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近日,美的对外表示,公司自研的入门级MCU产品在2021年量产达1000万颗。在家电领域取得成绩之后,美的计划挺进汽车领域。除了美的,业内公布在造芯的家电厂商还有格力、海尔、康佳、海信。
自主研发芯片缓冲了家电厂商在芯片短缺时面对的压力,美的在2021年6月表示,公司与多家上游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在上海、重庆拥有两家芯片公司,全球缺芯暂未对订单供应以及生产带来影响。显然,造芯对在产业链下游的家电厂商来说大有裨益。如今,造芯20余年的家电厂商在芯片领域取得哪些成绩,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又能否像制造家电芯片一样顺利呢。
家电巨头的芯片地图:主攻MCU,IPM逐渐实现自主可控
头豹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354亿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15.8%复合增长率增长。另一组数据显示,国内家电行业芯片市场约500亿元人民币,本土化配套率仅5%。面对庞大的家电行业芯片市场,家电厂商跨界谋划出进军芯片领域的新版块。
家电厂商造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既在1999年国家发布“18号文件”之后,TCL、海尔等传统家电厂商相继入局。至今,家电厂商的芯片地图包括MCU主控芯片、图像处理芯片、物联网芯片、变频驱动芯片、通讯芯片等领域。
公开造芯的家电巨头中,格力、美的以MCU为主,海信是电视高端芯片,TCL发力显示与触摸芯片、机顶盒智能芯片,长虹的代表芯片是音频处理SoC,海信发力的是SoC与AI芯片,海尔是IoT芯片,创维是AI画质芯片,康佳是图像处理芯片。进入什么领域的芯片还得跟家电企业自身的产品路线相符合,这其中MCU主控芯片和图像处理芯片是家电企业涉及最多的两类芯片。
为什么会是MCU芯片?随着元器件技术的迭代,白色家电逐渐具备节能变频的优势,这也意味着需要用到与MCU、IPM模块(智能功率模块)等相关的控制器。但在全球MCU市场中,外资企业占据了九成的市场份额。MCU、IPM也由此成为家电厂商造芯的首要目标,这也是美的、格力在造芯的重点。
梳理美的的造芯历程可以发现,美的在12年前(2010年)开始进入芯片领域,以IPM模块作为切入点,并且在4年后实现产业化,8年后其IPM业务开始延伸至冰箱、洗衣机等领域,并且在第九年实现年产值上亿元。
用尽9年的时间,美的终于实现家电领域的IPM模块自主可控。2018年,美的成立上海美仁继续进军家电新品,主要是MCU、功率芯片、电源芯片和IOT芯片,2021年其MCU产品量产达1000万颗。就在今年1月,上海美仁总经理刘凯预计,美的在2022年的芯片将达到8000万颗。
在白电企业中,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也在大举进军芯片领域,同样也是自研MCU芯片、智慧家庭系列芯片、功率器件等。相对于美的,格力进场稍晚一点。2018年,格力宣布斥资500亿元造芯,同年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并且出资30亿元参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集团的项目,持有闻泰科技9.85%股份。
可以说,格力进入芯片领域是高调且不吝啬。如今,格力的成绩如何?2021年6月,格力表示,格力的自研芯片已经投入使用,年产量1000万颗。2018年至今,4年的时间里,格力在芯片领域成果斐然。
电视成为黑电厂商布局重点,AI芯片已突破画质处理技术壁垒
家电领域分为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上述提到的美的、格力主要是围绕白电所需要的MCU,而黑电主要围绕视频SoC、AI画质芯片,这是决定智能电视整机产品性能与竞争力的核心元器件。
海信在2015年就发布了其第一代视频处理器芯片——“信芯”,并且不断更新。就在今年1月,海信发布第五代画质芯片(型号:HV8107),这也是国内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目前,该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并且搭载在海信的MiniLED电视85U9H上。根据海信的官方介绍,内部集成两路CPU,NPU算力达到1.2TFLOPS。
2019年,海信投资5亿元,与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信芯微,主要研发智能电视SoC芯片和AI芯片。据报道,2020年,信芯微的TCON芯片(屏端驱动芯片)出货量累计已经达到1亿颗。
电视机作为家电市场成长最快速的产品,从黑白到彩电,再到智能时代,每一个时代的跨越都在图像处理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智能电视对图像清晰度、色彩、HDR等要素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面板、图像处理芯片的性能一定要有所提升。
8K、AI成为家电厂商在电视领域的突破口。2018年,康佳发布了自主研发的8K图像处理芯片,现搭载在康佳APHAEA LED A3Q系列电视上,能够实现从信源输入、信号处理到显示全程8K无损处理,同时可以实现快速、无损的图像解码、传输。对于该芯片,康佳在投资者平台表示,“8K显示芯片已可以产品化”,并且预期未来会进入高速倍增期。
总体而言,家电厂商自研的芯片主要应用在智能电视、智慧家居、空调、物联网、安防等领域。随着家电厂商将自研芯片的双手伸向汽车领域,未来在汽车领域将有更多的应用。在2021年,业内传出海信要进入汽车空调行业,猜测的来源是海信以214.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2亿元)并购了日本三电,持有75%的表决权。
尽管当时海信没有对外公开会如何下“跨界造汽车芯”这盘棋,但是结合美的欲进军汽车领域的策略,不难猜测,家电厂商的造芯伟业绝对不会止于家电圈。
现阶段以“部分自主可控”为主,供应商合作仍然紧密
可以发现,家电厂商一直在推进造芯项目。家电厂商进入芯片领域近20年,并非毫无成绩。例如海信HV8107突破了日韩企业画质处理细分领域技术壁垒,在视频处理领域的相关算法和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家电厂商正在实现部分自主可控,并且朝着完全自主可控“挺近”。那么家电厂商造芯,会如何把握供应商的关系,是否就不会合作了呢?
当然,家用厂商造芯当下的目标不会是为了追赶芯片厂商。因此对于供应链的把握依旧是每一家终端厂商需要关注的。而且美的、格力所生产的芯片主要是中低端MCU,应用于家电应用领域,技术难度比汽车、手机都要小。这也意味着,部分高端元器件还是需要外购,并不能完全实现自主可控。
就美的、格力、海信三家厂商的造芯战略来看,每一家在自研的同时都成立了半导体公司,与供应商合作。成立芯片公司可以让家电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并且更加有利于专供芯片领域。与供应商合作则是从家电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出发考虑,只有部分技术要求较低的产品才能完全实现自研。
业内人士指出,美的的IPM模块可以实现自主可控,但部分MCU芯片目前还需要外部采购。因此,美的也在不断扩大“朋友圈”,与中芯国际、三安光电、华润微电子、芯恩等半导体企业都建立了合作系。
当家电厂商跨界造芯时,业内人士纷纷猜测家电厂商能否啃下这根硬骨头。想必家电厂商也没想全部啃下,至少现阶段没有。不管是跨入家电芯片行业,还是跨入汽车芯片行业,对于传统家电厂商来说,更重要的是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智能化转型,让原来的业务产生更大的营利。因此现阶段会是以合作为主,在提高技术能力、具备充足资金之后才是成立芯片团队深入供应链内部。
小结
家电厂商在造芯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也越走越稳。汽车厂商跨界造芯、家电厂商跨界造芯,造芯似乎成了各界厂商的“香饽饽”。不过“香饽饽”怎么才能更香,似乎是跨界企业需要继续面对的挑战面对半导体元器件短缺,不仅仅是家电厂商想把握供应链安全,几乎所有备受成本压力的终端厂商都在寻找方法“减压”。如今,家电厂商首先走进造芯赛道,在实现部分自主可控之后,离完全自主可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文标题:家电巨头挤进造芯赛道!美的、格力已年产千万,不仅是昙花一现?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