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随着电动乘用车在欧美和中国市场收获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人们也开始将电动化的注意转向更加大型的载具,比如卡车、采矿车和轮船等等。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电力传动系统可以在两个领域做到游刃有余,正因如此,氢燃料电池这种能源形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像现代、丰田和通用等公司,都纷纷推出了各种大型氢能卡车,且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都开始试水氢能巴士的方案。不过以目前的落地案例来看,以中重型场景居多,毕竟氢燃料电池系统如此大的尺寸,与乘用车有限的空间存在冲突。
这是否意味着氢燃料电池缺乏进入最大市场的机遇,陷入了寻求生存的泥潭呢?并非如此,从各个氢燃料电池公司的最新动向来看,他们仍然坚信这种燃料电池能够开辟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捷氢
在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最关键也最贵的一个组成就是电堆,占了整个系统60%以上的成本,且不少技术创新都集中在这一部分。去年10月,上海捷氢科技推出了氢燃料电池电堆平台M4H和电池系统P4H,覆盖30kW到230kW的功率。M4H电堆的额定功率为163kW,峰值功率更是可以达到198kW,峰值功率密度高达5.1kW/L。
M4H燃料电池堆 / 捷氢科技
M4H选用了目前主流的金属双极板,但捷氢科技声称其具备高耐腐蚀性,可谓解决了金属双极板的一大痛点。氢燃料电池通常用到的铂催化剂可以说是电堆高成本的元凶之一,而M4H的铂载量不到0.23gPT/kW,结合一级零部件的国产化,在系统成本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基于M4H电堆的燃料电池系统P4H具有130kW的额定功率,在智能化控制算法的助力下,将寿命提升到了15000小时以上,并做到了50kW/s的快速响应。
重塑
作为国内专业的氢燃料电池厂商,重塑科技也在去年推出了面向中重型应用的新品,镜星十二+。该系统同样做到了130kW的大功率,质量功率密度也做到了702W/kg。这都要归功于重塑的ELECTRA电堆,其体积功率达到了4.4kW/L。
镜星十二+ / 重塑科技
这样的性能也让重塑能源收获了TÜV莱茵为其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颁发的“性能指标评估证书”。但镜星十二+不仅在功率参数有着优秀的表现,领先竞品的耐久性也是一项亮眼的指标,根据重塑的官方数据,该系统的寿命高达30000小时,这对于中重型应用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氢燃料电池的移动发电
除了作为运载工具的电池外,氢燃料电池公司也在探索别的应用方向,比如通用旗下的Hydrotec。通用除了Ultium电池这张牌以外,还有氢燃料电池Hydrotec来补全其电池阵容。近日为了加快氢燃料电池的普及,通用汽车宣布将扩大Hydrotec氢燃料电池+DC快充的商业应用,推出基于第二代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机,其中就包含了氢燃料电池移动发电机。
Hydrotec氢燃料电池移动发电机 / Hydrotec
这种移动发电机功率范围在60kW到600kW之间,可以在无需扩建电网或设立固定充电点的情况下给电动汽车充电,非常适合那些仅需临时电力的地方。据了解,这些移动发电机能同时以150kW的功率给4台车辆充电,单次充满电只需20分钟。除此之外,通用称其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也可以适用托盘化的设计,用于军事设施。
氢燃料电池的未来
尽管功率和功率密度已经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电堆相关的突破仍未止步。比如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就在近日发布了230kW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堆,该电堆基于氢晨的H3技术,将功率密度推到了6.0kW/L的高度,这无疑为氢燃料电池探索船舶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会。
不少氢燃料电池厂商其实仍在商业化的初期,很多项目主要还是靠政府的补贴。虽然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把成本降低了一大截,比如低铂载量的设计就大幅降低了电堆成本,但要想真正实现大范围推广,还是得进一步实现超低铂载量,或者寻找其他可行的催化剂方案。
2021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注册量不到两万辆,之所以普及率上不去,是因为氢燃料电池面临的阻碍不仅仅是电堆这一环,还有制氢、储氢和安全运输等问题。比如氢燃料电动汽车落地的第一道坎就是充电难,以中国为例,全国的加氢站数量远不及充电桩。
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但这其中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充电桩和换电站等,而加氢站的建设依旧处于落后的状态,比如上海的目标就是在2023年实现近100座加氢站,但2023年上海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目标数量却是超过5万个。氢燃料电池并非没有未来,但从效率、成本和成熟度等多方面因素来看,现在的它只代表了诸多绿电技术中的一种未来。
原文标题:氢燃料电池是否陷入了泥潭?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