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较好的plc程序

今日头条

1109人已加入

描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什么样的plc程序才是好的?一个赚钱的节目就是好节目,一句话,高能量低消耗!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性(低调试成本)

首先,可编程控制器程序必须正确工作,以满足实际控制过程的要求。这是PLC程序的基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他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2.可靠性(低维护成本)

不仅正确,而且可靠。你不能偶尔出错。可靠性反映了PLC程序的长期稳定性,这也是PLC程序的基本要求。(初学者可以结合plc视频教程来学习)

有些PLC程序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或合法运行时可以正常工作,但在非正常工作条件下(如临时断电、即将通电)或非法运行(如按下某些按钮出现故障,或同时按下几个按钮或连续按几次)后,程序就不能正常工作。这种程序不太可靠,或者说不稳定,那就是一个坏程序。

好的PLC程序可以识别异常工况,并将其与正常工况联系起来,使程序适应各种情况。好的PLC程序可以拒绝非法操作,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只接受合法操作,即预防性稳健规划。

联锁是拒绝非法操作的常用手段。这种方法常用于继电器电路,PLC也可以继承这种方法。

3.可读性(低学习成本)

要求设计的程序可读、易懂、易于调试、易于他人阅读和使用您的程序、易于维护;必要时,程序还可以作为标准模板,便于推广。要使程序可读:

1)方案的设计脉络要尽可能清晰,结构要分层;

2)功能层模块化或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

3)使用一些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

4)变量层尽可能用符号名编程;

5)参数在使用前立即设置参数值(即准备使用);

6)I/O地址分配要有规律,便于记忆和理解;

7)内部设备的使用也要有规律,同一功能的地址分配要保持一定的不连续的“故障余量”(如果X功能的地址分配使用到K,那么下一个功能的地址分配就不要从k+1开始,而是从k+n开始),防止功能发生变化;

8)必要时做一些标注工作;

编程之初要注意可读性。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指令的增减和内部设备的使用变化可能会让原本比较清晰的程序变得有些凌乱。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有调试的余地,调试完再整理,这样设计出来的程序质量更高。

4.简单性(低存储成本)

使PLC程序尽可能短也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短程序可以节省用户存储面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还可以节省执行时间,提高对输入的响应速度,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是否短,一般可以用程序中使用的指令数量来衡量。如果使用的指令数量少,程序自然会短。

一般来说,要注意程序结构,提取实现相同功能的代码段的共性,使用子程序、中断等方法减少代码量。

用过程控制指令简化程序,减少某个时间点的工作量,不做不需要做的事,尽量少做;

从小的方面来看,需要用多处理能力的强指令代替单一处理能力的弱指令(用大级别数据代替小级别数据或数据结构,如用字节、字、双字操作数代替位操作数的指令、故障字、状态字、控制字、通信字等。);

使用间接寻址代替连续寻址存储单元的相同操作;用块转移指令代替多字节、字、双字转移指令,可概括为“批量操作”)并注意指令的排列顺序等。,并注意程序的可读性。

5.节省时间(运营成本低)

程序的简短可能会节省程序的运行时间,但简洁和节省时间不是一回事。因为程序的运行时间与程序拥有的指令数量有关,也与使用了什么指令有关,即与程序算法有关。不同的PLC算法执行时间不同。此外,一些指令在逻辑条件为开和逻辑条件为关的不同时间执行。此外,由于使用了过程控制指令,程序中的指令并非都必须执行。因此,程序运行时间的计算更加复杂。但需要平均时间少,最长时间不要太长。这样可以提高PLC的响应速度。

节约时间的关键是利用好过程控制指令。根据情况,确定一些必须作为必要部分执行的指令,剩下的可以按照程序进行,有选择地执行,或者设计一些分时工作避免过长的最大时间等。

6.易于修改(可变成本低)

使程序易于更改,即易于修改。

PLC的特点之一就是方便,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场合。解决办法是修改或重新设计程序。

重新设计的程序用于改变可编程控制器的工艺要求。不仅程序被重新编程,而且输入输出也被重新分配。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重新编程程序,只需做一些修改。这要求程序易于修改,易于修改。

容易改变的是灵活性,只需要很少的改变就可以达到改变参数或动作的目的。

1)参数设置应尽量采用间接赋值法,常量参数值应尽量使用符号名,以名识义;

2)控制尽可能使用中间存储器(如M、W)作为介质和中间层,隔离逻辑上I/O的直接耦合,换逻辑更方便;

3)尽量实现功能的插件模块块,让用户可以“自由配置”,从而实现按需、随用随用。

在设计PLC程序的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和平衡上述要求,得不偿失。

审核编辑:符乾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p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