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GMR和TMRc传感各自有什么特色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宁远)纵观磁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是基于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到基于各向异性磁阻效应的磁传感器,也就是AMR传感,再到基于巨磁阻的GMR传感,最后是基于隧道磁阻的TMR传感。抛开霍尔效应传感这个我们了解且应用最多的一类磁传感,AMR、GMR和TMR都有各自的特色。

AMR异向磁阻效应即有些材料中的磁阻变化与磁场和电流间夹角有关。这种特性涉及到材料中的S轨道与d轨道电子散射各向异性,这种特性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磁场。AMR传感一般都采用桥式构造,磁电阻比在3%左右。这种AMR传感在运控应用,尤其是车规级运控应用上有很多应用。除了必需的高精度之外,每家做AMR传感的厂商都有一些不同的东西。

ADI集成式AMR传感

ADI在磁场传感上所采用的架构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单芯片方案的优势,同时提供足够的功能以满足小器件数下的不同应用需求。

ADA4571是双通道各向异性磁阻(AMR)传感器,集成信号调理放大器和ADC驱动器,产生模拟输出指示磁场的角位置。作为用于冗余系统的高精双通道AMR传感,在0°到180°的测量范围内能做到不大于0.1°的误差,高精度是此类传感器件的前提。

在每一个通道中,一个封装内集成了一个AMR传感和可变增益仪表放大器。众所周知系统的组成部分越多,那么对每个组成部分的灵敏度及误差要求就越高。在集成性足够高的情况下将精度控制得这么好实属难得。ADA4571即使在微弱的饱和场中亦能实现极高的测量精度,而且在与IC封装平面平行的均质场内,输出信号与传感器和磁体之间的气隙基本无关,对气隙变化的敏感度非常小。

ADI的AMR传感器采用惠斯登电桥配置,与单一阻性元件相比,支持更宽的输出电压摆幅,还能抑制较大的直流失调。在ADA4571中,每个检测通道含有两个单独的且互成45°角的惠斯登电桥。对于ADA4571这种机械式角度度量体系的传感,在磁角的计算中,绝对电压和绝对磁场强度都不重要,因此,与其他的角度传感器技术相比,它对磁场强度和电压幅值变化及漂移都不敏感。

对运动控制与定位应用来说,这种高精度低漂移的位置检测器件无疑是很受关注的。

NXP KMA/Z AMR传感

NXP的AMR传感除了高精度外,还能提供很低的功耗。其车规级AMR系列在整个温度范围和生命周期内具备±1%的精确度,同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太受参数降级的影响,对磁铁老化不敏感。

同样,我们选择双通道的AMR传感来看,KMA220在单一封装内集成磁阻MR传感器电桥、混合信号集成电路IC和所需的电容。集成的两路通道均以完全独立的方式工作。独立的单一封装双通道传感器模块由于集成了滤波器,在电磁兼容性上也尤为出色。

该系列工作温度范围很高,能达到160℃,这比市面上很多同类产品高出了大概10%。这个系列里所有型号,都采用了锁定位提供写保护的故障安全非易失性存储器,允许用户将每条通道的角度范围、零角度和钳位电压永久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这也是NXP独具特色的地方。

另外每个通道中包括了一个循环冗余检查(CRC)、一个错误检测和校正(EDC)以及磁铁损耗,以确保安全。如果混合信号IC的电源电压或接地线中断,则功率损耗检测电路将模拟输出拉到剩余的连接。在设计上NXP的AMR IC系列提供了很多参考。

多维AMR传感

多维科技是国内少数掌握TMR的传感器公司,在AMR上虽然产品不多,但是每个系列的性能都不输其他同类一流产品。

AMR4100是多维最新的AMR传感,是一款高精度、模拟信号输出的双轴位置传感。AMR4100输出相位相差45°的两组模拟电压信号(正弦、余弦),两组模拟电压的信号周期为磁场方向旋转周期的两倍。通过对两组模拟电压信号的解算实时确定目标磁场的角度位置。测量精度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绝对精度0.1°。

芯片内部AMR磁阻工作在饱和区,其输出信号将不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AMR4100能够更好地适应多种应用环境,如测量系统运行过程中气隙振动或是高温退磁工况。

在常规的温度覆盖范围下,多维能提供比同类产品更优越的温度稳定性。这是因为芯片内部优化设计结构有效地补偿了传感器的温度漂移,提高了传感器芯片在多种应用环境下的测量精度,还顺便减小了被测对象与芯片安装间距的限制要求。不管是从精度还是细节设计上,国产的AMR传感面对国际大厂的AMR传感并未落入下风,反而在某些方面上还做得更细。

小结

在AMR传感的测量范围内,它有着优秀的功耗、灵敏度和响应时间。对于运控应用来说,要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位置控制是避不开的一环。AMR传感正好能提供这种精准的位置测量。

原文标题:单芯片AMR磁阻传感并不单一的特色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