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粉墙黛瓦,与苏城的青烟细雨交织,是多载春秋留下的温柔。
于闹市中静静伫立,在方寸间一览千年,苏州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成为多少人爱上苏州的理由。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内标志性的文化机构,苏州博物馆本馆与拙政园、狮子园毗邻,在2006年正式开放,年接待观众数达到279万人次(2019年)。2021年9月,苏州博物馆西馆也正式开放。
苏州博物馆不仅仅是著名的旅游地标,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为了不断打造自己的文化标签,苏州博物馆用数字化、智能化勾勒出智慧博物馆的动人篇章,打造人文科技新高地。
两馆合一管理的智慧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狮子山南侧,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常设展厅包括苏州历史陈列、苏作工艺馆、国际合作馆、书画厅、苏色生活馆和探索体验馆六个部分。
根据规划,苏州博物馆本馆偏重于艺术,而西馆偏重于教育,采用两馆合一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实现多维互动智慧服务和高效协同智慧管理,实现博物馆智能化系统和数据互联互通。同时,西馆需要融入“智慧城市”体系及其所在位置、辐射区域、地理环境的文化氛围,达成博物馆的科学普及和传播教育作用,促进苏州城市文化的发展,打造“智慧博物馆”。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示范单位,博物馆自2014年首批信息化建设工作投入使用以来,已基本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服务基本框架。然而,结合新时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馆内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需要解决新问题,满足新需求,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建设进程亟需推进。
数字化场景支撑场馆沉浸式体验
面对挑战,苏州博物馆与荣联携手,通过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支撑当下和未来的智慧化场景和沉浸式体验的需求。
本次智慧化建设的主体为苏州博物馆西馆,兼顾两馆信息化,以苏州博物馆业务为核心,以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博物馆和苏州市文化新地标为建设目标,构建苏州博物馆西馆信息化弱电、建筑智能化、安防、博物馆智慧化于一体的智慧场馆。
基于物联网、GIS等技术,建设安全、舒适、高效、低碳的博物馆楼宇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博物馆智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模块式灵活设计、网络通信等技术,建设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检索智能化、用户使用方便化的博物馆信息化弱电系统,提高博物馆信息化支撑系统的协同、共享、高效水平;基于视频智能分析、多种入侵探测等技术,建设智能采集、智能识别、智能决策分析优化、智能联动响应的博物馆的防管控一体化安防系统,提升博物馆安保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建设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的“两馆合一”智慧博物馆,实现建筑、弱电、安防与信息系统整体设计整体施工的国内首次创新,打造江苏省的人文科技新高地!
信息化弱电系统建设:按照“需求牵引、瞄准前沿、运行可靠、展示形象”的思路,利用信息网络和专项系统集成平台软件,采用一体化集成的手段,把构成整个博物馆数字智能化系统的各自独立分离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完整和协调的综合网络系统,并通过统一平台进行充分的信息、资源、任务共享,实现全局监制和管理,有效控制和节省能耗,提高博物馆管理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对整个博物馆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运行状态,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建筑智能化总平台。通过各个子系统对博物馆整体的水电、空调、照明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并将数据汇总统一到总平台,构成一套“互联、物联、智联”智慧博物馆可视化综合管理方案。各子系统通过博物馆网络互连,最终建成基于GIS的智慧管理平台,以实现博物馆分级管理和信息共享,让用户切实体会“智慧”感受,真正达到安全、舒适、高效、低碳的目标,实现博物馆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到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互动、从传统到现代的革命性转变,提高博物馆运行效率和综合处置能力,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安防系统建设:采用入侵探测、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声音复核、辅助照明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针对博物馆防护目标的整体纵深防护体系,并建设有停车场管理、专用通讯系统、电子巡查、防爆安全检查、安防管理平台、安防信息网络等子系统,构建完善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从而建成一个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的现代化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目前,博物馆的智慧化系统也在建设实施,保证两馆能够统筹运行,实现共同使用、共享资源、共享数据。
本次场馆智慧化建设以数字化保护总线为支撑,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建成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观众管理、智能导览、陈列展览管理、文创产品管理与统一门户等较全面的智能化信息系统,为博物馆观众带来更舒适的沉浸式体验。
审核编辑:何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