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计算是什么 有哪些应用

描述

本期导读

每天的海量信息呈指数级上升,你的大脑储存量是不是也会偶尔“蚌埠住了”?而相关数据呈指数级上升,云计算目前多少有点“蚌埠住了”。

云计算与大数据随着物联网的崛起而被大众所熟知,但是提起雾计算大家可能就会一头“雾”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现有的云网络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负载和处理需求,特别是在实时性要求严苛的实际应用中。物联网云计算服务面临的问题有:带宽不够导致的高延迟、易受网络攻击、缺乏位置意识和停机时间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供应商正慢慢转向雾计算,雾计算扩大了云计算的网络计算模式,将网络计算从网络中心扩展到了网络边缘,从而使得应用更加广泛。但雾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区别在于,雾计算更具有层次性,其中几个层次可以形成网络,边缘计算是单独的节点,并不自成网络。雾计算在节点之间可以广泛的互连,边缘计算在孤岛中运行其节点,需要通过网络传输。

雾计算是什么?

雾计算和云计算一样形象,云在天空飘浮,遥不可及;雾却现实可及,贴近地面,就在身边。雾计算是一种面向物联网的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是云计算的延伸,它将云扩展到更接近产生物联网数据并对其进行操作的边缘,具有辽阔的地理分布,带有大量网络节点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这个节点就是边缘计算设备。它使数据能够在本地被分析和管理,从而获得即时的解决方案。如果说边缘节点可以即时获得信息,那么在边缘节点处理不了的问题可以上传到雾计算这一层,当雾计算解决不了时可以再上传到云,减少带宽消耗,节省成本和时间,提高响应速率。

雾计算并不要求使用者连上远端的大型数据中心(云)才能提供服务,其实云计算能提供的,雾计算也基本能满足,但雾计算采用的平台效能不如云计算平台。

而雾计算也不是性能强大的服务器,而是由性能较弱、更为分散的各种功能计算机组成,是半虚拟化的服务计算架构,强调数量,单个计算节点能力强弱都要发挥作用。雾计算是新一代分布式计算,符合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自从提出了雾计算概念,ARM、戴尔、英特尔、微软等几大科技公司加入了这个概念阵营,并成立了非盈利性组织开放雾联盟,旨在推广雾计算,促进物联网发展。

雾计算的应用

雾计算以个人云、私有云、企业云等小型云为主。雾计算的移动性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可以直接通信,信号不必到云端甚至基站去“旅行”。而物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将所有的电子设备、移动终端和家用电器等都互联起来,这些设备不仅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差异性也很大,只有雾计算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雾计算提供了发展机会,可以部署很多业务,比如车联网。车联网要求丰富的连接方式和相互作用,比如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以及车内设备间等,雾计算能够提供丰富的车联网服务,比如信息娱乐、安全、交通保障、数据分析和地理分析情况等。

雾计算不仅可以解决联网设备自动化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它对数据传输量的要求小,它有利于提高本地存储与计算能力,消除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的瓶颈,当边缘设备的计算结果需要决策者时,雾计算是车联网的“主导”,毕竟云计算“来不及(延时)”。

当“云”与“雾”没理好关系

云计算与雾计算是比较先进概念,但有缺点,如果预防不谨慎或者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就会遭遇“霾”,变身“霾计算”。首当其冲的就是隐私与安全,这也是室内定位技术UWB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此外,只要联网,就会有数据安全问题,比如黑客攻击。不管是云计算还是雾计算,联网会有网络延迟和中断的可能,服务将无法访问;同时由于数据量大,带宽成本问题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应用数据规模过大而超出预算后再难扩展,缺乏人力等原因都是造成霾计算的根源。

分布式的雾计算在不同设备间组成数据传输带,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流量,计算负荷相应减轻,是缓解现今信息过载的新兴技术之一。纵然可能变身为“霾”,雾计算依然是目前解决云计算瓶颈的方向之一。

原文标题:计算也喜欢“云雾”缭绕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安富利】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