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CB设计规范

powerpcb

0人已加入

描述

  1 概述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说明使用PADS的印制板设计软件PowerPCB进行印制板设计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为一个工作组的设计人员提供设计规范,方便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检查。

  2 设计流程

  PCB的设计流程分为网表输入、规则设置、元器件布局、布线、检查、复查、输出六个步骤.

  2.1 网表输入

  网表输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PowerLogic的OLE PowerPCB Connection功能,选择Send

  Netlist,应用OLE功能,可以随时保持原理图和PCB图的一致,尽量减少出错的可能。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PowerPCB中装载网表,选择File->Import,将原理图生成的网表输入进来。

  2.2 规则设置

  如果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就已经把PCB的设计规则设置好的话,就不用再进行设置这些规则了,因为输入网表时,设计规则已随网表输入进PowerPCB了。如果修改了设计规则,必须同步原理图,保证原理图和PCB的一致。除了设计规则和层定义外,还有一些规则需要设置,比如Pad

  Stacks,需要修改标准过孔的大小。如果设计者新建了一个焊盘或过孔,一定要加上Layer 25。

  注意:

  PCB设计规则、层定义、过孔设置、CAM输出设置已经作成缺省启动文件,名称为Default.stp,网表输入进来以后,按照设计的实际情况,把电源网络和地分配给电源层和地层,并设置其它高级规则。在所有的规则都设置好以后,在PowerLogic中,使用OLE

  PowerPCB Connection的Rules From PCB功能,更新原理图中的规则设置,保证原理图和PCB图的规则一致。

  2.3 元器件布局

  网表输入以后,所有的元器件都会放在工作区的零点,重叠在一起,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元器件分开,按照一些规则摆放整齐,即元器件布局。PowerPCB提供了两种方法,手工布局和自动布局。

  2.3.1 手工布局

  1. 工具印制板的结构尺寸画出板边(Board Outline)。

  2. 将元器件分散(Disperse Components),元器件会排列在板边的周围。

  3. 把元器件一个一个地移动、旋转,放到板边以内,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整齐。

  2.3.2 自动布局

  PowerPCB提供了自动布局和自动的局部簇布局,但对大多数的设计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不推荐使用。

  2.3.3 注意事项

  a. 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移动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把有连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

  b. 数字器件和模拟器件要分开,尽量远离

  c. 去耦电容尽量靠近器件的VCC

  d. 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

  e. 多使用软件提供的Array和Union功能,提高布局的效率

  2.4 布线

  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手工布线和自动布线。PowerPCB提供的手工布线功能十分强大,包括自动推挤、在线设计规则检查(DRC),自动布线由Specctra的布线引擎进行,通常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常用的步骤是手工—自动—手工。

  2.4.1 手工布线

  1.

  自动布线前,先用手工布一些重要的网络,比如高频时钟、主电源等,这些网络往往对走线距离、线宽、线间距、屏蔽等有特殊的要求;另外一些特殊封装,如BGA,

  自动布线很难布得有规则,也要用手工布线。

  2. 自动布线以后,还要用手工布线对PCB的走线进行调整。

  2.4.2 自动布线

  手工布线结束以后,剩下的网络就交给自动布线器来自布。选择Tools->SPECCTRA,启动Specctra布线器的接口,设置好DO文件,按Continue就启动了Specctra布线器自动布线,结束后如果布通率为100%,那么就可以进行手工调整布线了;如果不到100%,说明布局或手工布线有问题,需要调整布局或手工布线,直至全部布通为止。

  2.4.3 注意事项

  a. 电源线和地线尽量加粗

  b. 去耦电容尽量与VCC直接连接

  c. 设置Specctra的DO文件时,首先添加Protect all wires命令,保护手工布的线不被自动布线器重布

  d. 如果有混合电源层,应该将该层定义为Split/mixed Plane,在布线之前将其分割,布完线之后,使用Pour

  Manager的Plane Connect进行覆铜

  e. 将所有的器件管脚设置为热焊盘方式,做法是将Filter设为Pins,选中所有的管脚,

  修改属性,在Thermal选项前打勾

  f. 手动布线时把DRC选项打开,使用动态布线(Dynamic Route)

  2.5 检查

  检查的项目有间距(Clearance)、连接性(Connectivity)、高速规则(High

  Speed)和电源层(Plane),这些项目可以选择Tools->Verify

  Design进行。如果设置了高速规则,必须检查,否则可以跳过这一项。检查出错误,必须修改布局和布线。

  注意:

  有些错误可以忽略,例如有些接插件的Outline的一部分放在了板框外,检查间距时会出错;另外每次修改过走线和过孔之后,都要重新覆铜一次。

  2.6 复查

  复查根据“PCB检查表”,内容包括设计规则,层定义、线宽、间距、焊盘、过孔设置;还要重点复查器件布局的合理性,电源、地线网络的走线,高速时钟网络的走线与屏蔽,去耦电容的摆放和连接等。复查不合格,设计者要修改布局和布线,合格之后,复查者和设计者分别签字。

  2.7 设计输出

  PCB设计可以输出到打印机或输出光绘文件。打印机可以把PCB分层打印,便于设计者和复查者检查;光绘文件交给制板厂家,生产印制板。光绘文件的输出十分重要,关系到这次设计的成败,下面将着重说明输出光绘文件的注意事项。

  a.

  需要输出的层有布线层(包括顶层、底层、中间布线层)、电源层(包括VCC层和GND层)、丝印层(包括顶层丝印、底层丝印)、阻焊层(包括顶层阻焊和底层阻焊),另外还要生成钻孔文件(NC

  Drill)

  b. 如果电源层设置为Split/Mixed,那么在Add

  Document窗口的Document项选择Routing,并且每次输出光绘文件之前,都要对PCB图使用Pour

  Manager的Plane Connect进行覆铜;如果设置为CAM

  Plane,则选择Plane,在设置Layer项的时候,要把Layer25加上,在Layer25层中选择Pads和Vias

  c. 在设备设置窗口(按Device Setup),将Aperture的值改为199

  d. 在设置每层的Layer时,将Board Outline选上

  e. 设置丝印层的Layer时,不要选择Part Type,选择顶层(底层)和丝印层的Outline、Text、Line

  f. 设置阻焊层的Layer时,选择过孔表示过孔上不加阻焊,不选过孔表示家阻焊,视具体情况确定

  g. 生成钻孔文件时,使用PowerPCB的缺省设置,不要作任何改动

  h. 所有光绘文件输出以后,用CAM350打开并打印,由设计者和复查者根据“PCB检查表”检查

  输入“V”试试,这是选择via形式的快捷键~

  先在PAD STACKS中将你要用的VIA式样定制好,然后到Desing Ruels中先定义Default Routing Rules使用小的VIA,再到Net Ruels选中电源的Net,在Routing中定义成大的VIA 敲入“VA”,将VIA Mode设成Automatic,它就会按规则来了

  将左下角的Filter选用Group selector 然后框选要贴的部分按ctrl+c,接下来就是转到要粘的地方粘贴ctrl+v就OK了!

  在灌铜时,各层均需要分别画铜皮框,如果一样的外形,就可以Copy。画完后现在Tools下的 Pour Manager中的 Flood all 即可。

  对于一过孔(为GND网)或一器件的插脚(为GND网)。现在要同时对顶层和底层的GND铺铜。为什么只允许插脚的单面GND连通所铺的铜?PROTEL中两面均可连接,PowerPCB中怎么解决?谢谢!

  我的好象没有这种问题哦!将setup-prefetences-Thermals-Remove violating Thermal Spokes中的勾去掉看看!右键Select Shapes选取任一层铜皮的外框,然后点点Tab键看看,或者右键的cycle!

  GND层应该是设为CAM PLANE,CAM PLANE显示的电源、地层的是负片。和正片显示方式刚好相反!

  CAM PLANE和Split/Mixe都可用来设为地或电源层,CAMPLANE是负片,里面不能走线,但Split/Mixe是正片,里面可以有走线,可以灌铜。

  1、布局。精心调整布局,一般用三天左右的时间,不能着急。

  2、手工布电源。

  3、手工布时钟线。

  4、手工布模拟信号线。

  5、手工布差分信号。

  6、指定区域对总线进行自动布线

  7、全局自动布线

  8、手工布通残余的网络(如果自动布线无法达到100%的话)

  9、手工修饰一些多余的过孔(自动布线就是会打过孔)

  10、电器交验,并调整错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fanweij 2012-09-26
0 回复 举报
很好,可以下载吗? 收起回复
2011-06-25
0 回复 举报
不错,值得下载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