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产EDA工具做芯片是什么样的体验(route篇)
05 Route
接下来进入绕线部分,route的部分跟place和cts一样,也是分成布线和优化两部分,route常用到的操作有三部分:
绕线时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绕线规则,我们举例说明:
实际调用这些特定的绕线规则时,把command中的set替换为assign即可。 在AG里的route部分,route和opt被整合成了一个超级命令route_optimize 一如USB接口的发展史一样,从早先的Type A/B傻大粗笨易插错。到现在Typc-c一统天下,连喜欢自己搞一套的Apple都慢慢转向Type-c。 EDA的各个工具厂商也是一样,都喜欢使用超级命令来控制各个步骤的运行,原因主要是精简流程和减少人为干涉造成的问题。带来的问题就是一出错Debug原因就变得比较复杂(当然对于购买的正版的公司可以祭出召唤AE的终极大招)。 理论上route_optimize完的数据基本接近signoff,加上filler,分析完时序、设计规则等等signoff标准后,直接输出各类交付数据。 上面大致就是拿国产APR工具Aguda去做Verilog2Gds的过程。
一点感想
在这次完整走完国产工具的APR flow后,有了真实体验才有发言权,来讲一讲对于EDA甚至半导体行业的看法。从ZTE被制裁开始,到华为等一众上了“实体名单”后,媒体们开始狂轰滥炸,半导体相关的标签映入各位看客的眼帘。
“新冠”疫情后的消费电子品需求暴增更是直接引起了“缺芯”狂潮,甚至隔壁热心大妈第一次搞清楚我是造芯片的而不是干挨踢的(IT),然后一个劲问我“缺锌”补哈尔滨制药的蓝瓶管不管用。环境造就了这么一锅热汤,真正身处其中的“IC牛蛙”们才真的冷暖自知。媒体们天天喊“卡脖子”,严重了讲几乎是“卡身子”,卡得巧手硅农难为无米之炊;BAT玩剩下的人均百万,跑到IC圈来还未绽放已然萎缩,然后留下996和007的“福报”。 我不喜欢喋喋不休地讨论分析说我们没有这个那个,所以做不了一二三四然后挨了揍;我喜欢说手头有点啥先做点啥,别把“弯道超车”这种交通法明确规定违法的行为,当成了蛇精的如意反复念叨“快快显灵”。
没有的东西我们一时半会儿也不会马上有,有的东西可以大胆尝试用起来,尤其像APR这种可以通过时序分析、形式验证、后端仿真、物理验证等工具进一步验证其结果的正确性的工具。可以用大的格局说我们要做完整的数字电路设计的全流程工具,但突破点可以是APR、可以是ECO甚至更细节的某个步骤中的点工具,知微见著,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半导体发展的铁律早就写死在古书里了。
所以,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对Aguda说三个字:“再试试 !”
往期回顾
DataPrep 篇
FloorPlan 篇
Place&CTS篇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鸿芯微纳
原文标题:用国产EDA工具做芯片是什么样的体验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鸿芯微纳】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