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探测器在铁路站台越线语音告警系统中的应用

今日头条

1101人已加入

描述

目前我国铁路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铁路网越来越密集,铁路站台数量也越来越多;铁路在方便我们交通出行的同时,对铁路站台上旅客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铁路管理者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但是国内无论是高铁站台或者普通列车站台,在旅客进入站台候车至列车进站这段比较危险的时间段内,在站台上进行候车旅客的安全管理(防止旅客越过黄色安全警戒线进入危险区域),都只是依靠站台上的安全管理员手持喇叭进行人工管理,这样完全靠人工管理就会形成安全漏洞以及造成站台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身心疲惫。

因此,为铁路站台设计生产一套旅客站台越线语音告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广州艾礼富电子技术研发团队凭借近20年激光探测器及报警控制器研发生产经验,为铁路站台设计了一套旅客站台越线语音告警系统,为铁路站台的智能化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大大减轻了铁路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成为铁路站台安全运行的基础配套设施。

站台越线防护市场应用情况

为减少铁路站台意外事故发生,需要火车或地铁站台边缘黄色安全线上增加激光探测装置, 对该区域进行有效监视。不同站台的激光安全防护装置有不同的设置方法: 直线段的设置方案如下图所示; 曲线段站台根据站台的加宽情况由多组激光探测装置组成, 设置方案也如下图所示。

维安达斯激光对射探测器报警原理(应用于火车/高铁/轻轨站台防护)

激光安全防护装置主要由激光发射机、激光接收机、报警装置、电缆、电源及后端主机和公共广播系统等组成, 在站台列车出站端和车站控制室均设置报警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激光发射机发出一束激光光束, 由接收机接收, 形成一个完整的正常回路。当激光对射探测器检测到有人或较大的物体越过黄色警戒线时,激光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发生改变(常闭变常开),与激光对射探测器配套使用的智能语音报警控制器在收到激光对射变化的报警信号后,自动识别是哪个区域(防区)发生报警,并把状态信息和报警信息上传至综合监控系统和控制中心, 实现远程监视。同时, 输出对应防区的语音报警信息,通过与报警控制器相连接的广播系统播放告警语音:“XX防区旅客越线,请速退出”,语音内容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可根据不同场所设置多组激光安全防护装置, 越线旅客在听到广播系统的语音告警后,及时退出到黄色警戒线外的安全区域,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站台越线智能语音报警系统构成

1、检测旅客跨越站台警戒线的集群版激光对射探测器;

2、接收处理激光对射探测器报警信号的语音报警控制器;

3、播放告警提示的广播系统;

4、控制语音报警控制器的管理遥控器;

维安达斯集群版激光对射的优势

维安达斯集群版系列激光入侵探测器,是在维安达斯旗舰版激光对射的技术基础上创新升级的全新产品,该产品采用了多项本公司独创的专利新技术,彻底解决了特殊环境或场所需要高密度、不规则安装使用激光对射探测器所造成的相互干扰和误报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激光对射探测器的适用性和稳定性,集群版系列激光入侵探测器的技术特点如下:

1、 集群/非集群模式可选;

2、 集群模式下,同一集群最多可接入36对探测器以任意角度、交叉、层叠、肩并肩、背靠背等各种方式安装应用,绝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和误报;

3、 同一集群内探测器之间无障碍数据通讯可达1800米;

4、 采用980nm完全不可见激光作为探测光源,彻底抵御风、霜、雨、雪、雾、风沙、雾霾阳光等环境干扰,实现安全可靠的隐形防范;

5、 每一光束独立身份加密及解调,同一个探测器在任何工作距离,光束之间不会形成相互覆盖和干扰,在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之间任何位置可以实现每一光束精准识别报警;

6、 调试和探测两种模式可切换,在调试模式下配合可视化激光调试仪,可实现快速精确对准,对准调试效率比传统非可视对光方式提高10倍以上;

7、每一光束可输出高低电平和常开/常闭开关两种报警信号,可同时或单独与计算机和报警控制器等控制设备连接,满足各种用途的系统配套管理;

8、每光束12档触发响应时间独立可选,可满足各种不同环境及特殊场所使用;

9、单/双/三/四光束触发,四种模式可选,可适用于各种用途和场所;

10、每一光束X/Y轴可独立调整,调整角度±30°,同一对探测器之间就算有落差也同样适用;

11、每光束工作状态独立实时显示,可升级为每光束信号强度独立实时数码显示,接收机每个光束的对准状态及工作状态实时掌握;

12、精选德国原装长寿命激光芯片,配合高强度高绝缘激光器调整机构,激光器使用寿命大于12万小时;

13、采用优质2mm厚304不锈钢外壳,抗暴力破坏能力超强,、户外安装使用可以抵抗恶劣环境的侵蚀和老化;

审核编辑:符乾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