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提出绿色金融数据平台蓝图规划

描述

引言

在国家“双碳”目标发展战略的倡导下,各行各业先后出台了碳中和实现路径,绿色金融转型成为必然趋势。银行作为实体经济资金融通中介,其环保态度与政策能有效地引导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消费行为向低碳转型,也就是说,银行业在推动全行业绿色转型进程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对商业银行来说,绿色金融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从国家十四五规划落地以来,双碳经济开启了历史性崭新的篇章。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明确将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纳入央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监管的刚性要求是商业银行推动绿色金融转型的强大动力。另外,当前全球经济形式下行,疫情面临持续管控,企业融资需求走弱,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乏力,亟需挖掘新的蓝海市场来摆脱资产业务的困局。绿色金融转型既符合监管要求,又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绿色金融大势所趋之下,商业银行将面临多方面的重大挑战,包括但不限于:

1) 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将逐渐成为衡量银行“优劣”的重要标尺,促使银行更加重视非财务指标的成绩单,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

2) 结构转型带来违约风险:银行需关注信贷结构变化对信贷资产带来的潜在违约风险,要求银行加强对气候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是金融行业广泛认可的工具,可以评估各种情景假设下气候风险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预期带来的财务违约风险程度。目前,由于存在历史积累环境损失数据不足、研究方法与实际数据颗粒度存在差异等问题,商业银行对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模型的探索和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

3) 客户绿色评级:银行所能获取的对公客户环境信息数据存在内容不统一、数据可信性不足、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导致银行在获取、整合及分析客户绿色数据的过程中都存在极大的挑战,难以构建具有公众信服力的绿色评级体系。

4) 融资风险管控:面对绿色转型经济中的新需求,尤其是绿色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缺乏连续的财务报表、资金难监管,银行对于能源转型的新兴行业认知不深,依靠现有传统的信贷政策、人员技能很难做到精准的融资项目风险防控。

现在已是“无科技不金融”的时代,为了突破绿色金融转型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银行业需要着手考虑建立集数据融合、分析及可视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数据平台,利用平台和相关技术破局,支持绿色金融的产品服务、绿色金融监测和信息披露、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等应用,为绿色金融转型实现数字化赋能。

IBM绿色金融数据平台蓝图

IBM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与人工智能以及企业服务提供商,近50年来深耕可持续发展领域,积累了的丰富实践经验。IBM认为,银行业要实现绿色金融快速转型,亟需建立一套集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场景应用等多功能、全流程为一体的绿色金融数据平台。从绿色金融应用场景出发,深入挖掘数据需求,广泛搜集绿色数据,严格管控数据质量,构建绿色金融指标体系,全面提升自身的绿色运营、绿色业务和绿色风控能力。

IBM 绿色金融数据平台,依托图计算模型,将分布在不同渠道中的绿色数据通过图谱融合到一起,实现知识聚合,智能挖掘多元信息中蕴含的高价值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各数据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预定的统计口径和测算方法输出绿色金融指标,支持覆盖丰富的业务场景的绿色金融应用平台。

IBM提出的绿色金融数据平台蓝图规划总共分为四个层次:

① 基于NLP技术的数据提取与校验;

② 依托知识图谱前沿技术的数据融合及可视化;

③ 依托于图数据库的绿色金融数据分析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④ 基于图数据库及指标体系的绿色金融场景应用。

IBM绿色金融数据平台蓝图规划

01数据提取与校验

我国早期绿色金融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但没有对披露内容、形式进行统一强制性要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形式分散且数据可比性差,多以碎片化文本信息形式存在。现阶段,对银行而言,要获得其对公客户环境信息的全视图数据必须进行多渠道信息的整合,需要借助NLP前沿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提取,并通过结合算法和人工审核流程保证数据质量。目前,银行获取客户绿色数据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内部数据、企业年报、绿色金融专题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权威新闻媒体、招股说明书、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等。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绿色金融”渗透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政策制度的不断加强,绿色金融数据现状将得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12月21日最新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中已对环境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时限及监管处罚要求等进行了统一规范,随着制度的贯彻实施,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数据质量将呈逐步提升趋势。

02数据融合与可视化

考虑到国内企业的绿色金融数据披露现状和未来爆发式增长的趋势,通过传统方式搜集、处理企业信息显得力有不逮,图的优势慢慢凸显出来。根据IBM的实践经验,企业知识图谱是对多源异构数据和多维复杂关系的处理与可视化展示最直接也是最快速能够赋能银行业的应用。

银行从公司官网、年报、绿色金融专题报告、新闻媒体、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等渠道搜集到的绿色数据信息格式不一致,结构碎片化,存放位置分散,若以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信息,难以直观地洞察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导致数据价值难以留存。若能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以体现数据关联性的知识图谱展现出来,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03构建绿色金融指标体系

IBM绿色金融数据平台支持对底层数据的加工分析,形成可供应用的绿色金融指标体系。根据IBM在指标体系梳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各家银行需从自身内外部业务发展特点着手,将各个应用场景的业务流程层层拆解,根据核心痛点及需求定制关键指标,结合行内独有的数据,形成具有银行特色的绿色金融指标体系。绿色金融指标的筛选和定制需要遵循两点重要原则:一是注意指标的量化程度。从国内绿色金融已有实践来看,定性指标对于个体的区分度不大;优先选取量化程度较好的指标,能够提高绿色评级的敏感性和精准性。二是注重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绿色金融业务应用结果的准确性既取决于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也取决于所选指标对企业真实情况的反映程度,除权威的公开数据之外,银行也可通过对内部客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丰富绿色金融指标体系的维度信息,增强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04赋能绿色金融应用场景

依托于前沿金融科技技术的绿色金融数据平台打通了从数据获取、校验、整合、分析到数据应用的全链路,奠定了坚实有效的数据基础,能够为日益丰富的绿色金融应用场景赋能,满足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气候风险量化评估与管控、助力产业链绿色转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场景需求。

IBM绿色金融数据平台的应用场景

在“无科技不金融”的时代,在外部监管对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逐步细化、量化、体系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打造绿色金融数据平台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金融数据平台作为银行业实现快速绿色转型的科技产物,将支持银行业多元化的绿色金融转型应用场景,满足外部监管、内部运营、业务发展及风险管控需求,助力银行应对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局。

环境信息披露

为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目标,监管机构关于银行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逐步细化、范围逐步扩大、绩效评估趋向量化。2020年,银保监会在《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扩大了银行绿色业务的统计范围,细化了绿色融资项目分类,增加了节能减排指标;2021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明确了加权计算的量化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可以基于绿色金融数据平台按照预设的统计口径和测算逻辑快速获取自身披露报告及监管要求所需的各类绿色指标,形成标准化的披露统计数据,降低金融机构的披露成本,同时增加披露的准确性。

气候风险管控

气候风险是指因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理风险或转型风险(如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害或碳密集行业的资产价值下降等),其发生可能通过一系列不同的传播渠道影响经济和金融系统。风险管理作为金融机构的一项基本任务,奠定了金融稳定的基础。随着全球气候与环境风险的日益凸显,金融机构亟需将气候风险纳入现有的风险管理框架,识别气候风险,降低运营风险。

商业银行可通过绿色金融数据平台抓取环境数据,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工气候指标,进一步通过探索和建立气候压力测试模型,对气候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同时,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企业绿色转型引发的“漂绿”现象,基于绿色金融数据平台研发识别“漂绿”的相应线索及指标,帮助银行识别伪装而成的绿色项目,减少潜在风险。

助力产业链绿色转化

助力产业链绿色转化是指随着能源产业链的绿色转型,不仅扶植新型绿色产业,更多助力大量的传统型、非清洁、非绿色、中高碳企业的转型。银行的作为实体经济资金融通中介,其投融资决策、信贷策略等经济活动态度能够有效引导企业向低碳绿色运营转型。

绿色金融数据平台支持数据分析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形成企业客户绿色画像标签,建立绿色风险评估体系,帮助银行全面了解和追踪客户的绿色行为,针对绿色产业链上不同绿色评级的企业客户制定差异化信贷策略,辅助进行投融资决策,引导企业向绿色低碳运营转型。

例如:绿色转型比较急迫的是能源产业链的转型,以电力能源产业链为例,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生态链上,核心企业包括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和售电企业,上游企业包括燃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电力设计院等,下游用电方包括工业企业、服务企业及广大居民。在供给侧,金融科技可以构建能源开发和能源转型的场景,提供平台融资、信息监测, 需求侧可以提供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做绿色画像、资金追踪、围绕绿色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信贷策略。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洞察绿色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发新的场景金融产品。

绿色金融数据平台可通过捕获用户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绿色行为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权威碳排放计量规则,输出具有个人客户特色的绿色指标,重塑个人消费者绿色画像,打造适用于个人客户的绿色消费金融产品。

利用生态数据场景,对公企业的贸易、制造、物流等生态场景数据,例如:高新产业园区、贸易企业聚集的自由贸易实验区、大型港口等,挖掘应用场景特点,创新对公客户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

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应用案例

案例:IBM 帮助一家一级石油天然气公司识别、评估其气候相关的财务风险

在气候风险识别方面,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已经就如何进行气候风险识别提供了指导,但公司仍需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模型优化来量化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利用Climanomics 这个市场领先的气候风险平台,IBM帮助这家石油天然气公司量化其物理风险,并开发了一个框架来识别和评估其转型风险。通过对转型风险的结构化思考,该平台能够根据对公司的价值和执行的可行性来进行评估分析。

第一阶段的工作IBM针对超过1000亿的实物资产分析可能面临的7种不同的气候相关物理风险,识别出全球风险最大的领域,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对风险的投资策略,为2100年不断变化的风险格局做好准备。第二阶段,IBM为识别转型风险开发了一个框架,并制定了实现路线图。

IBM在绿色金融数据平台方面的独特优势

IBM不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先行者。IBM行业和技术专家云集,拥有强大的实施团队阵容、丰富的经验积累(包括银行业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和大型数据平台实施的经验)及领先的产品技术,鉴于此,IBM在搭建绿色金融数据平台方面具有全方位的独特优势。

强大的团队阵容:IBM Consulting大中华区银行解决方案相关团队在数据领域方面行业及技术专家云集,拥有专业的实施团队。 IBM中国客户创新中心为 IBM 在全球的第二大客户创新中心网络,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技术和服务,在全国8个城市运营,采用 IBM 车库方法与客户共同创新,运用 IBM 灵动交付模式帮助客户提高业务弹性,通过 IBM 设计思维及敏捷方法,重塑体验为客户提供AI、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服务。

丰富的经验沉淀:IBM 作为业界最富盛名的IT咨询服务厂商之一,拥有丰富的大型平台搭建实施经验。另外,在绿色金融方面,IBM凭借多年的行业洞察和技术积累,已为北美、欧洲、亚洲多家海外银行提供包含ESG行动路线图、气候风险分析在内的多项绿色金融相关解决方案,拥有丰富的海外银行合作案例。

领先的产品技术: IBM是全球 IT 产业唯一一家百年企业, 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每年在研发领域的投资超过 60 亿美元,连续 28 年荣登美国专利榜榜首。拥有业内最大的技术研究机构、优化的产品研发流程;产品线涵盖大数据整合、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及业务应用,而且在各细分领域都处于引领地位,真正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产品既支持传统架构,也支持R、Spark、Hadoop等开源技术;以强大的国内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团队作为其坚强后盾。

结语

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策、产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通过各类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和机制的引导,将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产业,助力“双碳”经济、实现“30·60目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家园。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