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在锂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缓冲作用

描述

中空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纳米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Si在锂化过程中可产生约300%的体积变化,中空Si/C核-壳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Si的体积膨胀不会将外部碳壳胀破,起到对Si体积变化的缓冲作用,保证了SEI膜的稳定。

制备中空结构的方法主要有模板法、乳液聚合法和自组装法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牺牲模板来制备中空结构。Li等采用模板法在空气中煅烧直径50nm的Si颗粒,在其外表面氧化出一层SiO2,随后对其进行包碳处理,最后用氢氟酸去除中间的SiO2层,获得中空Si/C核-壳结构,如图1所示。Si@Void@C经过60个循环比容量为762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97.2%,明显优于无中间空隙的和Si@SiO2@C和Si@C材料。

SiO2

图1 中空硅碳核-壳结构合成示意图

氢氟酸是最常用的刻蚀SiO2模板的腐蚀剂,但是强烈的渗透和腐蚀性限制了它的大面积使用。Huang等[2]在不使用氢氟酸的前提下,利用软碳源聚苯乙烯(PS)和硬碳源聚苯胺(PANI)在碳化过程中的收缩率不同,直接碳化收缩制备了一种中空Si@C@void@C核-壳结构,如图2所示。电化学测试显示,在1A/g的大电流密度下,该结构经过500次循环比容量基本未发生衰减,保持在630mAh/g。该方法不仅限于使用PS和PANI进行包覆,任意两种碳产率差别较大的碳源均可采用该方法制备中空核-壳结构。

SiO2

图2 合成硅@碳@空隙@碳示意图

Wang等[3]采用同轴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管状中空Si/C核-壳结构,如图3所示。内部流体采用Si粉和矿物油混合,外部流体采用大分子聚丙烯氰溶液。将制备好的电纺纤维浸泡在正辛烷中12h脱去矿物油就得到了内含Si颗粒的中空纤维,后续碳化即可制备管状中空Si/C核-壳结构。该管状中空Si/C核-壳结构在0.5C电流下经过80次循环,比容量保持在1300mAh/g,当电流增加到3C时,可逆比容量依然保持在700mAh/g。

SiO2

图3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管状中空Si/C核-壳结构示意图

Zhao等以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法(ICPE),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一种CNT/SiNT/CNT/AAO自支撑材料。中空的管状结构起到了缓冲硅体积变化的作用,外部的碳层可以充当集流体的导电层,内部碳层使形成的SEI膜更稳定,面电容高达6mAh/cm2,首次库伦效率高达90% 。

原文标题:锂电负极专题:硅碳材料改性之中空核-壳结构!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