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谷歌的钱来造自己的开源芯片?

描述

在之前的一系列开源造芯报道中,我们已经多次谈及了谷歌正在开展一个开源社区的半导体项目Open MPW,帮助开发者将自己的开源芯片设计成功流片,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下这一项目。该项目中,谷歌选择了与SkyWater代工厂和Efabless合作,提供一份完全开源的PDK和相关工具链。Open MPW为用户提供的是SkyWater的130nm工艺,虽然看似没那么先进,但足以完成不少开源芯片的设计目标了。
 
MPW的由来
 
其实对于开源/独立项目开发者,或是高校师生来说,一般都不会有足够的财力去完成芯片流片,为了节省成本,MPW应运而生。MPW,也就是多项目晶圆,这类生产方式就是将多个相同工艺的集成电路设计放在同一晶圆上流片,代工厂制造完成后即可得到不同的样片,方便工程师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这种操作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多用于高校研究项目流片和芯片初创企业的验证,而不会用于商用芯片的量产。
 
以坐落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小公司Muse Semiconductor为例,他们的Cybershuttle MPW可以独家提供台积电的工艺。Muse声称支持台积电的所有工艺的正常流片,不过对于专注于减少成本的MPW来说,他们指出16nm到180nm更受用户欢迎。至于5nm、7nm之类的先进工艺,其产能主要还是用于台积电的大客户项目,而且价格不菲,所以用上这类工艺的MPW并不算多。
 
真有这么好的事,那么参与这类项目就能让台积电帮我完成流片了,还能用到5nm工艺?当然没有那么简单,这类MPW项目也不是做慈善,我们还是拿Muse的MPW项目来举例。参与这类MPW项目需要签署两份协议,一份是互相保密协议,第二份则是Muse、台积电和客户的三向保密协议。只有签署了这些协议,用户才能用到台积电的PDK、设计规则说明。如果你想要用到台积电自己的IP,比如标准单元库、I/O库和内存的话,还要再签署一份技术使用总协议。所以啊,如果你手头是一个开源项目的话,与这类MPW项目往往是八字不合的。
 

谷歌

台积电MPW定价 / Muse Semiconductor

 
不仅如此,虽说MPW的项目意在为初创公司和高校研究人员减少成本,但哪怕稍稍先进一点的工艺也不便宜,比如Muse的MPW给台积电28nm的定价就是13000美元/mm2。如此看来哪怕是2mmx2mm的小封装尺寸芯片,要想流片也得花一笔不小的钱。当然了,这个价格也会随着代工成本的波动而变化,在2018年同样工艺的定价可是14000美元/mm2,至于16nm这样的成熟工艺的话,2020年的价格是24000美元/mm2,现在已经涨到了26500美元/mm2,可见如今成熟工艺的成本已经有所降低,但先进工艺由于产能有限和材料/制造设备成本的提高,反倒还加价了。
 
Open MPW,真有免费的午餐?
 
谷歌近日在其开发者平台正式上线了Open MPW的页面,而项目本身已经进行到了第六期,6月8日也是第六期提交设计的截止日期,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等待下一期。提交的开源设计项目也都多种多样,既有圣迭戈加州大学的研究项目,也有芯片设计视频教程制作者的实操项目,甚至还有土耳其政府下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的项目,具体设计也是RISC-V芯片、FPGA、8位CPU、存内计算芯片应有尽有。
 

谷歌

Open MPW第五期部分项目 / Efabless

 
从商用角度来看,这些项目的实现价值可能不高,但若是从开源研究的角度来看,Open MPW给到了一个从理论、设计到验证的机会。对于学习集成电路设计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前拿到自己设计芯片的一次宝贵机会。
 

谷歌

Open MPW提供的开源工具链 / 谷歌

 
当然了,在Open MPW接受你的设计之前,还要进行一定的预检查,确保满足要求。比如该项目所用到的第三方IP和对应的正确授权,GDSII和网表文件,以及DRC检查等,Open MPW提供的工具中也有OpenLane这样的软件帮你实现自动化的RTL到GDSII流程。
 
MPW虽然降低了成本,但生产芯片可不是凭空造的,在Open MPW中,这笔钱由谁出呢?之所以SkyWater和Efabless愿意开展该项目,当然也是因为有谷歌的资助。芯片从晶圆制造到封装的所有费用都由谷歌承包了,连运费都一并算在内,可以称得上是真免费的午餐了。不过如果是运到美国之外的话,如果产生了关税费用还是得由用户承担的。唯一的缺陷可能也就是流片周期要长于Muse这类商用MPW项目了,这也是为何从去年到现在才进行了六期的原因,而Muse的Cybershuttle由于可用工艺多,基本上可以保证每月都有流片,
 
由于这是美国本土代工厂SkyWater造出来的芯片,用户也还是需要签订协议的。不过别担心,这里的协议并非台积电等大厂的保密协议,而是一些简单的用户协议,以及出口协议而已,比如依照用户设计造出来的芯片没有受到美国出口管制之类的。
 
不过都已经是开源设计了,再加上130nm的工艺,怎么也不会被出口管制给约束吧?如果是初创公司考虑Open MPW的话,也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该项目是仅支持开源项目的,商用许可证的设计是不会通过的,如果所在公司内有合适的练手开源项目的话,也可以试一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