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驱动优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描述

——驱动优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哎呀好久不见,最近又在调驱动

特地赶来分享一下心得

IGBT的驱动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调试的时候总是在权衡、取舍

调来调去也离不开它的底层逻辑,也就是原理

咱就根据这个底层逻辑

捋一捋具体的实现方法

走着

驱动优化的目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明白优化目标,乱改一通,非常没有目的性;

看一看,作为一个电流的开关,咱要追求它的什么特性,简单罗列一下,有哪些

IGBT

举个例子,假如你就是想要抑制关断电压尖峰,那除了优化杂散电感外,就从关断di/dt上下手,至于怎么控制di/dt,别急,后边很详细

优化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有没有影响其它关键性能,或者其它关键性能可做多少取舍,如牺牲多少开关损耗之类。这样,调节的方向就很明确,鸡腿也越来越近

说白了,无论你准求什么目标,其实都是在控制di/dt和dv/dt

驱动的底层逻辑

这部分非常朴实无华且枯燥

但是看懂了,理解后边的方法会非常容易

首先,作为场控器件,IGBT的驱动是输入电容充放电的过程

IGBT

也就是给CgeCgc充放电

简单铺垫一下:

Cge和Coxd为氧化层电容,与栅极电压和集电极电压无关;

Cdep和Cce是IGBT开关暂态耗尽层空间电荷作用的结果,因此与Vce密切相关

Cgc=Cdep+Coxd又叫米勒电容

关键来了,以开通过程为例:

IGBT

t0-t1:开通延迟,驱动电流Ig,不断给Cge充电,由于Vce还没有下降,米勒电容的大小取决于Cdep(电容串联,容值取决于小的哪个,类似于电阻并联,Cdep的大小随Vce增大而减小)Cdep相对于Cge非常小,因此主要给Vge充电

t1-t2:Vge达到Vgeth,电流上升,由于di/dt和杂散电感的影响,Vce会有一个缺口;门极主要还是给Cge充电,道理同上,t2时刻由于反向恢复电流的峰值,Vge会出现一个小尖峰Vge pk

IGBT

gm是IGBT的跨导

t2-t3:米勒平台,二极管结束反向恢复,开始承受反向压降,IGBT的Vce迅速下降,此时Cdep变大,米勒电容变大,相对于Cge量级相当,于是开始给米勒电容充电,Vge不再上升,形成米勒平台

t3-t4:继续给Cge//Cgc充电,直至达到驱动电路的正偏置电压VCC,门极驱动电流呈指数衰减

总结:把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优化哪部分的参数,看该部分的特性就行

(又来举例子,你要优化开通di/dt,那就瞄准t1-t2阶段,这段Vge受啥影响,驱动电流和Cge,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优化方法

说完原理就是实操了

这就是内功心法不变,招式千变万化,注意看,说不定你未来的专利就在这里头

如何控制di/dt和dv/dt?

控制di/dt、dv/dt——>控制Vge波形

Vge的影响因素有几个呢?列出来:

偏置电压VCC、驱动电阻R、二者决定驱动电流

栅极射极电容Cge和米勒电容Cgc

于是,改来改去无外乎更改上述几个参数,而且是变着花样改

总的来说,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方式:

开环:(改电阻、改输入电容、分级驱动、高频方波驱动)

闭环:(闭环di/dt、dv/dt控制,有源嵌位、参考波形给定)

1d改电阻

工程上最直观最常用、通常理解增大关断电阻,可减小di/dt,因此降低关断电压尖峰,但增加关断损耗。

最新的沟槽栅场终止型IGBT,关断电压尖峰并非与驱动电阻成单纯线性关系,反而在比较小的范围内,电压尖峰随着驱动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调试的朋友遇到这种诡异的问题不要奇怪啦

2改电容

增加Cge降低di/dt,增加Cgc降低dv/dt,简单而直观,易实现

缺点:增加开关损耗,增大米勒电容增加直通风险

3分级驱动

把关断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

电阻、电流、电压

类似于下边这种,可变驱动电阻阵列,实现不同阶段可变驱动电阻:

IGBT

或者这种,分阶段采用不同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

IGBT

(t0-t1驱动电流大点,减小开通延迟,t1-t2小点,增大di/dt,t2之后大点,缩短米勒平台)

目前车规级驱动芯片普遍使用的两级关断也是这个思想

优点:电路相对简单

缺点:控制离散化,不能精准控制

4高频方波

由于开关损耗较大,汽车应用见不到,感兴趣的同学查阅论文

5参考波形给定

第一类:给定Vge,使用前馈或者反馈的方式控制Vge的轨迹,类似于下图

IGBT

第二类:给定Vce,类似于下图

IGBT

第三类:给定di/dt、dv/dt

IGBT

看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但是电路很复杂,时滞高,工程上的应用其实并不多

上图这么复杂是为了实现关断过程的分段控制,下图虚线前后分开,前边控制di/dt,后边控制dv/dt

IGBT

于是,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

优点:参考波形简单

缺点:电路复杂

6有源嵌位法

相必大家非常熟悉,最常用,本质上是负反馈,Vce过压击穿TVS,使Vge拉升延缓关断速度

IGBT

优点:电路简单,响应迅速,应用广泛

缺点:TVS频繁动作会发热,影响寿命;TVS耐压限制IGBT阻断电压

因此,该方法应用时,尽量让它短时间工作

7关断尖峰吸收电路

工业上应用很多,吸收电路本身的散热和占用的空间是个问题,它的原理也很简单,百度可得

这部分的内容在整理的过程中,颇有感悟

调驱动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取舍和权衡

像人生一样,一直在取舍

追求优化

鱼和熊掌怎么兼得呢

那只能提升硬实力

用更先进的芯片

训练更高效的大脑

——完——

原文标题:盘点IGBT驱动优化方法!!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