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笔者花了好多天的时间,计划从多个方面对串口驱动做个比较。下面就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个对比测试。
1. 工作模式对照
2. close open 测试
3. poll 发送测试
4. flush 支持测试
5. 非阻塞收发测试
6. 阻塞收发测试
7. 回环测试数据丢失率
其它未测试项:stream 支持,因为 v1 v2 只有 poll 模式支持, serialX 可以全模式支持,这一项未进行对比。
- rt-thread 4.1.0
- STM32F429-ATK-APOLLO
- 串口收发缓存均设定 128 字节
版本 | poll收发 | 阻塞/非阻塞 | 驱动层缓存 | DMA支持 | STREM 支持 |
v1 | Y | - | - | Y | 仅poll |
v2 | Y | * | Y | Y | 仅poll |
X | Y | Y | Y | Y | 全模式 |
> \* v2 对阻塞概念的认识,仅认为是降低 cpu 耗用。
测试过程:
1. 先用 poll 模式打开,打开失败直接返回;成功输出 "POLL modeopen opened\n" 。
2. 输出 "CLOSE & REOPEN\n" 。关闭串口设备,再用中断收发模式打开,打开失败直接返回;成功输出 "INT mode opened\n" 。
3. 最后循环关闭打开 1百万次。打开失败直接返回。
4. 测试通过,使用 poll 模式打开串口设备,并输出 "REOPEN successfull\n"。准备进入下一项测试。
版本 | v1 | v2 | X |
测试结果 | 通过 | 通过 | 通过 |
用 poll 模式打开串口,发送若干数据。
版本 | v1 | v2 | X |
测试结果 | 通过 | 通过 | 通过 |
如果没有 flush ,驱动缓存的数据可能没有完全输出到外设,这个时候 close 设备可能出现丢失部分数据。
使用 flush 的目地就是保证驱动层缓存数据完全输出到外设,之后对设备的任何操作不会影响之前的数据。
版本 | v1 | v2 | X |
测试结果 | 不支持 | 不支持 | 通过 |
> 因为 v1 不支持非阻塞发送,也没有驱动层缓存,write 总是把最后一个字节写到串口移位寄存器后才返回。所以 v1 不会出现丢失数据的现象。
> v2 在这一环节的表现和 v1 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猜猜原因是啥。
**注:本部分为了测试 flush 特性有效性,因此 X 出现 close 的时候出现丢数现象。使用版在 close 设备的时候应该强制 flush 一下的。**
使用中断非阻塞模式打开串口设备,发送 10k 左右数据量,同时测量一下时间。
数据量 | v1 | v2 | X |
102400 | 102400 / 9762ticks | 102400 / 8863ticks | 102400 / 8863ticks |
10240 | 10240 / 976ticks | 10240 / 876ticks | 10240 / 876ticks |
128 | 128 / 12ticks | 128 / 11ticks | 128 / 11ticks |
这部分测试大体上符合预期,因为有缓存,v2 和 X 先把数据放到缓存中就返回了。这样可以减少发送等待时间。
数据量 | v1 | v2 | X |
102400 | 102400 / 9762ticks | 102400 / 8902ticks | 102400 / 8866ticks |
10240 | 10240 / 976ticks | 10240 / 890ticks | 10240 / 884ticks |
128 | 128 / 12ticks | 128 / 11ticks | 128 / 11ticks |
> v1 在非阻塞和阻塞两种模式下的表现是一样的,因为它没有阻塞概念。
>
> v2 耗时比 v1 少,这是在预料中的,但是,它还是比 X 多了几个 tick 。这也是上文中工作模式对照部分对它的阻塞/非阻塞特性加 \* 的原因。
特别测试,当每次写小于串口驱动层缓存大小的数据时,
数据量 | v2 | X |
16 | 1ticks | 0ticks |
32 | 5ticks | 0ticks |
128 | 11ticks | 0ticks |
为什么出现了和上面表格不一样的结果,因为这次测试,每次写之前有个 1s 延时,保证串口缓存是空的。**当串口缓存大小是 N 前提下,每次 write 小于等于 N 数量的数据应该可以直接写到缓存,并立马返回!**所以,对于 X 来说耗时就是 **0**。
这个很重要,**当我们用串口调试程序,需要打印一些信息的时候,又不希望因为串口输出数据影响到其它业务的时序,或者,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串口输出数据而影响其它程序执行时序**。
使用阻塞模式打开串口设备。这次通过串口调试助手以 20ms 的定时间隔,发送 384 字节数据。
版本 | v1 | v2 | X |
丢失率 | 671144 / 556848/17.03% | 1208816/1070464/11.45% | 2390800/2390800/0% |
> v2 在这一步表现很差,第一次,笔者应用层缓存是 512 字节,想 `rt_device_read(uart, -1, recvbuf, 512);` 发现 read 不到任何数据,read 也不阻塞了,而是总能返回,单步进去看到,但接收的数据大于驱动缓存的时候,驱动拒绝处理,直接返回0!!!v2 的缺陷之一。
>
> 鉴于以上原因,之后改成 `rt_device_read(uart, -1, recvbuf, 128);` 应用缓存和驱动缓存大小相等。
>
> 手动单次发送,一次发送 344 字节数据(多于驱动缓冲大小),接收 256 字节,再次发送,接收 384 字节,第三次发送接收还是 256 字节,第四次又变成 384字节。
即便考虑到 v2 的上述缺陷,最多有 127 个字节数据被“滞留”串口驱动缓存里未及时返回。也弥补不了上述丢失率!
很遗憾,v1 只支持 DMA 接收不支持 DMA 发送(估计以后也用不上 v1 了),由以上对比测试我们发现 v2 和 v1 很类似,在测试 v2 DMA 接收发送时也发现总体效果和使用中断没多少差异。
X 的表现如何呢?等待您的发现!
> 遗憾的是,笔者对 STM32 的 HAL 极其不熟悉,又极其不想用 HAL 。花了很长时间想自己通过寄存器配置实现,最终没成功,还是放弃了。
>
> HAL 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几乎可以适配 STM32 所有系列芯片。但是,HAL 不是为 OS 而生的 `#error "USE_RTOS should be 0 in the current HAL release"`,在 OS 上用终究有可能遇到失锁的问题。
>
> 使用 HAL 还有个小小的瑕疵,那就是 `is_dma_txing` 判断变得不友好,无奈之下,笔者在 `struct stm32_uart` 中添加了个 `rt_bool_t dmaTxing;` 变量 —— ”HAL 中 gState 和 RxState 已经够多了“ 。算是目前的一个小遗憾吧。
最后,依旧公开测试代码,本次测试使用的代码可以在 [serialX]( https://gitee.com/thewon/serialX ) 仓库找到。近期,笔者也会将 serialX 提交到 rt-thread 主仓库。
提前预告,下次我们来聊聊 serialX 在做控制台串口时遇到的问题已经解决方案(包括使用中断 DMA 收发模式打开的串口设备)。
相关文章:
rt-thread 驱动篇(一) serialX 框架理论
rt-thread 驱动篇(二) serialX 理论实现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