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固态U盘 aigo国民好物U393使用场景更丰富

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都采用了Type-C接口,而目前市面上的U盘大多都采用Type-A的接口为主;部分U盘采用了Type-C,而这部分U盘产品又被称作手机U盘。对于不同接口的两种产品来说,应用场景设置都相对比较单一,相信很多用过的用户已经感到不方便,因此不少用户在选择U盘的时候,都会考虑接口的兼容性。

U盘

 

事实上,真正能分得清U盘接口的人是不多的,尤其是对不这么关注U盘产品的普通大众来说,U盘就是一个储存的工具,至于购买那就是差不多就行了。其实并不对,了解U盘的接口,不仅方便我们的工作,也方便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少一些烦恼。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U盘都是Type-A的接口,只有少数的U盘是Type-C接口。Type-A接口的U盘主要是在面对PC主机、笔记本、智能电视、车载音响。但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Type-C接口也逐渐成为了现阶段市场的主流,这也导致了不少用户在选择U盘的时候,往往会考虑是否选择哪一种接口的U盘才好?

U盘

其实,并不用那么纠结,目前市面上也有着双接口的U盘,即支持Type-A接口,又拥有Type-C接口,而它就是aigo国民好物的固态U盘U393。

这里普及下什么是固态U盘:固态U盘(简称USSD)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制成的U盘,属于非易失性移动存储器,应用于高性能计算、消费级存储器。固态U盘由主控制器、存储单元(FLASH芯片)以及桥接芯片组成。体积做成与U盘大小一致,小巧便携,读写速度可以达到SSD级别。既可以满足用户数据高速传输的需求也能增强普通U盘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aigo固态U盘U393主要使用两种传输协议:USB3.2 Gen1 5Gbps与USB3.2 Gen2 10Gbps,读写分别可以达到520MB/s与420MB/s。

U盘

aigo国民好物固态U盘U393,多接口的使用让它看起来十分的便利,不管是面对公司传统老旧的电脑主机,还是面对会议室的会议大屏,又或者是领导办公司的专属Macbook,我们只需要轻轻掏出U393,对于相应的接口往上一查即可对U盘内的文件,资料进行读取,使用。

U盘

如果是传统的U盘,工作者在面对公司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估计是走到哪都需要带上Type-C接口的转接线或者Type-A接口的转接线了。而现在有了双接口的U393,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U盘

抛开性能不说,aigo国民好物固态U盘U393的颜值非常的高,跑车造型设计,锌合金外壳处处彰显简约大气。传统塑料材质U盘与之相比就显的完全没有设计美感。

U盘

一个好产品除了美观,性能和使用性也不能差,下面就来说说U393内在表现。由于U盘独有的特性,在办公或者生活经常会使用到,临时拷贝、存储资料U盘都是个不错的承载工具。由于传经U盘受到兼容性的局限,适合使用场景并不多。aigo固态U盘U393则不同,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兼容性,还采用了USB接口和type-c双接口的设计,无论是Windows系统,还是Mac OS系统,又或者是Android系统都能轻松应用。

U盘

U盘

也正因如此U393不会局限于某个场景,比如在上班的时候,可以将U393当做储存设备,将资料拷贝到U盘,随时随地进行修改和读取,无论是办公室的会议大屏,还是公司领导的专属Mac电脑,只需要插上即可对U盘内的资料、PPT、表格进行读取和修改。

U盘

此外,aigo国民好物固态U盘U393还可以把它当做车载音响的移动储存卡,可以将好听的歌曲储存在U盘中,然后将U盘直接插入车载音响的USB接口上,直接对U盘内的音乐进行播放,开车听歌非常的方便。

 

aigo固态U盘U393还是个很好的手机扩容设备。为了避免手机自身储存空间不足的情况,可以将手机里的图片、视频、资料全部拷贝到U盘中,等需要的时候在插入手机即可进行图片、视频的读取,不用担心手机储存空间告急的问题。即便手机储存空间只有64GB也能毫无压力的下载喜欢的APP,拍自己喜欢的视频和照片。

U盘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速度对于U盘同样是一个硬性要求。U393采用TLC优质颗粒,使用了SSD固态硬盘协议,因此速度也达到了SSD级别。有了SSD速度加持,拷几部高清电影进去也花不了多少秒。

U盘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这款U393拥有520MB/S的传输速度,1GB文件也仅需2秒即可传输完毕,同时,它还有着128GB、256GB以及512GB和1TB的储存容量供大家选,满足不同用户们的不同需求。

U盘

aigo国民好物USSD固态U盘U393,在造型,性能上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一款储存产品了。它的使用不受使用场景的限制,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更是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如果你有入手固态U盘的打算,不妨入手aigo固态U盘U393,绝对不会吃亏。

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