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igbt模块散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降低热阻?

电源/新能源

3518人已加入

描述

如果igbt模块功率一定且igbt结壳之间的热阻一定时,igbt壳与散热器的热阻与散热器材料和接触程度两个方面有关,但此处热阻较小,因此散热器的材料及接触程度的改变对整个散热过程影响较小。

igbt模块散热的过程依次为igbt在结上发生功率损耗;结上的温度传导到igbt模块壳上;igbt模块上的热传导散热器上;散热器上的热传导到空气中。 

换言之主要影响其散热的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总的损耗,二是散热器热阻。但是往往鉴于输出功率及实际工况的限制,igbt的总功率损耗是不可改变的,所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改变散热器到空气或其他介质之间热阻的问题,接下来小编针对性地进行以下简明扼要介绍。     

功率器件的耗散功率所产生的温升需由散热器来降低,通过散热器增加功率器件的导热和辐射面积、扩张热流以及缓冲导热过渡过程,直接传导或借助于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到冷却介质中,如空气、水或水的混合液等。

佳恩igbt单管

目前常用到的冷却方式为强制空气冷却、循环水冷却、热管散热器冷却等。

1、空气自然散热 

空气自然散热是指不使用任何外部辅助能量,实现局部发热器件向周围环境散热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 

通常包含导热、对流和辐射,适用于对温度控制要求不高、器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不大的低功耗器件和部件,以及密封或密集组装的器件不宜或不需要采用其他冷却技术的情况。 这种散热器效率很低,不适合用于大功率器件中。由于它结构简单、无噪音、免维护,特别是没有运动部件,因此可靠性高。     

2、强制空气冷却 

强制对流风冷散热的特点是散热效率高,其传热系数是自冷式散热效率的2-5倍。

强制对流风冷散热分为两部分:翼片散热片和风扇。热源直接接触的翅片散热器,其作用是将热源发出的热量引出,风扇用来给散热器强制对流冷却降温,从而强制空气冷却且主要与散热器材料、结构、翼片有关。风速越大,散热器热阻越小,但流动阻力越大,因此应适当提高风速来降低热阻,风速超过一定值后再提高风速对热阻的影响就非常小了。

散热器材料质量特性对散热效率有显著影响。紫铜导热系数相当于工业纯铝的2倍,在相同散热效率下,紫铜散热器的体积为铝质散热器的1/3一1/2。由于铜的比重大,价格高,一般较少应用。 风冷散热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技术成熟,但不能将温度降至室温以下。因需配备风机,因而噪声大,容易吸入灰尘,可靠性相对降低,有一定维护量且风扇寿命受时间限制。

3、液态冷却方式 

相比较于气体冷却,液态冷却将导热系数显著提高。对于功率密度大的电力电子装置而言,液体冷却是个很好的选择。液体冷却系统利用循环泵来保证冷却液在热源和冷源之间循环来交换热量。 

水冷式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极高,等于空气自然冷却换热系数的100-300倍。以水冷式散热器代替风冷式散热器,可大大提高器件的容量。但是,由于普通水的绝缘性较差,水中存在的杂质离子会在高电压下导致电腐蚀和漏电现象,只有在低电压,才可以采用普通水冷却。 

为使上述水冷系统应用于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领域,必须解决冷却水的纯度和长期运行时系统的可靠性及腐蚀两大问题,除此之外,水冷却方式需要有水循环与处理设备且设备复杂。

油冷式散热器由于油的冷却性能比空气好,同时也由于将阀体安装在油箱中可以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绝缘性和电磁屏蔽效果,所以在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水冷系统不论从冷却效果还是环境影响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近年来油冷系统似乎在高压大功率变流器领域已渐渐淡出。

4、 热管散热器 

热管散热方案设计及实现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以独特的传热方式,实现了超常的传热效果。 

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0.1~0.0001)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根据应用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一端。 

其优点是传热能力强、均温能力优良、热密度可变、无外加设备、工作可靠、结构简单、重量轻、不用维护、噪音低且使用寿命长,但是价格昂贵。 

热管散热器一般适用于大功率、分立元件的场合。当然在一些特殊的生产工况如粉尘比较多的地方煤矿、焦化厂、部分化工厂也可以采用热管散热器,因为可以做到整个功率变换部分的密闭性。国内的电力电子变换器行业多年前已采用热管散热器。 

以上有关影响igbt模块散热的因素及降低热阻的常规方法就讲到这里啦,下期再见啦~ 

备注:本文仅作学习参考,不代表对该观点表示支持或赞同,如内容上存在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
 

  审核编辑:鄢孟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