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通信
结构化布线(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将建筑群内的若干种线路系统,包括电话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合为一种布线系统。
实体安全(Physical Security):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过程。
综合布线部件
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群干线电缆、建筑群干线光缆;建筑物配线架(BD);建筑物干线电缆、建筑物干线光缆;楼层配线架(FD);水平电缆、水平光缆;转接点(选用)(TP);信息插座(IO);通信引出端(TO)。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⑴ 兼容性; ⑵ 开放性; ⑶ 灵活性; ⑷ 可靠性; ⑸ 先进性; ⑹ 可扩展性; ⑺ 经济性; ⑻ 标准化和规范化
设计要点
⑴ 尽量满足用户的通信要求;
⑵ 了解建筑物、楼宇间的通信环境;
⑶ 确定合适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⑷ 选取适用的介质;
⑸ 以开放式为基准,尽量与大多数厂家产品和设备兼容;
⑹ 将初步的系统设计和建设费用预算告知用户
系统设计时的对象不同原则
1) 对于使用功能比较明确的专业性建筑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实际需要确定。
2) 对于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办公楼,信息插座的配置可结合单位实际,按照设计等级中规定的原则进行设计。
3) 对于房地产部门开发的写字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宜采用开放办公环境综合布线结构。
4) 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多用户插座宜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 ,每一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最多包含12个信息插座。
综合布线设计的一般步骤
⑴ 分析用户需求; ⑵ 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⑶ 系统结构设计; ⑷ 布线路由设计; ⑸ 可行性论证; ⑹ 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⑺ 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一个完善而合理的综合布线的目标:
在既定时间以内,允许在集成过程中提出新的需求时,不必再去进行水平布线,以免损坏建筑结构或装饰而影响美观。
不去进行水平布线的原因:
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吊顶、地面线槽或管道内,施工费比初始投资的材料费高。若更换水平布线,要损坏建筑结构,影响整体美观。
综合布线总体规划的设计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平布线尽量到位。
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确定的原则为:
1.根据已掌握的客户需要,确定信息插座的类别;
2.根据建筑平面图计算实际可用的空间,依据空间的大小来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
RJ45 头的需求量一般用下述方式计算:
m = n × 4 + n × 4 × 15 %
m :表示 RJ45 的总需求量。 n :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一般为:
m = n + n × 3 %
m :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 :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工作区设计要点
⑴ 工作区内线槽的敷设要合理、美观;
⑵ 信息插座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
⑶ 信息插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范围内;
⑷ 网卡接口类型要与线缆接口类型保持一致;
⑸ 所有工作区所需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面板的数量要准确;
⑹ RJ45水晶头所需的数量。
工作区设计时,具体操作可按以下三步进行:
⑴ 根据楼层平面图计算每层楼布线面积。
⑵ 估算信息引出插座数量,一般设计两种平面图供用户选择:为基本型设计出每9平方米 一个信息引出插座的平面图;为增强型或综合型设计出两个信息引出插座的平面图。
⑶ 确定信息引出插座的类型。
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配线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配线子系统总是处在一个楼层上,并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
水平干线子系统设计涉及到水平子系统的传输介质和部件集成,主要有6点:
1) 确定线路走向; 2) 确定线缆、槽、管的数量和类型;
3) 确定电缆的类型和长度; 4) 订购电缆和线槽;
5) 如果打吊杆走线槽,则需要用多少根吊杆; 6) 如果不用吊杆走线槽,则需要用多少根托架。
确定线路走向一般要由用户、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到现场根据建筑物的物理位置和施工难易度来确立。
水平子系统设计要求
⑴根据用户对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⑵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
⑶终端设备将来可能要增加、移动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
⑷一次性建设和分期建设的方案比较。
线缆选择的一般原则:
⑴ 产品选型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⑵ 选用的产品应符合我国国情和有关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⑶ 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⑷ 符合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相统一的原则。
电缆的计算公式有3种, 3种方法为:
1) 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n×6
其中:所需总长:指n条布线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 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 n×6 为端接容差。
2) 整幢楼的用线量=Σ N C
N:楼层数; C:每层楼用线量;
C =[0.55×(L+S)+6]×n;
L: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3) 总长度=A+B/2×N×3.3×1.2
A:最短信息点长度; B:最长信息点长度; N :楼内需要安装的信息点数;
3.3:系数 3.3 ,将米(m)换成英尺(ft); 1.2:余量参数(富余量)。
用线箱数=总长度/1000+1
双绞线一般以箱为单位订购,每箱双绞线长度为305m。
设计人员可用这3>种算法之一来确定所需线缆长度。
打吊杆走线槽时,一般是间距1m左右一对吊杆。吊杆的总量应为水平干线的长度(m)×2(根)。
使用托架走线槽时,一般是1~1.5m安装一个托架,托架的需求量应根据水平干线的实际长度去计算。
托架应根据线槽走向的实际情况来选定。一般有2种情况:
1) 水平线槽不贴墙,则需要定购托架; 2) 水平线贴墙走,则可购买角钢的自做托架。
配线架
作用: 使所有信息点的数据线缆均集中到配线架上。
常见的配线架有RJ45配线架、电话配线架、光纤配线箱等。
水平子系统布线距离
1、水平电缆、水平光缆最大长度为90米 。
2、工作区接插线、设备接插线和楼层配线架上的跳线总长度一般≤10米。
3、双绞电缆水平布线模型。
4、在能保证链路性能时,水平光缆距离允许适当加长,超过90米 。
5、在一些较大的房间,可以在楼层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设置转接点(最多转接一次)。
水平子系统布线方案
设计者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从路由(线)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等几个方面考虑。
水平子系统布线一般可采用以下3种类型:
1) 直接埋管式;
2) 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式;
3) 适合大开间及后打隔断的地面线槽方式。
其余都是这3种方式的改良型和综合型。
地面线槽方式优点:
1) 用地面线槽方式,信息出口离弱电井的距离不限。地面线槽每4~8m接一个分线盒或出线盒,布线时拉线非常容易,因此距离不限。
2) 强、弱电可以同路由。强、弱电可以走同路由相邻的地面线槽,而且可接到同一线盒内的各自插座。当然地面线槽必须接地屏蔽,产品质量也要过关。
地面线槽方式的缺点:
1) 地面线槽做在地面垫层中,需要至少6.5cm以上的垫层厚度,这对于尽量减少档板及垫层厚度是不利的。
2) 地面线槽由于做在地面垫层中,如果楼板较薄,有可能在装潢吊顶过程中,被吊杆打中,影响使用。
3) 不适合楼层中信息点特别多的场合。
因此 建议超过300个信息点,应同时用地面线槽与吊顶内线槽两种方式,以减轻地面线槽的压力。
4) 不适合石质地面。
5) 造价昂贵。
目前地面线槽方式大多数用在高档会议室等建筑物中。
在选型与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型时,应选择那些实力雄厚的厂家,其产品要通过国家电气屏蔽检验,避免强、弱电同路对数据产生影响;敷设地面线槽时,厂家应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避免打上垫层后再发现问题而影响工期。
2) 应尽量根据业主提供的办公家具布置图进行设计,避免地面线槽出口被办公家具挡住,无办公家具图时,地面线槽应均匀地布放在地面出口;对有防静电地板的房间,只需布放一个分线盒即可,出线走敷设静电地板下。
3) 地面线槽的主干部分尽量打在走廊的垫层中。楼层信息点较多,应同时采用地面管道与吊顶内线槽两种相结合的方式。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的概念: 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干线电缆组成。它必须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今后的发展。
干线子系统包括:
1) 供各条干线接线间之间的电缆走线用的竖向或横向通道;
2) 主设备间与计算机中心间的电缆。
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 确定每层楼的干线要求; 2) 确定整座楼的干线要求;
3) 确定从楼层到设备间的干线电缆路由; 4) 确定干线接线间的接合方法;
5) 选定干线电缆的长度; 6) 确定敷设附加横向电缆时的支撑结构。
干线子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⑴ 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
⑵ 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最经济的路由。
⑶ 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的方法。
⑷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话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话音和数据的需要。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结构 是一个星型结构;垂直干线子系统负责把各个管理间的干线连接到设备间。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法:
确定从管理间到设备间的干线路由,应选择 干线段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 ,在大楼内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 1) 电缆孔方法; 2) 电缆井方法
干线中的双绞线电缆
1) 线要平直,走线槽,不要扭曲; 2) 两端点要标号;
3) 室外部要加套管,严禁搭接在树干上; 4) 双绞线不要拐硬弯。
同轴细缆
同轴细缆的敷设与同轴粗缆有以下几点不同:
1) 细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0cm ;
2) 细缆上各站点距离不小于0.5m ;
3) 一般细缆长度为183m ,粗缆为500m 。
干线子系统布线设计的步骤
1.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电缆要求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经济因素选择干线电缆类别。
2.确定干线电缆路由 选择原则, 应是最短、最安全、最经济。
3.绘制干线路由图 采用标准中规定的图形与符号绘制垂直子系统的线缆路由图,图纸应清晰、整洁。
4.确定干线电缆尺寸 干线电缆的长度可用比例尺在图纸上实际量得, 也可用等差数列计算。每段干线电缆长度要有备用部分 (约10%) 和端接容差。
光纤电缆敷设
1) 敷设时不应该绞结;
2) 在室内布线时要走线槽;
3) 在地下管道中穿过时要用PVC管;
4) 需要拐弯时,其曲率半径不能小于30cm ;
5) 室外裸露部分要加铁管保护,铁管要固定牢固;
6) 不要拉得太紧或太松,并要有一定的膨胀收缩余量;
7) 埋地时,要加铁管保护。
一、设备间的概念
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室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通过电缆把各种公用系统设备互连起来。它是一个公用设备存放的场所,也是设备日常管理的地方。设备间可与计算机机房合用,也可单独设置。
二、 设备间的设计原则
1、设计设备间时注意事项:
1) 设备间应设在位于干线综合体的中间位置;
2) 应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
3) 设备间应在服务电梯附近,便于装运笨重设备;
4) 设备间内要注意:
? 室内无尘土,通风良好,要有较好的照明亮度;
? 要安装符合机房规范的消防系统;
? 使用防火门,墙壁使用阻燃漆;
? 提供合适的门锁,至少要有一个安全通道。
5) 防止可能的水害(如暴雨成灾、自来水管爆裂等)带来的灾害;
6) 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腐蚀、易燃、易爆物和电磁场的干扰;
7) 设备间空间(从地面到天花板)应保持(2.5-3.2m) 高度的无障碍空间,门高≥2.1m,宽≥90m ,地板承重压力不能低于500kg/m2 。
2、设备间设计时,必须把握下述要素:
1) 最低高度; 2) 房间大小;
3) 照明设施; 4) 地板负重;
5) 电气插座; 6) 配电中心;
7) 管道位置; 8) 楼内气温控制;
9) 门的大小、方向与位置;
10) 端接空间; 11) 接地要求;
12) 备用电源; 13) 保护设施;
14) 消防设施。
3、结论:设备间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的原则:
1. 最近与方便原则 2. 主交接间面积、净高选取原则 3. 接地原则
4. 色标原则 5. 操作便利性原则
三、设备间的设计步骤
实施设计时可分为两步走。
1.选择和确定主布线场的硬件规模 2.选择和确定中继场/辅助场
四、 设备间内的主要设备
设备间子系统的硬件大致同管理子系统的硬件相同,基本由光纤、铜线电缆、跳线架、引线架、跳线构成,只不过是规模比管理子系统大得多。
五、设备间的使用面积
设备间的主要设备有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等,对于它的使用面积,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目前,对设备间的使用面积有两种方法来确定。
方法一:面积 S=K∑Si i=1,2 ,… ,n
S :设备间使用的总面积,m2 ;
K :系数,每一个设备预占的面积,一般K选择5、6、7三种(根据设备大小来选择);
∑:求和; Si :代表设备件; i :变量 n :代表设备间内共有设备总数。
方法二:面积S= KA
S :设备间使用的总面积,m2 ; K :系数,(4.5-5.5)m2/ 台(架); A :设备间所有设备的总数。
六、设备间子系统设计的环境条件
1. 温度和湿度
网络设备间一般将温度和湿度分为A、B、C3级,设备间可按某一级执行,也可按某级综合执行。
2. 尘埃
设备对设备间内的尘埃量是有要求的。一般可分为A、B2级。
结论:在设计设备间时,除了按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执行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
空调设备选择的依据:
产生热量的几个方面:
1) 设备发热量;
2) 设备间外围结构发热量;
3) 室内工作人员发热量;
4) 照明灯具发热量;
5) 室外补充新鲜空气带入的热量。
计算出上列总发热量再乘以系数1.1,就可以作为空调负荷,据此选择空调设备。
3. 照明
设备间内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 。
还应设事故照明,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5lx 。
4. 噪声
设备间的噪声应小于65dB 。
如果长时间在65~80dB 噪声的环境下工作,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噪声事故。
5. 电磁场干扰
设备间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 范围内不大于120dB 。
设备间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 /m(相当于10Oe )。
6. 供电
设备间供电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频率:50Hz ; 电压:380V/220V ; 相数: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
设备间的供电容量:
将设备间内存放的每台设备用电量的标称值相加后,再乘以系数(根号3)。从电源室(房)到设备间使用的电缆,除应符合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配线工程规定外,载流量应减少50%。设备间内设备用的配电柜应设置在设备间内,并应采取防触电措施。
设备间内的各种电力电缆应为耐燃铜芯屏蔽的电缆。各电力电缆(如空调设备、电源设备所用的电缆等),供电电缆不得与双绞线走向平行。交叉时,应尽量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交叉,并采取防延燃措施。各设备应选用铜芯电缆,严禁铜、铝混用。
7. 安全
按照GB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设备间的安全可分为A类、B类、C类3个基本类别: A 类:对设备间的安全有严格的要求,设备间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B 类:对设备间的安全有较严格的要求,设备间有较完善的安全措施; C 类:对设备间有基本的要求,设备间有基本的安全措施。
8. 建筑物防火与内部装修
A类,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50045-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一级耐火等级。
B类,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50045-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与A、B类安全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001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C类,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GBJ16-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与C类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GBJ16 中规定的三级耐火等级。
内部装修:根据A、B、C3 类等级要求,设备间进行装修时,装饰材料应符合GBJ16-19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等。
9. 地面
为了方便表面敷设电缆线和电源线,设备间地面最好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其系统电阻应在1*105~1*1010Ω之间。具体要求应符合SJ/T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标准。
带有走线口的活动地板称为异形地板。其走线应做到光滑,防止损伤电线、电缆。设备间地面所需异形地板的块数可根据设备间所需引线的数量来确定。
设备间地面切忌铺地毯。其原因:一是容易产生静电;二是容易积灰。
放置活动地板的设备间的建筑地面应平整、光洁、防潮、防尘。
10. 墙面
墙面应选择不易产生尘埃,也不易吸附尘埃的材料。目前大多数是在平滑的墙壁涂阻燃漆,或在平滑的墙壁覆盖耐火的胶合板。
11. 顶棚
为了吸噪及布置照明灯具,设备顶棚一般有建筑物梁下加一层吊顶。吊顶材料应满足防火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采用铝合金或轻钢作龙骨,安装吸音微孔铝合金板、阻燃铝塑板、喷塑石英板等。
12. 隔断
根据设备间放置的设备及工作需要,采用高强度金属方管做支架,用玻璃将设备间隔成若干个房间。隔断可以选用防火的铝合金或轻钢作龙骨,安装10mm厚玻璃。或从地板面至1.2m安装阻燃双塑板,1.2m以上安装10mm厚玻璃。
13. 火灾报警及灭火设施
按照 GB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A、B 类设备间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在机房内、基本工作房间、活动地板下、吊顶上方、主要空调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都应设置烟感和温感探测器。
A类设备间内设置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并备有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B类设备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并备有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C类设备间应备置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A、B、C类设备间除纸介质等易燃物质外,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
4.7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管理子系统常采用 单点管理单交连、单点管理双交连和双点管理双交连3种方式。
四、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1.干线配线管理宜采用双点管理双交接。
2.楼层配线管理应采用单点管理。
3.配线架的结构取决于信息点的数量、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性质和选用的硬件。
4.端接线路模块化系数合理。
5.设备跳接线连接方式要符合下列规定:
对配线架上相对稳定一般不经常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的线路,宜采用卡接式接线方法; 对配线架上经常需要调整或重新组合的线路,宜使用快接式插接线方法;
6.列管理接线间墙面材料清单应全面,并画出详细的墙面结构图。
五、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1) 确认线路模块化系数是2对线还是3对线。每个线路模块当做一条线路处理,线路模块化系数视具体系统而定。例如, System 85的线路模块化系数是3对线。
2) 确定话音和数据线路要端接的电缆对总数,并分配好话音或数据数线路所需的墙场或终端条带。
3) 决定采用何种110交连硬件:
? 如果线对总数超过6000(即2000条线路),则使用110A交连硬件;
? 如果线对总数少于6000,则可使用110A或110P交连硬件;
?110A交连硬件点用较少的墙空间或框架空间,但需要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线路管理;
?决定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主布线交连硬件的白场接线数目取决于3个因素:硬件类型,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和需要端接的线对总数。
?由于每个接线块端接行的第25对线通常不用,故一个接线块极少能容纳全部线对;
?决定白场的接线块数目。为此,首先把每种应用(话音或数据)所需的输入线对总数除以每个接线块的可用线对总数,然后取更高的整数作为白场接线块数目;
?选择和确定交连硬件的规模—中继线/辅助场;
?确定设备间交连硬件的位置;
?绘制整个布线系统即所有子系统的详细施工图。
4) 管理间的信息点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连接要尽可能简单,主要工作是跳线。
4.8 建筑群子系统
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及相应设备组成了建筑群子系统。
二、 AT&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时,AT&TPDS推荐的设计步骤:
1) 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 2) 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 3) 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 4) 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 5) 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 6) 选择所需电缆类型和规格; 7) 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 8) 确定每种选择方案的材料成本; 9) 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
1. 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
1) 确定整个施工工地的大小; 2) 确定施工工地的地界; 3) 确定共有多少座建筑物。
2. 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
1) 确认起点位置; 2) 确认端接点位置; 3) 确认涉及的建筑物和每座建筑物的层数;
4) 确定每个端接点所需的双绞线对数; 5) 确定有多个端接点的每座建筑物所需的双绞线总对数。
3. 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
1) 对于现有建筑物:
要确定各个入口管道的位置; 每座建筑物有多少入口管道可供使用; 入口管道数目是否满足系统的需要。
2) 如果入口管道不够用:
要确定在移走或重新布置某些电缆时是否能腾出某些入口管道;在不够用的情况下应另装多少入口管道;
3) 如果建筑物尚未建起来,则
要根据选定的电缆路由完善电缆系统设计,并标出入口管道的位置;选定入口管理的规格、长度和材料;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安装好入口管道。
4. 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
1) 确定土壤类型:砂质土、粘土、砾土等;
2) 确定电缆的布线方法;
3) 确定地下公用设施的位置;
4) 查清拟定的电缆路由中沿线各个障碍物位置或地理条件:
? 铺路区; ? 桥梁; ? 铁路; ? 树林; ? 池塘; ? 河流; ? 山丘; ? 砾石土; ? 截留井; ? 人孔(人字形孔道); ? 其他。
5) 确定对管道的要求。
5. 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
1) 对于每一种待定的路由,确定可能的电缆结构;
2) 所有建筑物共用一根电缆;
3) 对所有建筑物进行分组,每组单独分配一根电缆;
4) 每座建筑物单用一根电缆;
5) 查清在电缆路由中哪些地方需要获准后才能通过;
6) 比较每个路由的优缺点,从而选定最佳路由方案。
6. 选择所需电缆类型和规格
1) 确定电缆长度;
2) 画出最终的结构图;
3) 画出所选定路由的位置和挖沟详图,包括公用道路图或任何需要经审批才能动用的地区草图;
4) 确定入口管道的规格;
5) 选择每种设计方案所需的专用电缆;
6) 参考《AT&T SYSTIMAX PDS 部件指南》有关电缆部分中线号、双绞线对数和长度应符合的有关要求;
7) 应保证电缆可进入口管道;
8) 如果需用管道,应选择其规格和材料;
9) 如果需用钢管,应选择其规格、长度和类型。
7. 确定每种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
1) 确定布线时间:
? 包括迁移或改变道路、草坪、树木等所花的时间; ? 如果使用管道区,应包括敷设管道和穿电缆时间;
2) 确定电缆接合时间;
3) 确定其他时间,例如拿掉旧电缆、避开障碍物所需的时间;
4) 计算总时间(1) 项 +2) 项 +3) 项);
5) 计算每种设计方案的成本;
6) 总时间乘以当地的工时费;
8. 确定每种方案所需的材料成本
1) 确定电缆成本:
? 确定每英尺(米)的成本;? 参考有关布线材料价格表; ? 针对每根电缆查清每100英尺的成本;? 将上述成本除以100; ? 将每米(英尺)的成本乘以米(英尺)数;
2) 确定所有支持结构的成本
? 查清并列出所有的支持结构; ? 根据价格表查明每项用品的单价;? 将单价乘以所需的数量。
3) 确定所有支撑硬件的成本
对于所有的支撑硬件,重复(2)项所列的3个步骤。
9. 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
1) 把每种选择方案的劳务费成本加在一起,得到每种方案的总成本;
2) 比较各种方案的总成本,选择成本较低者;
3) 确定该比较经济的方案是否有重大缺点,以致抵消了经济上的优点。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取消此方案,考虑经济性较好的设计方案。
注:如果牵涉到干线电缆,应把有关的成本和设计规范也列进来。
三、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1. 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一般应选用多模或单模室外光缆。
2. 建筑群数据网主干线缆需使用光缆与电信公用网连接时,应采用单模光缆,芯数应根据综合通信业务的需要确定。
3. 建筑群主干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方式进行敷设,设计时应预留备用管孔,以便为扩充使用。
4. 当采用直埋方式时,电缆通常离地面60.96cm以下的地方或按当地法规。
四、建筑群子系统中电缆敷设方法
方法 |
优点 |
缺点 |
架空电缆布线 |
如果本来就有电线杆,则成本最低 |
没有提供任何机械保护; |
直埋电缆布线 |
提供某种程度的机构保护; |
挖沟成本高; |
管道内电缆布线 |
提供最佳的机构保护; |
挖沟、开管道和入孔的成本很高; |
隧道内电缆布线 |
保护建筑物的外貌,如果本来就有隧道,则成本最低、安全; |
供气、供水或供暖管道散发的热量或漏泄的热水会损坏电缆, |
有关直埋电缆所需的各种许可证书应妥善保存,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可立即取用。
需要申请许可证书的事项如下:
1) 挖开街道路面;(城建) 2) 关闭通行道路;(交通) 3) 把材料堆放在街道上;(城管) 4) 使用炸药;(公安) 5) 在街道和铁路下面推进钢管;(城建) 6) 电缆穿越河流。(河务)
4.9 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
一、 接地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组成:包括接地线、接地母线(层接地端子)、接地干线、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线、接地体六部分 , 在进行系统接地的设计时,可按上述6个要素分层次地进行设计。
三、电气保护
电气保护的目的:尽量减少电气故障对综合布线的线缆和相关连接件的损坏;避免电气故障对综合布线所连接的终端设备或器件的损坏。
电气保护的类型:过压保护、过流保护。
现代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一般都采用过压和过流双重保护。
室外电缆进入室内时,通常在建筑物入口经过一次转接进入室内。在转接处应加电气保护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安装在电缆引入建筑物入口的墙面上。在大型建筑物(群)中,也可设专用房间。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