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段时间,共享充电宝龙头之一的小电科技过得并不舒心。被爆料3000人的团队裁员超2000人,又被证实公司这一轮赴港上市已经彻底宣告失败。
虽然小电科技对裁员传闻很快做出了回应,并表示不仅没有裁员,而且还在业务形态上有了新的升级,并在技术、产品、媒介、供应链等岗位上发布了大量的招牌信息。
但对于已经在港交所官网公示出来的首次上市失败,小电科技没办法否认,目前该公司提交的上市资料已经处于失效的状态,如果想上市只能重新排队了。
小电科技的困局
小电科技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中国领先的共享充电宝服务提供商。根据小电科技官网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服务拥有超过71万个点位,已投放近600万个充电宝,超过2.37亿注册用户。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2019年呈现“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其中三电为街电、小电、来电,一兽则为怪兽充电。根据Trustdata的统计数据,2019年街电、小电、怪兽充电和来电为中国市场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前四名,市占率依次为28.6%、27%、25.1%、15.6%。
进入2020年,怪兽充电、小电和街电依然是市场的前三甲,而美团和搜电挤掉了来电的名次,市场呈现出BIG6的竞争局面。但小电科技依然是市场的第二名,有着20%的市占比。
正如小电科技自己在新闻稿中提到的,2019年开始的疫情是对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一次大考。而在经历了2个有疫情伴随的完整自然年之后,从如今小电科技的局势来看,这场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
虽然小电科技官方回应了裁员的传闻,但根据该公司员工在脉脉平台上的描述,很多员工进入公司就是奔着IPO来的,然而如今公司上市之路已经很不乐观,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必要耗下去了,近一段时间,小电科技的离职率很高。
据悉,该公司一共3000多人的团队一下被传出裁员2000人,没有人员变动是不可能的。虽然小电科技否认了裁员,但根据共享充电宝业内人士透露,小电科技在进行业务上的“减负”,将相对重人力成本的直营模式变为代理模式。
今年1月份,多位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小电科技开始正式推行“合伙人公司”机制。根据当时的报道,小电科技仅仅会保留一二线城市的直营模式,其余城市的现有的直营点位全部由该公司BD人员离职后承包。
对于小电科技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改变。根据该公司目前失效的招股书,截止到2020年的数据显示,小电科技的充电宝有93.6%是由直营模式管控的,贡献了公司90%的营收。而此前一直存在,但公司没有重点推广的代理加盟模式贡献并不高。
疫情给此前一直坚持直营模式的小电科技以沉重打击,2019年该公司本来已经扭亏为盈,1.37亿元的净利润虽然不及怪兽充电,但也只有2000多万的差距。但2020年,疫情让小电科技与商户的续约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对于2020年由盈转亏,小电科技给出的原因是,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公司业务拓展人员无法前往潜在点位与合作伙伴会面,许多现有及潜在的点位合作伙伴不愿意与小电科技续签或签订合作协议,由此导致收入大幅下降,在2020年上半年产生了净亏损。
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包括小电科技在内的共享充电宝企业纷纷选择了涨价这种挑战消费者内心底线的方式。2021年,有消费者吐槽称,其使用某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一天未归还之后的价格为90元,已经超过了电商平台上直接购买一个普通品牌充电宝的价格。当然,这是没有设置当日上限的厂商,但单价4元/小时和很多充电宝品牌的价格相当,大部分品牌将涨价之后的单日上限设定在了30元。
消费者密集投诉和吐槽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21年6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要求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
因此,抱团涨价自救这条路也被堵死了。虽然小电科技否认了裁员,但模式调整以自救已经是事实,具体成效如何,还要看2022年疫情的情况。疫情确实让共享充电宝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下滑15.4%至4.0万亿元,2021年虽有所恢复,但4.7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只能算是和2019年持平。然而,餐饮业单次消费额的大幅上涨注定2021年的消费频次是不敌2019年的,这是对共享充电宝发展最有用的数据之一。
同时,疫情让消费者对接触式消费心生抵触,而共享充电宝恰恰是接触式的。
共享充电宝的内卷
共享充电宝发展到如今这般田地,疫情当然是一个影响因素。但疫情也仅仅是加快了某些进程,却并不是最关键的,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的严重内卷才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大的问题。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共享充电宝行业,被看作是解决智能手机电量焦虑的最佳方案,到了2017年几乎全世界都将是“共享”的天下,共享充电宝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热门赛道,资本纷纷入局。仅仅是在2017年的3月底到4月初短短10天内,就有5 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完成了融资,总规模超过了10亿元,IDG 资本、腾讯、欣旺达等知名机构纷纷出现在各家公司的投资名单上。站在2017年的时间点,大家都没有料到,本来已经奄奄一息的充电宝厂商,就因为加上了共享二字,就全部又龙腾虎跃了。
但其实产业危机在那一刻就深深埋下了,只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爆发。
原因很简单,共享充电宝的核心产品只是充电宝,由外壳、电芯和控制电路板三部分组成,而将控制电路进一步拆分细化,也就是升降压电路、充电管理系统、容量指示电路、保护电路和功能扩展电路。
那么问题来了,电芯容量的提升和控制电路效率的提升并非由共享充电宝运营商掌控,主要是看电芯供应商和电源管理器件厂商的技术先进度。那么,这就意味着各大共享充电宝运营商都没有技术壁垒。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非要比个高下,那么就只能比烧钱能力和地推速度了,也就是谁能占据更多的市场,谁就能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而无法依靠技术创新,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的途径就只剩下提升设备使用率,以及提升单次服务的单价。
当然,这是正规的商业模式,而有些企业便会觉得这样来钱的速度太慢了,便动起了押金和信息收集的歪心思。不过,说到底这些违规操作的企业也是被行业内卷压迫导致的。
而还留有商业底线的企业都开始重新谋求生路,怪兽充电被发现开始卖白酒了,也有很多企业在直播还没凉的时候搞起了直播带货。
技术水平不高,准入门槛低,再加上疫情的打击,这就导致共享充电宝领域没有足够的容量和规则让相关企业都正向增长,这不是一场科技游戏,而是资本游戏,而当资本各自都想杀出重围的时候,内卷就是必然的结果。在外卖行业,我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了。
写在最后
经历了2021年新一轮内卷之后,国内共享充电宝从BIG6只剩下怪兽充电、小电科技和竹芒科技三家了,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高程2021年7月份离职之后,美团共享充电宝部门的BD大部分都转到美团优选去了。而怪兽充电2021年第三季度也是由盈转亏,之后股价大跌,说明这个行业真的是卷不动了。
小电科技虽然否定了裁员,并将业务从直营向代理转移,但这真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吗?且不说很多共享充电宝企业早就开始转代理,却依然抵不住生存的压力,听听代理商的话,也就知道共享充电宝的代理渠道也卷不动了,“每天都有代理商跑路,没人愿意当冤大头。”
原文标题:抱团涨价都救不了?这个电子产品,缺少技术壁垒,内卷有多狠?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