前智慧城市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城市大脑和万物互联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石性技术,两者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可避免。
 
这些问题也是有共性的。首先是资源过于集中,无论是数据中心,还是平台/App,这样一对多的方式定然能够从规模化中提升效率,但团灭的风险也不小;其次是网络,断网之后的智慧城市,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啥也不是。
 
有问题当然就要想办法,就像上面提到的,我们不希望在下一次的通告中听到,雨还是太大了。总结来看,现在的智慧城市建立在传统基站、光纤、传感器和服务器的基础上,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配合算法构建起来的城市大脑是中枢。当智慧城市场景越来越细化之后,边缘智能可以起到很好的分化作用,且能量收集技术或者备用电源需要成为云边两端的标配。
 
剩下的其实更多是网络的问题。翼龙无人机这次亮相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空天一体化网络,一些朋友应该也知道这是5G中后期或者6G的内容,也就是卫星互联网。根据未来智库数据,预计 2023 年左右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卫星制造环节投资规模将迎来高峰。
 
上述想法都是抛砖引玉,相信专家们会想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郑州这一轮的暴雨给所有致力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都提了醒,既然赋予其智慧应急的能力,那么就要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