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软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带来智能化驾乘体验

描述

作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广州市人民政府、亚洲数据集团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于12月16日-17日在羊城广州盛大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新能源动力系统专家欧阳明高,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资深汽车专家徐长明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企业、专家学者、投资机构等各界知名人士在此齐聚,共商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此次大会隆重公布了年度智能汽车产业奖评选结果。虹软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凭借卓越的产品能力及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创新贡献,历经多轮严格评选,最终成功斩获“年度智能汽车技术创新奖”。与此同时,虹软视觉车载事业群副总经理陈锋博士也应邀出席大会“顶层设计,软件赋能国际竞争力”平行论坛,分享了视觉感知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创新实践与落地经验,并结合数字化转型趋势和与会专家深刻探讨了如何构建以创新驱动的硬核竞争力。

眼下,百年汽车产业的新旧更替正加速到来,全球软件与硬件产品价值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尤其在新四化席卷之下,“软件定义汽车”有了更大声量。从各大品牌发布的新车型及其核心卖点来看,目前“软件”俨然已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吸引消费者的重要途径。对此,陈锋博士指出,虹软打造的VisDrive平台拥有全栈丰富的车载视觉软件算法,旨在高效地为车厂和Tier1提供极易集成可模块化的标准解决方案。VisDrive平台的优势还在于车厂可根据车辆市场定位选择性选配与搭载,从而打造出专属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功能与覆盖场景方面,虹软VisDrive已涵盖聚焦舱内服务的DMS(驾驶员监控系统)、OMS(乘客监控系统)、Authenticate(生物认证)、Interact(视觉互动系统)、Entertainment(车内娱乐系统),以及聚焦舱外“行驶安全智能”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BSD/MOD (盲区检测系统/移动物体检测)、AVM(3D 环景监视系统)、ARHUD(AR抬头显示)和Night Hawk(夜视系统)。

借助上述系列产品,虹软VisDrive能够为智能汽车提供从车内到车外全方位的智能感知能力,不仅可以赋予汽车多种安全、人性化的智能驾驶领先功能,还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多种定制化的智能服务。

比如面向舱内场景,DMS通过视线/行为/状态/情绪识别、口罩/安全带/墨镜检测等视觉感知技术对驾驶员的各类危险驾驶行为进行预警;生物认证可实现车机无钥匙启动、安全防伪便捷支付停车费等生活服务;OMS根据需求可提供乘客数量检测/安全带检测/表情识别/儿童安全监测、遗留活体提醒等丰富功能;视觉互动系统借助视线追踪、手势识别等技术来强化驾驶员及乘客与车的自然交互,从而实现唇动/视线唤醒、手势操控影音娱乐设备;车内娱乐系统则偏向于提供更多元的个性化服务,如舱内合照美化/视频自拍、3D虚拟行车助手、图像滤镜以及动画/人脸贴纸等。

相比于舱内产品侧重于提升驾乘体验、提高驾驶乐趣,舱外系列产品的核心则是通过提升车辆环境感知能力,为行人、车辆、驾乘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其中,ADAS可提供前车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行车碰撞预警等诸多功能,BSD/MOD具备消除驾驶员视觉盲区的能力,AVM实现了环视拼接、倒车辅助、3D视角、透明车身等功能,“AR-HUD”将车辆行驶信息、道路环境等内容以3D图像的方式展示到挡风玻璃上,以此辅助驾驶并大大提升驾驶体验。此外,针对能见度低、远光灯滥用、光照条件差等夜间行车场景,虹软全面升级了全新的夜视系统,已能够提供日间、夜间及复杂环境下的全场景适配解决方案。

“虹软的愿景是将优质的视觉感知技术带入每一辆车。”最后,陈锋博士总结到,“全栈的产品体系,模块化的定制服务、领先的技术能力让虹软VisDrive得到了来自全球主机厂商和Tier1的认可和支持。当前基于虹软VisDrive的定点项目已覆盖长城、上汽、理想、一汽、东风、合众新能源等多家一线汽车厂商的多款量产车型。”

事实上,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共识下,通过软件的持续研发迭代,智能汽车时代加速到来。汽车的安全驾驶体验、座舱的智能娱乐体验等也在不断改进提升,并且这些服务也将为用户与车企持续创造新价值。未来,虹软也将依托深厚的原创视觉感知技术沉淀,为合作伙伴持续输送核心的AI技术能力,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智能化驾乘体验,从而实现汽车产业和生态的共生共赢。

 

原文标题:创新再获荣彰!虹软VisDrive亮相2021世界智能汽车大会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虹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彭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