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塑料焊接的导熔与预热原理

今日头条

1156人已加入

描述

超声波塑料焊接可以焊接一切热熔性塑料制品,那么其中的焊接过程时如何实现的?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超声波塑料焊接的导熔与预热的基本理论。

一般塑料产品的厚度约在2~3mm,若产品的上盖与下盖要结合,通常有锁螺丝、化学溶剂、超声波、热熔等方式,但目前环保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耗费人工与成本的锁螺丝、有环保与健康顾虑的化学熔剂,几乎已被超声波或热熔所取代,因为这两种熔接模式,尤其是超声波,它可以在0.2~0.8秒内完成熔接的效率,目前也唯有超声波与热熔才更符合目前科技化的产业结构。

虽是如此,但要在厚度2~3mm甚至更厚的塑料产品实施超声波熔接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因为超声波是以快速振动摩擦产生热能,使瞬间高于塑料材质熔点让其熔融,并利用1~6kg的空气压力与0.3~0.6秒的硬化时间完成熔接,但我们会发现超声波能量加于塑料产品表面时间愈长、压力愈大,并不一定能达到熔接效果,只会造成产品表面烫伤、溢料,甚至破坏产品内部结构。因为超声波能量虽然可在极短时间分布整面,但塑料2mm以上的厚度,要使塑料完全熔合,绝不是0.2~0.8秒的超声波能量及1~6kg的压力所能达到的。

超声波所发出的能量可以极快速的传导振动,在0.2~0.8秒内分布于300mm整面的塑料产品上,但要达到上盖与下盖的塑材至熔合状况,热源若无法导引到可破坏塑料分子结构,要熔合是很困难甚至于不可能的。因为面与面的摩擦,虽然可以借助急速摩擦振动产生热能,却无法达到破坏端面材料分子结构进行熔合的程度,就算加到上百千克的压力,也无法让塑料材质产生熔溶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在进行超声波熔接作业时,常发现为何已经增加熔接压力与超声波功率(段数),却仍无法达到熔接效果,反而因过大的压力使产品产生变形或外观受伤。

主因就是在“超声波导熔线的设计“与“加工条件的设定“上。没有开设导熔线,来用点破坏面的材质分子结构。超声波导熔线如果不是呈Δ型,用尖点来导熔,也得不到有效率的熔接。因为熔接时间与熔接压力将会随着超声波导熔线的尖度成反比,亦即导熔线愈尖,熔接时间与压力就可愈低,产品外观愈不会受伤与变形。

而在超声波熔接加工作业中,也有因求生产速度,而忽略了想焊接产品的前1~2mm时,需要缓冲其下降速度,来使导熔线得到预热及柔顺吸收超声波能量的效果,以致压扁导熔线,这和不开设导熔线没有差别。所以我们所论述这超声波的『导熔与预热』原理技巧,将是决定塑料产品在实施超声波熔接时成效的关键所在。

了解到超声波塑料焊接的导熔与预热基本理论,相信大家对超声波焊接也有一定的理解,在使用超声波塑料焊接机时,要注意过程控制,让产品能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

更多超声波焊接知识欢迎关注灵科超声波。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