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终端配电系统的设计

电源设计应用

442人已加入

描述

  一、住户终端配电系统的回路配置

  住宅电气设计要协调配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住宅家用电器的发展,以为人服务为原则,合理设置或预留电气设施,保证住宅设计的有序性。

  1.照明回路与插座回路分开设置。

  2.确定了使用功能的插座设独立回路。

  3.起居室、卧室各设单相二线、三线组合插座2~3个;厨房和卫生间设二加三暗式组合插座2组。

  4.分户电表(IC卡电表、载波表)、户配电箱设在室外采用三相五线制,室内应引入一独立回路380V暗式插座1个,以备需380V三相电源的电器设备使用。

  5.空调插座选用带开关的15A或16A插座,安装在起居室及主厨室各一个,一般卧室有的也设置空调机用插座。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电子发烧友网(http://www.elecfans.com)

  二、干线配电方式

  根据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门规定:由地区公共电网供电的220V照明负荷,线路电流小于或等于30A时,可采用220V单相供电;大于30A时宜采用380V/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住宅单元进线计算电流大于30A时,应采用三相电源供电,并尽量保持三相平衡。多层住宅(确定为三级负荷的)宜采用干线放射式供电 高层住宅、多层住宅(确定为一、二级负荷的)宜采用干线环路式

  三、保护方式与等电位联接

  住宅供电系统应采用TN-C-S,用四芯带铠电缆引入楼内π接箱内,进π接箱后将PE线与N线严格分开。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以较小的为准。接地方式进行总等电位联接,卫生间须做局部等电位联接,可以降低预期接触电压,减少漏电保护装置不可靠带来的危险。总等电位联接还可消除电磁场对弱电系统的干扰,保障电脑的安全使用。具体方法是建筑物总等电位联接线与保护

  线干线、接地干线或总接地端子与供暖系统管道、煤气、天燃气进户管道、自来水与污水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相连接。

  四、住户终端配电方式采用三相五线制

  住户终端的配电方式宜采用三相五线制(包括PE线)是未来住宅的配电趋势。一些大功率电器生产厂家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采用三相电源380V,有利于供电系统三相负荷平衡,提高功效,减少导线截面和导线能耗。小区内必须有相应个数的供电回路。每栋楼可采用两相或三相供电。按每栋楼的住户数,采取相应的电源方式。把开发小区根据单体建筑的布局和负荷容量进行分块,形成以箱变为中心的配电团组。对照明来说,每层设配电箱,每箱单相供电。避免每层内380V线电压进入,防止误接线烧坏家用电器设备。

  五、电源合理配置

  小区的路灯、草坪灯的电源由小区变电站(一级变电)配出,并集中管理。消防泵电源应从其中的两个箱变提供,小区的电缆外网做到同方向路径的电缆在一条电缆沟中,选择捷径的路径,沿小区干道一侧,与弱电箱分开。从而节约投资和施工方便。为了住户的安全,需对电缆外网及各栋建筑做二级防雷电波的电涌保护器。

  六、选择合适的变电站

  变电站类型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才是可靠的。选择合适的箱式变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占地面积小,可以安装在接近负荷中心的场所,从而缩短了低压馈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减少了线路的电压降和电能损失,提高了供电电压质量。并且可以控制箱内的温度、适度。箱式变电站每个箱均构成一个独立系统,组合方式灵活 。节省投资费用,并且安装简单、供电迅速,在做好安装基础的情况下,一般只需几个小时就可安装完毕进行送电,及时保证居民生活的用电。

  箱式变电站设计中应注意一些问题,配电装置的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箱式变电站箱体内部一次系统采用单元真空开关柜结构,每个单元均采用特制铝型材装饰的大门结构,每个间隔后部均设有双层防护板,即可打开的外门,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如果主变采用户外布置时,建议主变与箱体之间最小防火净距保持 10m ,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七、可配置电力监控系统

  为保证整个小区供电数据采集的一致性。控制的灵活性及负荷的高可调性可以在每个单体建筑内装设电力监控系统。

  运用电力监控系统可实现控制的硬件系统模块化,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及可靠性。采用总线方式可节省缆线和工程费用。可以控制层照明与层空调配电箱间的互投,可以监控整个大楼照明、空调及动力的电流模拟量及开关量状态,对整个小区负荷进行统计、分析。当一条封闭母线或进线电源等发生故障时,就需将一条封闭母线的照明负荷投切至另一条封闭母线。电力监控系统控制,既可以保证供电可靠性及高供电等级,也减小了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若能采取电力监控系统节能,节能效益是客观的,但也会加大投资费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电子发烧友网(http://www.elecfans.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