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新挑战,如何在性能与成本上做好取舍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智能家居可以认为是当今社会中最符合万物互联概念的产品,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用户对于智能家居已经并不陌生。尤其在近几年,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居家时间不断延长,而新通信协议的出现,让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当然,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智能家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通信技术为例,消费者期望更低的时延,传输更高清的图像,更灵敏的反应等,而这些要求,都对于智能家居的通信带来不小的挑战。
 
智能模组挑战与发展趋势
 
为此,电子发烧友网采访到了移远通信副总经理孙延明,他认为当前智能家居对于通信技术的挑战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联网的传输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智能家居应用中,联网传输的内容不仅仅是图像或文字,还会涉及到视频和语音等内容,对于网络带宽及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对设备自身的处理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设备要具有更加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UI),同时还要能运行基于相应场景的AI算法等。
 
这也意味着,对于如今的模组产品而言,不仅仅只是要求简单的通信而已。不少厂商还推出了智能模组相关产品集成了许多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GNSS定位等,还有丰富的扩展接口,而更多的集成似乎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确定趋势。
 
对于这一趋势,孙延明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市场需要集成更多功能及接口的模组产品,以满足终端产品的功能扩展需求;其次是主控芯片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让模组能够实现更多功能和更丰富的接口。
 
而这一发展趋势也表明了需求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需求的出现推动者技术的进步,同样技术的进入也将带来新的需求。而这种迭代的发展趋势也将一直持续下去。具体到智能模组产品上,孙延明表示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功能上的增多,也可能是同一类技术的升级换代,例如USB2.0升级到USB3.0等。
 
显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也在变化,要求产品更加“智能”,性能更强劲,拥有更好的人机交互方式,这就要求厂商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反应到智能模组中,便是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功能与更新的技术。
 
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
 
诚然,随着需求的提升,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期待也在与日俱增,这也让智能模组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但与不少厂商沟通后发现,许多企业更希望购买客制化产品,但对于上游厂商而言,通用产品显然更有利于生产。
 
更丰富的功能可以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但也可能造成模组的臃肿。孙延明认为,如果一味地增加功能,势必会造成产品的臃肿及成本的增加。移远在规划智能模组产品时,会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及技术演进等因素,力求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预期、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
 
当然,这里存在另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下游厂商而言,不同的产品需要的功能不一样,比如智能门锁可能并不需要定位功能,而智能网关并不需要摄像功能。对于这些产品而言,更多的功能,只是一种成本上的浪费。
 
孙延明表示,在各种差异化的需求中也可以提炼出很多共性的需求,针对此类共性需求,移远推出了通用的智能模组系列产品;同时,针对一些差异化需求,例如功能优化或降本等,也可以在通用的智能模组产品基础上做相应定制,例如功能调优或裁剪等,以满足此类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显然,想要在定制化与通用器件上找寻共存点,是未来通用模组的主要思路,既可以兼顾性能要求,也能在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不过在客制化上,虽然可以在通用智能模组上进行调整,但这样一来,对于厂商的产品设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孙延明表示家庭内智能设备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产品形态也会更多。Smart的解释将从智能概念将转向智慧概念,各设备之间的联动比较容易实现,下一步的主要趋势是对设备采集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所以未来更应该关注信息流对用户的体验感提升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设备。
 
单个设备的信息数据大小是有显著差异的,比如有的设备需要的是低功耗、字节信息的传输;有的设备需要完成大数据流的传输,比如视频数据等;还有一些设备除了大数据流外,还需要有算力支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从通信模组的角度来看,这就需要有多种模组产品来对应于不同的设备需求。
 
移远目前的通信模组产品涉及低功耗低速模组、中速模组、高速模组、智能模组,能够满足智能家居中的不同设备需求,其中高速Wi-Fi 6模组能实现大数据流的传输,智能模组除了数据传输的能力外,还具备更多的功能支持,部分型号还具有优秀的算力支持。从产品角度来看,移远的模组产品非常契合智能家居的设备需求。
 
小结
 
2022年,智能家居产品开始从单品走向全屋智能,开始从“单打独斗”走向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而这种场景也带来了新需求,对于智能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高清的视频、更高的算力等,但更多的功能并不一定受到下游厂商的欢迎。如何在更高的性能要求下,满足下游厂商的客制化需求,这需要智能模组厂商与客户求同存异,选择出一条最佳的赛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