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和三星在半导体设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今日头条

1134人已加入

描述

在2021 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上,IBM和三星联合宣布,他们在半导体设计方面取得一项重大突破。

IBM和三星采用了一种新的垂直晶体管架构,即垂直传输场效应晶体管(Vertical Transport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VTFET),该架构展示了超越纳米片的扩展路径,并且与按比例缩放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FinFET)相比,有可能将能耗降低 85%。

在纽约奥尔巴尼的纳米技术中心(Albany Nanotech Complex)拥有世界领先的半导体研究生态系统,通过这种协作创新,带来了强大的创新渠道,有助于满足半导体制造需求,并加速全球芯片行业的发展。全球半导体短缺凸显了在芯片研发中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芯片在计算、家电、通信设备、交通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性。

新的垂直晶体管突破可以帮助半导体行业继续其不懈的旅程,实现重大改进,包括:

• 改进器件架构,使半导体器件的扩展能够继续超越纳米片。

• 手机电池可以使用一周以上不用充电,而不是几天。

• 可能使加密操作和数据加密等能源密集型工作需要的能源大大减少,从而减少碳足迹。

• 物联网和能源需求较低的边缘设备将持续扩展,使它们能够在更多样化的环境中运行,例如海洋浮标、自动驾驶汽车和航天器。

在传统芯片设计中,晶体管一直是平放在半导体表面上,电流横向流动,就是从一侧到另一侧。借助新型垂直传输场效应晶体管(VTFET),IBM 和三星成功实现了垂直于芯片表面构建晶体管,从而具有垂直或上下流动的电流。

摩尔定律正在迅速接近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简而言之,随着越来越多的晶体管被塞进一个有限的区域,工程师们的空间就快用完了。VTFET 工艺解决了许多性能障碍和扩展摩尔定律的限制。它还影响晶体管的接触点,允许更大的电流流过而能量浪费更少。

VTFET将晶体管以垂直方式堆叠,并且让电流也以垂直方式流通,借此让晶体管数量密度再次提高之外,更大幅度提高了电源使用效率,突破了目前的制程设计瓶颈。VTFET另辟蹊径,攻克了常规做法所面临的诸多难以逾越的困难和瓶颈,使芯片设计人员可以在相同的面积上放置更多的晶体管,而整体上不会增加较大的功耗。

在相同占位面积和激进的低于 45nm 栅极间距两种情况下,将VTFET 纳米片和按比例缩放的 FinFET 器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由于 VTFET 保持良好的静电和寄生效应,而 FinFET 性能受到严格的缩放限制的影响,VTFET 纳米片在等效功率下提供了按比例缩放的 FinFET 约 2 倍的性能。或者,与外推的功率性能曲线上的等效频率相比,VTFET 与按比例缩放的 FinFET 架构相比功率降低可以多达 85%。

IBM和三星双方在芯片领域的探索合作还不止于此。此外,三星将用5纳米工艺为IBM代工制造芯片,预计是用于IBM的服务器平台。在这之前,IBM Power10 系列服务器中的处理器和 IBM Telum处理器也是由三星采用7纳米工艺代工制造的。

近期,IBM方面还宣布在2纳米芯片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可实现在指甲大小的空间中安装多达 500 亿个晶体管。IBM的半导体突破很多,包括首次实现 7 纳米和 5 纳米工艺技术、高 k 金属栅极技术、SiGe沟道晶体管、单单元 DRAM、Dennard 比例定律、化学放大光刻胶、铜互连布线、绝缘体上硅技术、多核微处理器、嵌入式 DRAM 和 3D 芯片堆叠等。

VTFET 创新专注在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为摩尔定律的延续提供了新途径,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芯片的性能。IBM 研究院混合云和系统副总裁 Mukesh Khare 博士表示:这项新技术突破传统思路,重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持续推动社会进步,通过提供新的创新来改善人类生活和工作,并减少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于我们

《半导体芯科技》(Silicon Semiconductor China, SiSC)是面向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专业媒体,已获得全球知名杂志《Silicon Semiconductor》的独家授权;本刊针对中国半导体市场特点遴选相关优秀文章翻译,并汇集编辑征稿、国内外半导体行业新闻、深度分析和权威评论、产品聚焦等多方面内容。由雅时国际商讯(ACT International)以简体中文出版、双月刊发行一年6期。每期纸质书12,235册,电子书发行15,749,内容覆盖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封装、设备、材料、测试、MEMS、IC设计、制造等。每年主办线上/线下 CHIP China晶芯研讨会,搭建业界技术的有效交流平台。独立运营相关网站。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