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长时间佩戴耳机吗?小心这些习惯危害你的耳朵健康哦!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耳机已经成为手机的标准。用耳机听音乐是现代人调整和放松的一种方式,它随处可见。如今,无论他们去哪里或在做什么,他们都戴着耳机听音乐。而音乐也正好有缓解压力的魔力,能让人的身体以及心态得到很好的放松。那么长时间戴耳机有危害吗?答案是有的。

长时间戴耳机有什么危害呢?

1.听力受损

长时间戴耳机会对耳蜗造成持续的冲击。当你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声音环境中时,内耳会直接受到伤害。

高音或噪音不断冲击耳蜗中的液体,导致毛细胞因过度刺激而死亡。耳蜗的减少将对人类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细菌进入耳朵

有人曾经在耳机上进行过一次细菌实验。令人惊讶的是,当戴着入耳式耳机一小时时,细菌数量比以前增加了近5倍。

耳塞式耳机佩戴一小时,细菌滋生量是以前的近3倍。可以想象,如果不定期清洗,细菌肯定会带着耳机进入耳朵。

3.分散注意力

你可能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你在路上戴着耳机听歌。当你很沉浸在音乐旋律的时候,有人可能会在你背后呼唤你的名字,但你听不见。

事实上,也有关于这一点的医学研究。耳机,尤其是立体声耳机产生的噪音,以及长期的耳朵接触会导致头晕、心慌和分心。

如何保护耳朵?

1、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歌

许多朋友喜欢在嘈杂的户外环境中听音乐。事实上,在外部噪音的干扰下,你会把耳机的音量调高很多,所以你实际上会损害你的听力。

2、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

减少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通常,每天控制在4小时内。如果你还是个未成年儿童,应该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一次听歌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永远不要听歌,故意睡觉。

耳机长时间使用后需要清洗,长时间不清洗耳机会粘得更薄细菌,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被这些细菌感染并生病。

3、戴耳机时嘴里有东西

当我们戴着耳机听音乐时,我们可以咀嚼嘴里的东西,比如口香糖,它可以减轻中耳的压力,保护耳膜,这可以有效地减少高容量对耳朵造成的损害。

4、控制耳机的音量

使用耳机时,应控制耳机的音量: 用耳机听音乐时,应减小音量,使其柔和而不刺耳。耳机的音量越高,对听力的损害就越大。

5、要选对耳机

一般来说,有一个常见的错误,那就是入耳式耳塞对耳朵的伤害更大,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而最能保护耳朵听力的,是骨传导耳机,因为骨传导耳机是无需塞入耳道里,所以避免了耳膜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它不容易损伤鼓膜,可以减少声音对听觉神经的损伤。骨传导因为不入耳设计,通过骨骼传声,所以是可以保护听力一款耳机。

在耳机逐步由有线向无线转变的这段时间里,骨传导耳机凭借健康听音方式、不入耳、安全健康的特性,逐渐被人们悉知。骨传导耳机也一直被耳科医生、听力专家极力推荐的一款耳机。

我第一次被骨传导耳机科普的时候就是在著名医学网站“丁香医生”里看到的,他们也是极力推荐骨传导耳机多次,最终看到他们的推荐,我最终选择了南卡家的骨传导耳机。

无线耳机

NANK南卡致力于通过不断推出开放双耳、更健康的骨传导听音产品,守护人类听力健康,于是就出现了各方面做到极致的这款Runner Pro3骨传导运动耳机的出现了,这款耳机通过面部骨骼传递声音,做到无需耳塞,不堵耳朵,听音更加安全、更健康、更卫生。

是真正能让我们享受音乐的同时减少耳部伤害的一款骨传导耳机。

无线耳机

南卡作为国内首个主打不伤耳的耳机品牌,也是首个提出不入耳听歌概念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还做到了完美融合的品牌,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这款南卡Runner Pro3。南卡为了让消费者能有极致的佩戴舒服体验,收集8000份亚洲运动爱好群体,不断的调整试用,专为亚洲人群耳朵研制,独特的海马造型,也打破了传统骨传导耳机千篇一律的外观,机身打造更加贴合的耳机轮廓,每个弧度都是精心设计,骨架采用记忆钛金属材质,放肆运动也无需担心耳机掉落。

无线耳机

NANK南卡在骨传导耳机领域的技术是国内最为领先的,有着独家的降漏音技术以及骨振子技术,这款Runner Pro3正是搭载了全新的OT闭合降漏音3.0技术。可以有效降低90%的漏音问题,全新的AF全震指向性技术则是提高了耳机的整体音质表现,使其空间感更强,骨传导的音质特色表现的更为突出。Runner Pro3还搭载了蓝牙5.2芯片,全面优化产品基础体验,并且还加入了NFC快速配对以及一拖二功能,让操作更加便携。

好的音质还能有效保护耳朵听力,这样的耳机谁不心动呢?

总之,虽然有上述措施可以减少耳机对听力和耳道的损伤,但是还是建议尽量少使用耳机。蓝牙耳机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危害。但是选对耳机、注意使用方法,加强防范,也是可以避免许多风险的。

如果暴露于过响的声音中,或者长期使用耳机,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耳鸣、耳闷甚至听力下降,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审核编辑:符乾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