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磨抛机如何实现结果的轻松再现

测量仪表

1479人已加入

描述

金相制样的终极目的就是制备平整镜面,用于腐蚀后观测,或者直接观测。磨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抛光是制样的阶段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复杂和关键的一步。

长期以来,金相制样重经验而轻控制。磨抛效果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经验导向性,即所谓再现性低,这种低再现性就导致了金相制样的总体水平无法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经验门槛高,进而限制的金相精细分析水平的发展。

低再现性主要原因是磨抛过程的变量太多,没有逐一量化控制,使得磨抛过程是一个黑箱工艺,处于过程失控状态。

夹持器
轻松实现结果再现的自动磨抛机
夹持器
依赖手法和经验的手动磨抛机

如果要实现制样结果的再现性,就必须控制工序变量。磨抛的工序变量有:

1. 设备样品端:样品加载方式(中心/单点);夹持器转速/转向;样品压力;夹持器与磨抛盘的偏心量……

夹持器
中心加载夹持器
夹持器
单点加载夹持器

 

2. 设备盘面端:转速,时长,盘面固定方式,温升控制。

夹持器

 

3. 抛光液:抛光液类型,滴注速度,滴注位置。

夹持器
自动加液装置(悬浮液种类可拓展至7种)
夹持器
设备可设置自动加液的种类及用量

 

4. 抛光盘:布料类型,是否钢背,是否有隔离层。

夹持器
GD磁吸抛光布

 

5. 工艺关联:步骤设置,清洁工艺,软启动。

 

简单计算大约有18个开放性变量,磨抛再现性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如果重新归纳变量的控制方法的话,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设备,耗材,制样数据库。功能齐全的设备,品种丰富的耗材,数以万计的制样数据就能支撑起高再现性的重任。

材料金相分析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对材料金相组织的分析,推理组织背后的材料机理,从而推动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的优化,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制样工序的探索上。所有的显微分析都是无数细节的累计和结晶,金相分析亦是如此。再不起眼的误差都可能为后续观测制造障碍,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怀揣敬畏之心,追求尽善尽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