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能电视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用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前不久,电子发烧友网发布了一篇《智能电视为何要设计的如此难用?》,引起了许多观众的热烈反馈,甚至如今的智能电视在不少用户的家中成为了一件装饰品,基本上只是买回来摆着,开机的时间越来越短,主要原因当然是智能电视的用户体验过低所致,但智能电视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呢?

智能电视到底有多难用,有网友反馈,他每天都要帮助误操作遥控器的岳母将电视调回正常播放状态。最后不得已,只能把所有的按键人为去除,只留下了开机、音量及频道调节按键,减少了许多的麻烦。

以此来看,智能电视不仅不会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使用体验,更多时候还成为一种麻烦,尤其是那复杂的操作,以及非人性化的操作系统。

但是要知道,在智能电视发布之初,消费者对智能电视可是充满着期待,而在智能电视发布之初,没有那么多广告,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非常友好。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

1925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机械电视以来,电视技术经历了电子电视、黑白电视、彩电、液晶电视,到如今的智能电视,电视机技术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

而智能电视真正大规模走入市场,是在2011年,距今已有11年的历史,那么就让我们回顾下11年前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先看优点,在智能电视刚被推出之时,便能够实现电视、网络和程序之间的跨平台搜索,并且也聚合了如IP电视、数字音乐、网络新闻等应用服务。

同时,智能电视也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用户可以随时访问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看出,智能电视的定位在于家庭娱乐中心,并且也将其作为用户除计算机、手机之外的第三个互联网入口,这些定义至今也未曾改变。

再来看看缺点,由于智能电视系统大多基于Android开发,因此想要在电视平台上应用Android需要进行移植;同时,智能电视上的许多复杂操作项目并不是仅凭一个老旧的电视遥控器就能够实现的;此外,智能电视的应用商店所能够下载的应用程序太少。

如今来看,Android移植与应用商店程序少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并且智能电视的遥控器问题还未得到改善,不少电视遥控器设计依旧复杂。主要是因为智能电视到目前为止,在操作规范上并没有出具一个统一的标准。

那么为何智能电视如今的广告越来越多了,越来越难用了呢?想要明白这一点,就需要理解企业与用户对于智能电视的不同定义。

对于企业而言,是希望智能电视作为家庭的娱乐中心,用户通过电视来连接网络,而企业通过电视为用户提供服务,还可以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收取广告商的费用,重点在于服务。

对于用户而言,更希望将智能电视作为一个能够更好看电视节目的设备,可以在观看直播之余,体验到更多丰富的功能,但这些功能不能喧宾夺主,最重要的还是要方便快捷的看电视节目,重点在于“看”电视。

发现了没有,智能电视的发展思路其实与智能手机非常类似,不过智能手机成功了,而智能电视却遭到了用户的反感。

智能手机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其便携性,并且用户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打电话。而智能电视基本只能放在家中,用户对其最大的需求就是看电视。用发展智能手机的思路,来发展智能电视,自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情况。

更重要的是,由于厂商将智能电视作为服务推广的一个工具,因此更快地抢占市场,成为首要目标,如何抢占市场,降价成了首选。

这也是为何如今的智能电视越来越便宜的原因,从成本上来看,许多厂商出售智能电视其实是不赚钱,甚至略微亏损的,他们希望通过低价出售这些设备来尽快地抢占用户的家庭娱乐中心的位置。

并且,一旦购买了电视产品,很多用户都会长期使用,轻易不会更换,这种特点更是让电视厂商们决心尽快抢占市场的理由。

公开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智能家电主要产品中,渗透率最大的是智能电视,2020年,中国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达到67.5%。一方面说明低价策略让智能电视渗透率大增,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内的智能电视市场发展开始放缓,未来的空间已经不大。

此前已经提到过,在2016年,中国电视开机率达到了70%,但到了2021年时,电视的开机率已经下降至27.7%,渗透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开机率却越来越低。

而企业需要将自己在硬件上贴出去的成本尽快收回来,因此只能加大广告的投入,广告的增多,又会导致用户的厌恶,开机率下降,而开机率下降又会让企业增加广告的投放,来弥补营收的下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为什么智能电视广告越来越多,消费者越来越不爱用呢,从一开始的发展思路就走错了。用户需要的不过是一个真正方便他们观看电视节目的设备而已,而不是一台用来卖广告的电子产品。

在智能电视渗透率越来越高,开机率越来越低的现在,推出一台专注于服务消费者的智能电视,或许才是企业的破局之道。

原文标题:智能电视是怎样从万众期待发展到被用户吐槽的?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