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研究中心揭牌

描述

当前,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中。作为空间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的中海达及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地灾国重实验室)纷纷加入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阵列。

今年8月,地灾国重实验室联合中海达共建了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研究中心。9月8日,该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成都召开。地灾国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戴可人、副教授叶江、高级实验师董秀军、中海达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刚、航测事业部副总经理孙献斌、四川分公司总经理肖登宝等共同出席了本次仪式。

科研院校企业齐发力,铸就安全墙

仪式上,许强介绍道,地灾国重实验室主要研究重大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互馈作用与灾害控制、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技术等,其自主研发“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已先后60余次提前精准预警滑坡。

此外,地灾国重实验室参与了近年我国几乎所有强烈地震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发挥关键和核心作用;提出和构建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三查”体系,破解了隐患识别难题,得到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积极响应,四川、贵州已用此方法识别出数千处新的滑坡隐患;在产学研联合方面,编写了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指南,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获取技术地方规范,研发了点云数据解译软件,开发了2套专业地质灾害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分析处理专业软件。许强期望,地灾国重实验室与中海达的合作能够形成更深度更广泛的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不断加强产教融合,有效实现从基础理论到技术到装备应用的成果转化。

李刚表示,作为空间信息行业的领军企业,中海达近年来发挥自身优势,基于无人机航测、机载激光雷达、GNSS、星地融合等新技术,大力研发适用于监灾减灾抗灾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中海达在2020年推出的全新一代自主研制的国产智喙系列PM-1500机载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是一款高点频、高线频、高效率的国产化机载激光雷达,可满足中低空高精度高效率测绘需求,其能在穿透地面植被后,通过激光滤波算法生成高精度裸露地面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测量被植被覆盖下的地形,从而有效识别隐蔽性的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根据地形的变化方向及变形量作出风险评估,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近几年,中海达基于自身技术积累,将成果应用在地灾监测领域中。2020年,重庆、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先后引进了中海达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其中,去年6月、7月及今年8月,中海达地灾监测系统发出系统预警,成功帮助贵州及湖北(此前报道)等地成功避让多起滑坡灾害。同时,中海达还积极响应自然资源部推动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的号召,成功研发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并在全国各地推行。

李刚强调道,期望通过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互动,主动把自身需求与学校优势资源有效衔接,共同开展项目攻关,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随后,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研究中心揭牌。同时,为助力该研究中心更好地发挥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等基础科技支撑作用,中海达还向成都理工大学捐赠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

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研究中心的成立,在助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同时,也将更有效地促进校企产学融合及空间信息行业创新技术发展。自我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众多科研院校、企业主动担当,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灾害防治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未来,相信在科研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