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发布面向物联网AIoT领域的全新IC产品Genio1200

描述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各种智能设备在生活中的普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和效率。这些改变背后,离不开芯片厂商持续技术创新下推动的AIoT市场的发展。近日,联发科发布了面向智能物联网AIoT领域的全新IC产品Genio1200,为更多更具智慧的物联网产品高强赋能。

得益于AI与IoT深度结合,AIoT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由涂鸦智能、Gartner、《全球智能化商业》和ABV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球AloT的市场规模约为2260亿美元,至2022年全球AloT市场规模将达48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8.6%。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

物联网

快速发展的市场规模为AIoT芯片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更加庞大的数据计算、传输需求,向芯片算力提出挑战。Genio 1200 采用台积电 6nm 制程制造,兼顾出色性能和能效表现,并集成高性能八核 CPU、五核GPU、双核 AI 处理器 APU 和先进的多媒体引擎,AI算力达到 4.8 TOPs ,支持新的多媒体标准和 4K 显示,能够为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应用及AI 嵌入式设备提供更强的性能支持。

物联网

联发科高级副总裁兼计算、连接和元宇宙事业群总经理游人杰表示:“联发科为市场上广受欢迎的智能物联网 AIoT 设备提供全面支持,加速行业进入下一个创新时代。联发科 Genio 平台是具备灵活性、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并提供开发支持,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我们期待设备制造商借助 Genio 1200强大的 AI 能力、4K 显示支持和先进图像功能,为用户升级体验。”

除了出色的算力,一款AIoT产品如果支持人机交互,并拥有高速的网络连接,就可以在智能物联网中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这也对AIoT芯片的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接入触屏、听筒、麦克风等交互组件并连接5G或Wi-Fi网络。Genio 1200 支持多种高速接口,例如PCI-Express、USB 3.1 和 GbE MAC,并支持联发科 Wi-Fi 6E 和 Sub-6 5G 模块,具备高集成度和可扩展性,便于终端厂商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各类型模块,打造功能丰富、具备差异化的产品。

作为联发科Genio 系列 AIoT 芯片的新成员,Genio 1200也拥有配套的开放平台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 ,以及资源和工具丰富的开发者平台,极大降低AIoT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门槛,缩短产品上市周期。特别是智能家居等AIoT设备快速发展的当下,终端厂商想要将新产品快速投入市场,拥有诸多配套的开发平台是Genio的一大优势。

除了Genio 1200外,联发科 Genio 系列还包括旗舰、中端和入门级 SoC 和模块,不同需求、不同定位的设备厂商都可以在 Genio 系列找到匹配的解决方案。其中,Genio 500 适用于零售和商用物联网应用,提供高性能边缘计算和先进的多媒体功能。;Genio 350 则可以为便携式、智能家居应用提供解决方案;而Genio 130 适用于 thin-OS 操作系统和支持云端的语音助手设备,满足音频和麦克风导向平台的需求。

此外,联发科Genio系列AIoT芯片还为所有设备厂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开放平台,可提供从概念、设计到制造全流程硬件、软件和开发资源,设备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挑选不同的方案,并使用联发科开发者资源和开放平台 SDK 进行定制设计。Genio AIoT 开放平台 SDK 目前支持 Linux 和 Yocto,开发者可在 Genio 产品的开发环境中,使用 Yocto 开源组件构建基于 Linux 的产品解决方案。凭借基于开源组件和标准界面工具,不论是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者还是相关技术研究人员,都可以灵活地开发各种解决方案,并与产业技术伙伴展开合作。

物联网

同时,设备制造商还可以访问联发科合作伙伴的系统硬件和软件,并使用其网络和销售渠道。不论是成熟企业,还是创业型公司,都可以通过集成式、易于使用的 Genio 平台,大幅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后续操作系统和安全补丁的更新,也可以在 Genio 平台上获得支持。有了这些支持,终端厂商不仅可以快速开发性能强劲、功能丰富的新产品,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持久、全面的服务,收获更多忠实客户。

据悉,联发科Genio1200将在2022年下半年投入商用。联发科持续在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耕耘与创新,改进和提高Genio平台,支持更多的智能设备面世,普遍应用到大众生活、商业、工业的各个领域,为市场和客户带来更加高效、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

审核编辑:符乾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