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在单片机里也是属于基本必备功能,非常常用;程序设计里,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到时间的概念,比如:使用定时器做一些轮询检测、精准的延时函数、串口断帧检测、定时器发送、提供心跳包等等。
定时器在CPU内部的实现原理:
定时器,是一种能够对内部时钟信号或外部输入信号进行计数,当计数值达到设定要求时,向CPU提出中断处理请求,从而实现定时或者计数功能的外设。
定时器的最基本工作原理是进行计数。不管是定时器还是计数器,本质上都是计数器,可以进行加1(减1)计数,每出现一个计数信号,计数器就会自动加1(自动减1),当计数值从0变成最大值(或从最大值变成0)溢出时,定时就会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CC2530一共带了5个定时器,其中定时器1是一个16位的定时器,属于CC2530中功能最全的一个定时,在应用开发中可以优先使用。
根据文档的介绍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有三种:
第一个模式是自由运行模式:计数器从0x0000开始,在每个活动 时钟边沿增加1,当计数器达到0xFFFF时溢出,计数器重新载入0x0000并开始新一轮的递增计数。该模式的计数周期是固定值0xFFFF,当达到最终计数 值0xFFFF时,标志位T1IF和OVFIF被设置。
第2个模式是模模式:计数器从0x0000开始,在每个活动时钟边 沿增加1,当计数器达到T1CC0寄存器保存的值时 溢出,计数器又将从0x0000开始新一轮的递增计数, 模模式的计数周期可由用户自行设定。
第3个模式是正计数/倒计数模式:计数器反复从0x0000开始,正计数到TICC0保存的最终计数值,然后再倒计数回0x0000,当达到最终计数值时,标志位T1IF和OVFIF被设置。
复制代码
CC2530一共有两个可选的时钟源,分别是内部和外部。
1、内部RC震荡器(32KHz、16MHz)
2、外部石英晶振(32.768KHz、32MHz)
一般在无线收发中采用外部石英晶振,因为外部石英晶振比较稳定,不受CPU内部温度影响。
用于判断时钟源是否切换成功
定时器有3种情况能产生中断请求(几乎所有单片机都是这样的事件分类):
1. 计数器到达设定的计数值
2. 产生输入捕获事件
3. 产生输出比较事件
定时器1共有5对T1CCxH和T1CCxL寄存器,分别对应通道0到通道4。在使用定时器1的定时功能时,使用T1CC0H和T1CC0L两个寄存器存放最大计数值的高8位和低8位。
下面编写定时器1的使用示例代码,开启了定时器中断。分别定时1秒和10秒,在中断服务函数里进行判断,完成LED灯控制。
#include
//定义LED灯的端口
#define LED1 P1_2
#define LED2 P1_3
/*
函数功能:LED灯IO口初始化
硬件连接:LED1-->P1_2 , LED2-->P1_3
*/
void LED_Init(void)
{
P1DIR |=0x3<<2; //配置P1_2、P1_3为输出模式
LED1 = 1;
LED2 = 1;
}
/*延时200毫秒*/
void delay200ms(void) //误差 -0.125us
{
unsigned char a,b,c;
for(c=95;c>0;c--)
for(b=181;b>0;b--)
for(a=14;a>0;a--);
}
/*===============定时器1初始化函数==================*/
void Init_Timer1()
{
T1CC0L = 0xd4; //设置最大计数值的低8位
T1CC0H = 0x30; //设置最大计数值的高8位
T1CCTL0 |= 0x04; //开启通道0的输出比较模式
T1IE = 1; //使能定时器1中断
T1OVFIM = 1; //使能定时器1溢出中断
EA = 1; //使能总中断
T1CTL = 0x0e; //分频系数是128,模模式
}
unsigned char count = 0;
/*================定时器1服务函数====================*/
#pragma vector = T1_VECTOR
__interrupt void Timer1_Sevice()
{
T1STAT &= ~0x01; //清除定时器1通道0中断标志
count++;
if(count%10 == 0) //定时1秒到
{
LED1 = !LED1;
}
if(count == 100) //定时10秒到
{
LED2 = !LED2;
count = 0;
}
}
/*主函数*/
void main(void)
{
LED_Init();//初始化LED灯控制IO口
Init_Timer1();
while(1)
{
}
}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