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旗舰技术秀肌肉,年底一代神U要来了,高通高端市场地位不保

描述

高通在高端市场上即将迎来一位劲敌。最近,联发科展示了在5G、AI、游戏、天玑5G开放架构四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不出意外,这些天玑旗舰技术将运用到年底即将发布的天玑下一代旗舰SoC移动平台之中。而随着这些技术的落地应用,高通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怕是不保。这些技术到底有多牛,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番。

芯片

支持R16标准的新一代5G基带M80,5G标杆实至名归

截止目前,5G商用已有两年之期,新一代5G标准Release 16也已正式冻结。不出意外,联发科支持R16标准的新一代5G调制解调器M80,将成为首批支持5G R16的旗舰产品,让联发科在5G R15领先优势之下再次领跑行业,持续推动5G下一阶段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

关键技术规格方面,联发科M80支持上下行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等5G关键技术,下行速率增速提升50%,多载波聚合实现7Gbps的速率;在R16超级上行特性的支持下,其弱信号环境下增速最高可实现300%的提升。

芯片

在连接稳定性上,针对高铁等快速移动的场景,联发科M80能够在500km/h的高速移动中维持信号的速度和稳定,保证了稳定可靠的网络体验;同时5G UltraSave省电技术也将持续升级,为M80带来意想不到的低功耗表现,在R16标准下可使功耗降低20%,帮助终端实现更长的使用时间。

可以预见在5G R16的周期里,联发科下一代天玑旗舰仍将延续5G的领先优势,并且更为重视用户体验,真正把技术用上、用好。

相比AI峰值算力,高能效AI成提升用户体验关键指标

作为高端旗舰芯片,极致的AI性能和5G一样,成为竞争的关键。AI既是硬件也是软件,同样会考虑功耗,如何高效运用AI技术为用户带来体验提升,对芯片设计而言是不小的挑战。联发科认为:相比峰值AI算力,每瓦有效AI性能才是确保并提升用户长时间稳定体验的关键指标。

芯片

APU硬件方面,联发科通过APU架构改进从而提升效能,并且可提供APU与各处理器间的协同合作,下一代APU架构将追求更优异的功耗表现。而软件方面,联发科则通过NeuroPilot人工智能平台与独立AI处理器APU的配搭,通过软硬结合,实现高能效AI表现。凭借在AI领域的长期投入,天玑1000+等多款移动平台先后登顶苏黎世AI-Benchmark的移动芯片排行榜,这么看下一代天玑旗舰的AI跑分同样值得期待。

搭载游戏引擎、支持光追等游戏关键技术,手游体验要变天

如果说5G和AI是各家绝活的比拼,游戏则拼的是基本功,看重CPU和GPU,尤其吃GPU的性能和自研游戏引擎的设计。联发科近日推出基于Vulkan扩展的移动端光线追踪SDK解决方案,并与Arm和腾讯游戏共同实现了移动端实时光线追踪技术的首次演示,为手游画质带来一次革命性的飞跃,而且定义了下一代旗舰游戏体验的标杆,可以预期到,光线追踪将成为明年旗舰手机比拼的重点,联发科已经抢跑市场,做好了充分的技术部署。

芯片

今年发布的天玑1200搭载的MediaTek HyperEngine 3.0游戏引擎,其中支持来电不断网3.0、高铁模式、多点急速触控、高刷省电等技术让广大手游玩家印象深刻。不断迭代的HyperEngine是联发科解决玩家痛点,推动移动端游戏技术持续升级的重心。下一代天玑旗舰不久后将来到玩家面前,在移动端游戏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游戏引擎的升级能带来的创新和体验提升同样非常值得期待。

天玑5G开放架构OV小米一加全球都采用

5G时代的到来,不仅让智能手机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用户不再满足于“有什么用什么”,而追求个性化的实际体验。联发科因此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天玑5G开放架构,助力终端厂商打造具备差异化体验的高端5G手机。以天玑1200移动平台为基础,一加、小米、vivo、realme等来自全球的终端厂商与联发科通过深度联调,已上市的产品兼备性能与功耗,以差异化设计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不难预见,年底的这颗下一代天玑旗舰芯片,将会有更多手机厂商的产品使用天玑5G开放架构,带给市场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随着发布时间的临近,各路爆料大神也开始了爆料,联发科的下一代天玑旗舰更多技术规格细节也一一展露出来,目前已知的信息包括:下一代天玑旗舰将采用台积电4nm工艺,直接对标高通全新骁龙8系,功耗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第二,CPU将采用全新的ArmV9架构,性能将迈上新的台阶,向隔壁的骁龙施压。其三,目前OVMH等都已经确定采用,内部表示很满意,终端明年初会陆续上市。

从联发科释放出来的天玑旗舰技术来看,年底天玑这颗旗舰芯将成为2022年的旗舰大杀器,联发科基本坐稳了明年顶级旗舰的位置,期待明年联发科与高通在高端市场上的大战。

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