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门锁看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在2022年第一季度,陆续有终端厂商发布智能家居最新产品。3月16日,华为带来一款智能门锁,最大的亮点就是搭载了华为鸿蒙Harmony OS。3月18日,萤石发布了萤石北斗星视频锁。智能家居发展至今,正在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智能门锁的智能交互又会怎样提升,我们将选取最新的智能门锁产品进行分析。

接入智能门锁,鸿蒙打通华为智能家居生态

CSHIA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2608亿元,在五年的时间里以18.5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智能锁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2020年已占据了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国内智能锁玩家主要有凯迪仕、德施曼、欧瑞博等,再有小米、华为等跨界玩家。

目前,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包括安防照明、网络控制、冷暖启动影音娱乐、遮阳用水、能耗、家电、家居、家私这十大子系统。此次针对安防子系统推出的智能门锁是华为首款搭载华为鸿蒙Harmony OS的智能门锁产品。

根据华为的介绍,这是一款三合一(门铃、门锁和监控)智能门锁,配备3D人脸识别摄像头和高清摄像头。在解锁方式上具备AI 3D人脸识别解锁、AI指纹解锁、华为手机/手表一碰开锁等方式。在AI功能上,智能门锁搭载了1颗算力为1Tops的独立AI芯片,配合AI动态算法,能够实现环境及人脸面部的实时学习。另一大亮点是,这款智能门锁支持Harmony OS的分布式技术,在使用可视猫眼后,华为智能门锁Pro可以实现多屏联动。

华为在智能家居的战略布局上采用的是入口、连接、生态模式,华为鸿蒙Harmony OS的出现让华为全屋智能的单品都能协同工作,通过实时获取传感器、互联网、计算终端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做出合理计算。可以发现,华为智能门锁已经可以与智能手表的产品联动,全屋智能不再局限于智能家居单品,华为智能手表在搭载了鸿蒙Harmony OS之后也可以实现很好的交互体验。

智能单品连接与交互的升级:智能中控屏、WiFi6成为标配

在2021年智能门锁线上销售市场中,小米占据国内23.6%的市场份额,销量排名第一。就在今年2月,小米官方消息表示,小米智能门锁系列推出三周年,发布9款产品,销量已突破300万。从推拉式智能门锁到全自动智能门锁,再到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智能门锁,每一款新品都象征着智能门锁性能的升级。

除了小米,智能门锁品牌还有凯迪仕、德施曼、石将军、萤石等。其中,萤石是海康威视旗下品牌,凭借海康在安防领域的技术实力,萤石也“传承”了一部分优良基因。3月18日,萤石在2022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萤石北斗星视频锁DL30V。采用2K 摄像头,能实现162°超广视角、门铃可视通话等功能;在AI功能上,采用了萤石畸变校正算法;同时内置多种传感器,能检测门锁状态,还能解锁智慧家畅联智慧屏。

与华为不同的是,萤石针对智能家居的战略布局采用的是“4+N”的产品体系,“4”指的是四大类核心产品,包括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门铃属于智能入户产品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智能家居需求的提升,各大厂商都在升级智能家居战略,从华为、萤石这两场发布会可以看到两大方向,一是智能中控成为升级的重要产品线,或许会是智能家居的另一个核心入口,二是WiFi 6逐渐成为全屋智能的重要通信网络。

在最新的发布会上,华为升级了“1+2+N”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带来了华为全屋智能主机SE作为运算中枢,“2”是通过两张网络(全屋PLC+全屋WiFi 6),以及两个核心交互(智能中控屏+智慧生活APP)打造两个核心方案,“N”是安防照明、网络控制等N个子系统打造成鸿蒙智能生态。中控屏也是首次搭载鸿蒙Harmony OS,根据华为消费者事业部CEO余承东的描述,华为全屋智能主机SE,实现了主机系列化,升级全屋连接,智能中控与主机之间的连接与交互进一步升级体验。

萤石在发布新一代智能中控屏SP4之外,另外还IoT设备互联互通技术——EZVIZ Connect,以及新一代Wi-Fi6全屋无线覆盖方案。其中,EZVIZ Connect技术支持搭载在Wi-Fi、ZigBee、蓝牙智能设备上,可以让萤石及其生态伙伴的智能单品实现联动。

不难发现,智能家居不再是所有智能单品的堆积,而是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完整的连接,从而带来新的人机交互。这也意味着物联网通信芯片会是智能门锁产业链上游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未来会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

原文标题:从智能门锁看智能家居的升级:华为鸿蒙“搅局”、品牌厂商再争核心入口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