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WP的技术原理及优势

描述

一、产生背景

5G NR中定义了两个频段范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ub-6GHz(FR1)和毫米波(FR2)。对于不同的频点范围,系统的带宽和子载波间隔都所有不同。3GPP规范38.101-1和38.101-2中给出了详细说明:

带宽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FR1频段,系统带宽从最小的5 MHz到最大的100 MHz,一共有13种不同的带宽配置可供选择;而对于毫米波FR2频段,支持的系统带宽可以是50 MHz,100 MHz,200 MHz和400 MHz,也有4种不同的带宽可以选择。

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系统带宽配置下,如果要求所有终端都支持最大带宽,并且不管处于什么样的业务状态都占用最大的系统带宽,那么对网络资源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手机终端的功率消耗和研发成本。

为了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带宽,5G NR中提出了部分带宽BWP(Bandwidth Part)的概念,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对终端工作的系统带宽进行动态配置,在降低手机功耗的同时也可以节省网络资源。

二、技术原理

1. BWP概念

3GPP 38.211规范中将BWP定义为一个载波内连续多个资源块(RB, Resource Block)的集合。为了更直观的理解BWP概念,将结合下图进行说明:

带宽

上图中有两种RB(Resource Block),绿色的CRB(Common Resource Block)用于在整个载波带宽内指示公共RB的位置,蓝色的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用于在定义的BWP内指示RB的位置。图中给出了id分别为0\1\2的3个BWP与载波带宽的位置关系。

以FR1系统带宽100 MHz,SCS(子载波间隔)30kHz为例,BWP0/1/2分别配置为5 MHz、10 MHz和20 MHz:CRB的最大取值为273,而对于衡量BWP的PRB来说,BWP0/1/2对应的PRB个数分别为11、24和51。

在理解BWP概念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在每一个BWP内PRB的计数都是从0开始的;

BWP的带宽只能是图1中给定的系统带宽的子集,不能配置这些带宽以外的其它带宽;

BWP的配置必须是一组连续的CRB,不连续的CRB不能配置给BWP使用;

不同的BWP可以配置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

BWP可以理解为UE的工作带宽,任何时刻只能激活一个BWP;

UE在激活的BWP范围内收发信息;

2. BWP的分类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将BWP分为以下3类:

Initial BWP : 用于UE接入前的信息接收,主要是用于接收系统消息和随机接入相关信息,一般在Idle态时使用;

First Active BWP: 第一个UE 专有BWP,UE可在这个BWP上进行数据的收发和PDCCH检索;

Default BWP: UE专有BWP,是在RRCReconfiguration中配置给UE的。如果没有配置,则将Initial BWP认为是default BWP,并在bwp-inactivityTimer超时之后,UE仍没有被调度,则将UE切换到default BWP;

3. BWP的4种切换方式

当配置多个BWP时,就涉及到终端如何在不同的BWP之间进行转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BWP的切换可以通过4种不同的方式完成:

伴随数据调度的DCI指示的快速切换

RRC(重)配置和激活SCell时从initial BWP到first active BWP的切换

基于timer的长时间没有业务调度的切换

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如果active BWP内没有PRACH资源,则自动切换到initial BWP

4. BWP的时延问题

BWP在切换过程中涉及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时延问题,从终端侧接收到BWP的切换命令到开始在新的BWP上进行数据传输这中间的时间差定义为BWP的切换时延。根据BWP的切换方式不同,时延的计算方式也不同,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技术优势

灵活可变的特点为BWP带来如下一些技术优势:

1. UE无需支持全部带宽,只需要满足最低带宽要求即可,有利于低终端的开发成本,促进产业发展。

2. 当UE业务量不大时,UE可以切换到低带宽运行,可以明显的降低终端功耗。

3. 有利于5G技术前向兼容,当5G添加新的技术时,可以直接将新技术在新的BWP上运行,保证了系统的前向兼容。

  审核编辑:彭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