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DO与DC/DC中怎么选择 LDO电容与噪声怎么考量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宁远)传统的线性稳压器输出电压条件很严苛,这才有了LDO类的电压转换芯片的诞生。在LDO的选择和设计上,常常令人犯难。首先我们不仅要考虑输入电压的类型和范围,例如稳压器前面的DC/DC变换器或者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也不少,输出电压、最大负载电流、最小压差、静态电流以及功耗等等。  

LDO和DC/DC的抉择

众所周知DC/DC转换器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大电流输出、小静态电流。随着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不少新型的DC/DC转换器仅需要几只外接电感器和滤波电容器即可。美中不足的是这一类电源控制器的输出脉动和开关噪声偏大,成本也相对偏高。LDO需要的外接元件也不多,一般只需要一到两个旁路电容即可。相比DC/DC器件,LDO压降低、噪声低、成本也更低。   二者因为工作原理的不同,从效率上来说,DC/DC的效率会普遍的高于LDO。如果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很接近,那么LDO稳压器也能达到很高的效率;但如果并不接近,压降太大,消耗在LDO上的能量会增加不少,影响效率,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开关型DC/DC了。   效率只是一方面,DC/DC因为开关频率的原因,电源噪声会很大,而且远比LDO大得多。一旦涉及比较敏感的模拟电路,这时候就有必要牺牲效率来保证电源的纯净。尺寸也是在二者之间权衡时需要取舍的,DC/DC需要的外围器件例如电感、二极管、电容自不用说,有的还会需要MOSFET,在外围器件的选择上比LDO复杂了太多同时尺寸也会更大。  

旁路电容与LDO相辅相成

上面说到,LDO需要的外接元件也不多,一般只需要一到两个旁路电容即可。虽然简单,但是旁路电容却十分重要。旁路输出电容自带的寄生等效串联电阻(ESR)会直接影响LDO控制环路的稳定性。  

噪声

(超低压降稳压器,TI)   寄生等效串联电阻(ESR)在LDO环路中添加一个零点的同时引入一个极点。当旁路电容寄生等效串联电阻较高时,会将零点转移至较低的频率,增大环路带宽导致极点增加更多的相移造成环路不稳定,表现为LDO产生振荡。LDO可以与很多小型的陶瓷电容配合使用,前提是这些电容的寄生等效串联电阻(ESR)足够低。一般为了保证LDO控制环路的稳定性,电容至少1µF且寄生等效串联电阻最大不超过1Ω。   另外输出电容会影响调节器对负载电流变化的响应,因为控制环路的大信号带宽有限,输出电容需要能够提供快速瞬变所需的绝大部分负载电流。因为电容可采用的电介质各不相同,其特性在直流表现上也不尽相同。有些直流偏置特性不佳的电介质就不适合与LDO一起使用。  

噪声如何抑制?

LDO的噪声来源分为内部噪声与外部噪声,内部噪声可能来自电路的带隙基准源、放大器以及晶体管。器件这一部分抑制噪声通常不会表明在器件手册中,数据表中的PSRR是LDO抑制来自输入的外部噪声能力。  

噪声

(超低噪声LDO设计,ADI)   为了抑制这种内部噪声,如果选择降低误差放大器的带宽,这样虽然可以有效地降低带隙基准源的高频噪声,但是降低的带宽一定会使LDO的动态性能降低。如果不希望LDO的动态性能降低,可以在带隙基准源和误差放大器之间加低通滤波,也可以在反馈电阻上增加前馈电容。   外部噪声的抑制更多的需要LDO在内部设计上做文章,也可以通过增加额外的滤波器/旁路电容来减小噪声。不过考虑到增加额外器件会增加成本与体积,合理且灵活的内部设计更重要一些。  

小结

用于模拟和射频负载的LDO一般看重低噪声和高电源抑制能力,器件需要能够抑制住上游电源和下游负载的噪声,而且自身不增加噪声。这和模拟器件对噪声更敏感有关。而LDO用于数字负载尤其看重功耗,对噪声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为了响应软件导致的负载变化而发生的时钟频率变化对LDO的负载调整能力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需要注意。   总的来看,如果DC输入电压是由经整流的AC电源提供,那么标准稳压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毕竟成本低而且负载电流大;如果需要低功耗的精密输出电压,那LDO无疑是更合适的选择。  

噪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