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技术融合助力智能家居跨场景联动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通讯技术的迭代给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随着5G、蓝牙5、下一代Wi-Fi标准的商业化,万物互联开始在智能家居行业显现。根据中商情报网的调研数据,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144.7亿元,以18.5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测,到2021年,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5800亿元。

在智能家居产品中,主要以智能家电、智能锁、智能音箱、智能摄像机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占比达到19.6%、18.1%和17.7%。此外,智能摄像机的使用占比也达到了12.5%。在智能家居发展过程中,无线协议与产品的迭代升级充分融合,同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一是多种无线协议的融合,二是新协议开始导入市场。

无线技术融合助力智能家居跨场景联动

纵观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期智能化产品主要是单品智能为主,如今产品品类从单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用户体验从单点控制走向场景化融合,同时人机交互上也往AI语音与视觉方向快速演进。博流智能副总经理刘占领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采访时提到,这几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多种无线协议的融合,以实现智能家居跨场景的联动。

“这些趋势的背后,就需要底层技术上实现多模态无线技术的融合,到目前为止,Wi-Fi+BLE双模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Wi-Fi单模产品的取代,BLE+Zigbee双模产品也正在快速替代Zigbee单模类产品,随着国外Matter生态的快速发展,未来会很快出现Wi-FiI+BLE+Zigbee+Thread的多协议单芯片方案,以迎合智能家居的场景联动化发展态势。”

为了顺应发展趋势,国内不少智能家居的上下游产业链玩家早已有了新的布局。在上游设备商中,绿米旗下Aqara品牌已经支持Matter协议。在Wi-Fi物联网芯片厂商中,今年8月,乐鑫科技推出了 ESP32-H2 芯片,集成 IEEE 802.15.4 和 Bluetooth 5.2 (LE) 技术,提供了 Matter 协议解决方案。在OpenThread协议方面,博流智能发布了基于RISC-V核的多模芯片——BL702,这是一款BLE+Zigbee 3.0产品,同时也是较早支持Matter的国产自主芯片。此外,博流智能发布的业界第一款基于RISC-V核的Combo连接芯片——BL602已经通过了鸿蒙生态的S标认证。

多协议共存实现了无线技术之间的优势互补,对设备商来说,一款产品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端侧连接的大部分应用场景,可以更灵活且高效地满足用户对于高速网络的需求,带来最佳的应用服务。

用户不买单?Wi-Fi 6进一步渗透还存在挑战

近几年路由器以及电视、机顶盒、PC等场景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不断提升,Wi-Fi 6技术也在智能家居领域大放异彩。根据IDC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国内外主流厂商开始进入Wi-Fi 6市场,预计今年Wi-Fi 6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7亿美元。

从发展速度来看,Wi-Fi 6技术进入智能家居已成大势所趋。但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市场需求爆发,又带来了新一轮的涨价潮。根据公开消息,瑞昱、联发科等网络芯片厂商相继宣布调整Wi-Fi 6芯片报价,今年的Wi-Fi 6芯片累计已经上涨了50%。

Wi-Fi 6技术主要是应用在智能家居的哪些细分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路由器是Wi-Fi 6技术进入智能家居领域的“探路者”。2020年,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Wi-Fi 6计划,其中中国移动计划更换城区的OLT设备,提供千兆服务,推动家庭网络组网升级。由运营商带来的“三千兆”(千兆5G、千兆宽带、千兆Wi-Fi)为万物互联打下基础,也成为Wi-Fi 6技术的导入期。

Wi-Fi 6在智能家居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Wi-Fi 4/ 5已经被抛弃。博流智能副总经理刘占领向电子发烧友网表示,Wi-Fi 6在智能家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路由器以及大吞吐数据流场景的电视、机顶盒、PC等场景,在低速的IOT应用场景目前没有看到大的出货,主要是因为Wi-Fi 4基本可以满足当前的IOT应用与需求,Wi-Fi 6带给用户的价值不明显,为Wi-Fi 6高成本买单的意愿性不强。

物联网被认为是Wi-Fi 6的蓝海市场,那么在Wi-Fi 6技术与智能家居行业融合还存在“鸡肋”时,该如何在IOT市场发展呢?刘占领认为WI-FI6在IOT市场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Wi-Fi 6路由器的普及速度;二是看Wi-Fi 6 相较于Wi-Fi 4的性价比。

小结

智能家居的发展可以看作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经历前两年的沉浸期或者叫做“洗牌期”之后,如今智能家居正通过打造生态融合在物联网领域高歌猛进,未来,随着通讯技术与智能家居产品的融合,实现真正的用户交互,将打开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新窗口。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