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伴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基于原有优势的用工成本和资源成本,靠放大规模获取利润的扩张模式正在消失,若还是抱残守旧,必然被市场淘汰。
为了应对变化,很多中小型印刷企业在一些诸如色标检测等劳动强度大、重复率高的工位都尝试引进机器人代替人工,智能印厂的基础正在慢慢形成。
"智能印刷"是如何实现印刷的?
智能工厂好比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它所得到的指令就是印刷制作出一个出色的产品。接到印刷样品色彩信息指令之后,智能中心自动匹配纸张的白度和克重,纸张进入准备状态。印版车间根据指令使用CTP输出印版,印刷车间根据印刷机的性能、印刷色域以及印刷效率进行匹配,上机印刷,通过色标进行在线质量监控,印后加工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加工工艺,通过颜色传感器分配印张到覆膜、模切、配帖、装订等工序,全程无人工干预,只有人工辅助。
综上所述,如果让一个工厂智能起来,光有各个工序的自动化是不够的,就像人没有灵魂。因此在加工流程中引入色标因子,通过颜色传感器形成智能印厂的视觉系统,通过系统优化实现智能印刷。
印刷色标在智能印刷中的重要性
印刷色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早色标是用来检测胶片的 密度和相纸上图像的色彩。对印刷色标的定义各个国家存在着差异,比如有 定义称色标是用来检测印刷质量的条状样品,可以检测胶印网点扩大、重 影、套印精度等参数。
如何让色标成为智能印厂的灵魂?
常见的解决办法就是扩大印刷色标的使用范围,拓展色标在印品加工流程中的新功能。对比曾经的目测法,印刷技术的进步,印刷设备的自动化,各个工序融入色标检测变为可能。
举例来说,印前制作从“铅与火”转换成“光与电”,印前色彩管理到模拟成品打样,色域由大到小。随着VR技术仿生视觉的发展,印前虚拟打样必将成为现实。基于印刷色标的色彩管理系统在确定样品之后,色彩信息随即被保留。而人类对色彩的感觉因人而异,表现在融入个人感情的视觉系统对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感受不一。
智能印刷基于色标传感器提取到的颜色信号,依据电子信息进行标准化、 统一化、高效的生产。印后加工过程只需在印张上注入相应的色标信息,实现印张在工厂内智能化传送到相应的印后加工工序。
智能印刷时代,色标已经不仅仅是色彩监测的工具而是连接整个印刷流程的桥梁,我们需要对传统的色标重新设计、重新定义、赋予新能。
阿童木CL3色标传感器
”颜色+光强度”双模式检测功能,更稳定可靠!
阿童木CL3色标传感器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中的颜色传感器,其内置RGB三色光源颜色模式与色标模式,在检测边沿无背景或无物体的临界位置下也不会误输出,检测更加稳定可靠;光点尺寸约1.5*7mm(23mm检测距离),满足多样化检测距离的需求;设备响应时间小于200μs,能满足主流包装产线需求。高精度的颜色检测性能,杜绝错检出现。
智能印刷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 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 方式。其目的是优化制造资源,提高商业价值和安全,减少浪费,满足客户的交付质量要求。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