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能源,共创美好未来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想想过去 50 年来我们不得不应对多少人为灾难——切尔诺贝利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可能更严重的问题: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发展速度使其比以往任何灾难都更加危险和狡猾。尽管许多学者已经使用预测模型来预测它们,但它的后果已经被感受到了几十年。其后果正在加剧、加速和侵蚀我们生态的基础。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极端天气将成为常态,对我们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并导致整个物种灭绝。不仅如此,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人口流离失所,导致政治不稳定。

onsemi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Hassane El-Khoury在 PowerUP Expo 的开幕式上指出,科学方面的数据证明了进化如何越来越令人担忧,以及需要做出的重要决定。

“作为技术社区和创新工程师,我们的责任是采取行动做某事,”El-Khoury 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 CO 2的最大贡献者排放,约占全球排放问题的 83%。仅这些市场就排放了数十亿公吨。但是假设您分析这些行业对我们环境的贡献的碳足迹。在那种情况下,你会发现,如果我们保持不变,什么都不做,到 2030 年,预算——也就是我们都认为要保持的 1.5˚C 的门槛——将被超过。如果你认为 2030 年太遥远,从现在起已经是八年了——甚至连我们熟悉的汽车的设计周期都没有。因此,在 2030 年,我们今天采取的行动以及我们今天正在开展的项目将有助于我们保持竞争力。”

能源

图 1:脱碳之路要求我们从 2020 年到 2050 年改造能源和土地使用系统。(来源:onsemi)

能源

图 2:关注 2020 年至 2050 年的移动性转变(来源:onsemi)

能源的未来

“我们是解决方案,”El-Khoury 说。“我们如何实施这个解决方案来服务于我们关注的共同利益?我们不仅对个人负责,而且对组织和我们工作的公司、家庭和个人生活、消费方式以及我们对提供给我们的能源负责的方式都负有责任。”

能源、交通和制造等工业领域对环境成功至关重要。需要在各个领域进行中断以减少、控制和管理排放问题。我们必须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赖。“不仅因为这样做符合道德规范,还因为可再生能源丰富且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El-Khoury 说。“然而,在减少 CO 2方面,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电动汽车的引入将有助于减少排放,但获取能源的基础设施,以及制造电动汽车的整个过程,都必须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缺乏广泛的充电基础设施将阻碍电动汽车的普及。如果我们不创造可再生能源,电网将无法处理庞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使用来自电网本身的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能量来分配它是减少这种依赖的方法。而从充电的角度来看,以大功率充电为重点,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缩短到30分钟以内,将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从而减少对内燃机的依赖。

“我们需要通过启用围绕电动汽车的所有这些技术来加快步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所谓的里程焦虑,”El-Khoury 说。

根据 El-Khoury 的说法,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与两条路线有关。一是通过能效架构和平台降低能耗,二是改变为这些高效平台提供动力的能源。“因此,我们必须尽量减少消耗并改变我们的能源来源,”他说。“只有当我们两者都做时,我们才会开始朝着更光明的未来迈进。”

根据 El-Khoury 的说法,这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循环,从可再生能源(包括存储)开始,到智能工厂和自动化、基于云的能源(为云中的所有内容和智能提供动力)和电动汽车的移动性(包括先进的安全性)以提高车辆电气化、充电、电动汽车部署和基础设施的效率。“只有在所有这些组件之间建立平衡时,你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El-Khoury 说。

从 5G 能源和云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加快数据中心部署的步伐,减少无法与数据中心复杂性成比例增加的能源需求。多年来,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必然会增加。因此,以更有效的速度扩展能源是一条重要的道路。“我们的重点是提供高效的智能电力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和效率来减少消耗,从而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对排放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巨大的影响,”El-Khoury 说。

“我们不能对这样一个事实视而不见,作为实现这一使命的所有这些伟大技术的生产者,我们不对我们如何创造它们负责。我们必须解决当今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通过减少和转换来领导和管理我们的运营。为了实现我们的使命,我们将在 2040 年实现碳中和。只有到那时,我们才会为能够提供智能解决方案而感到自豪,这些解决方案使每个人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他们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消费者这些技术。”

能源



审核编辑  黄昊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