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7月23日,根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制定程序要求和计划安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了《网络视听节目视频格式命名》行业标准。该标准已经通过了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目前正式公开了报批稿。
以参数规范命名
该文件规定了网络视听节目制作、分发和交换中设计的视频格式命名和基本参数,比如4K、8K、SDR和HDR等,以此杜绝视频平台推出所谓的“假4K”和“假HDR”。文件起草单位除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门以外,也包括了现在的主流视频媒体平台,比如央视频、腾讯、优酷、哔哩哔哩和快手等。
文件中对从480P标清视频到8K超高清HDR视频的参数作出了界定,并规定视频格式命名必须满足其要求。以8K超高清HDR视频为例,该文件规定横屏视频下,8K超高清HDR视频的有效像素数宜为7680x4320或8192x4320,最低为4320x4320或7680x3200。帧率推荐为50、60、100或120,量化比特数为10bit或12bit,而HDR必须选择HLG或PQ的电光转换函数(EOTF)。
可能是由于2K视频的片源和分辨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文件内并没有给出任何2K有关的参数和命名要求。鉴于当前不少视频网站中也没有2K选项,2K分辨率也达不到最低的4K分辨率要求,因此绝大多数2K片源将成为该文件规范的重点对象,被归为1080P高清视频的范畴。
假4K和假HDR
我们观看网络视频的清晰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屏幕本身的物理分辨率和明暗处理,二是片源本身的分辨率。当前视频流媒体平台上,不少片源采用2K的标准来制作或压制,但超过了1080P的分辨率,平台又给出2K的格式命名,于是也标榜为4K视频。还有不少视频并没有HDR片源,平台自己加了一层滤镜就称其为HDR。
这种“假4K”和“假HDR”的现象扰乱了用户对视频清晰度的选择,为达不到4K品质的视频披上了一层伪装。与央视频这样拥有中央电视台诸多官方4K HDR电视片源的平台不同,他们的片源许多来自于参差不齐的UGC和PGC。因此用户选择同样的分辨率选项时,很可能会在两个视频上得到完全不同的清晰度体验。
码率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件并没有提到码率的参数要求。在保证了有效分辨率的情况下,若码率过低,呈现的视频质量依然很差。不过对于视频流媒体平台来说,码率确实是一个相当棘手,却又常常避而不谈的问题。
同样的分辨率下,更高的码率会增加视频的文件大小,从而给视频平台带来很大的带宽压力。去年疫情爆发期间,视频流媒体流量大增,不少平台的服务器都在高负载运行。全球最大流媒体Netflix就在疫情期间降低了欧洲地区的视频码率,1080p高清视频的码率从最低5 Mbps降低至0.8至1.5 Mbps,4K超高清视频的码率从25Mbps降低至7.5Mbps。
B站于去年5月29日正式开放了4K超清画质120FPS帧率的视频支持,不过峰值码率最大为60000kbps。虽然开放了更高视频分辨率选项,但为了减缓带宽压力,B站也在想办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码率。去年8月,B站开启了HEVC(H.265)编码的支持,与AVC编码相比,可以将码率降低25%至50%。
而电视节目由于传输方式不同,并没有太多带宽上的考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8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要求》中,在视频前期录制上的码率要求就达到了500Mbps x 4,播出信号经过AVS3编码压缩后的码率也不能低于120Mbps。因此如果想追求极致的高清视频体验,电视依然是最好的媒介。
结语
尽管广电总局对分辨率、SDR和HDR做出了规范,但这并没有限制视频平台推出其他的视频选项。比如杜比视界、臻彩视界和帧享影音等令人眼花缭乱的选项,考虑到内容和服务器成本,这些选项也成了这些视频平台宣传其付费会员的工具。
在录制标准日益提升的当下,手机和笔记本等设备的屏幕素质也在慢慢改善,网络视频势必会朝着高分辨率、高帧率和高动态范围发展。广电总局此举并不在于统一网络视频的格式,而是在于打破所谓的虚假宣传,把真实的选择还给用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