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topo为打造智慧能源生态系统贡献一份力

描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努力,低碳排放人人有责,利于人们形成绿色简约的新生活方式。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工业结构偏重工业、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率较低,传统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居高位,所以“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智慧能源,数字赋能

“双碳”目标对工业的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可以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关于“双碳”目标的讨论从未停止。10 月 28 日至 29 日,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在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上,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简称贵州院)向参加论坛的领导、嘉宾们展示了智慧能源生态系统、数字赋能板块。

携手图扑,推进智慧能源生态建设

贵州院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代志强发表演讲《“双碳”背景下以煤炭为主的西南重要能源基地转型发展探讨》,首先介绍了贵州能源发展及碳排放情况,再从能源转型发展过程中需统筹好的几个关系为出发点分析了以煤炭为主的地区能源转型的思路,最后提出了三点能源转型发展路径的建议。

贵州院展示了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和数字赋能版块,图扑软件作为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承担了系统的可视化建设。依托自主研发的 HT for Web 引擎,为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构建了一个可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并保证了场景高效流畅地加载运行和优秀的可视化效果。

创新融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能源作为电力系统的上游,是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电网的基础。电力系统应增强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接纳、调控和优化配置能力,通过数字电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数据可视化

HT 打造贵州院智慧能源生态系统

贵州院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包含能源供给、能源输配和能源消费等环节,伴随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和电量占比的提升,其间歇性、波动性特点,要求系统配备智能化的电子设备。将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相结合,构建具备感知、分析、学习、应用等人工智能的能源中枢。

将数字化技术和物理信息系统深度耦合,以技术+数据+算法+算力为驱动,发挥可观、可控、可预判、可决策和自动调控的功能,实现电、热、冷、气、氢等多种能源之间相互补充调剂、达到“源荷互动”,完成局部自平衡的分类配置,使能源流、电力流、信息流之间能高度耦合,提高清洁能源规模化建设、化石能源清洁化生产、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终端用能智慧高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数据可视化

贵州院智慧能源生态系统的可视化大屏,展示了一天 24 小时的能源供给、能源输配及能源消费之间的对应关系。管理者可掌握不同时段的负荷情况,进行科学管控。例如:5 时为小方式时刻。智慧能源中枢根据历史负荷曲线,预测系统负荷需求将逐渐上升。12 时为腰方式时刻。此时光伏出力逐渐达到最大值,且负荷需求达到日内次高峰。19 时为大方式时刻。光伏无出力,智慧能源中枢根据历史负荷曲线,判断此时将进入日最大负荷时段。

数据可视化

通过智慧能源中枢的智能调度,实现了多种能源在全环节的耦合协同运行。重点关注大、小、腰三种方式的系统运行情况,可通过点击屏幕左上方点击按钮查看实时情况。数字电网需要把数字技术跟传统的能源技术相融合,构建源网荷储高效能源的生产使用和管理。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跟空间尺度上面实现全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终端能源的清洁化和综合利用水平,让数据发挥关键的作用,信息引导能量有序的流动,最终达到我们实现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的目标。

数据可视化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践行“双碳”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加快推动风光电业务的发展,大力实施“水能城”战略,积极探索能源环保共生城市建设,围绕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需要,打造新能源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全面推动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

图扑软件高速发展,助力行业创新升级

图扑软件多年来始终坚持国产化,自主研发核心产品 HT for Web 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不依赖第三方商业或开源库,满足了工业物联网现代化的、高性能的、跨平台(桌面 Mouse/移动 Touch/虚拟现实 VR)的数据可视化需求。基于局部刷新、批量聚合、图像缓存、极少化 DOM 元素等,从底层设计就追求极致的性能,组件可承受万级甚至十万级别数据量,突破了诸多传统行业应用极限。

图扑坚持提供完备流水线作业工具链,从视图组件设计、图标设计、2D 图纸设计到 3D 场景设计皆有一站式的开发工具,设计师和程序员能实现协同作业开发,快速落地 2D、3D 可视化成果。力求基于独立自主的产品,将成熟的图形图像渲染技术、高效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流程,引入到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可视化领域,助力加速国内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战略落地。

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