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微量添加剂如何改变EC的分解路径以及相应的CEI构筑
锂电联盟会长
2022-07-29
3700
分享海报
锂电联盟会长
921 文章
670.5w阅读
752粉丝
+关注
描述
提高钴酸锂充电电压,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但是,一旦高于4.6 V,会面临严峻的高压挑战(正极结构畸变、电解液持续氧化分解,Co shuttle导致的负极衰败),构建有效的正极/电解液界面膜(CEI)是解决高压问题的有效策略。通常情况下,常用的碳酸脂溶剂(EC)会形成不够有效的多孔CEI,在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持续氧化分解使得CEI加厚(极化增大)、HF以及HF引发的Co loss 问题加剧。基于此,发展出了局部高浓/氟代共溶剂策略,本质在于通过改变Li
+
溶剂鞘结构,用盐阴离子或F代溶剂分子来替代EC的氧化分解,以构筑氧化稳定性高的CEI。微量添加剂不同于它们,由于添加剂用量少,其氧化分解产物不可能主导CEI成分,因此,添加剂不是作为替代EC氧化分解的牺牲剂,而应当起到诱导其分解的作用。然而,关于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微量添加剂究竟是如何改变EC的分解路径以及相应的CEI构筑?
【文章简介】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乔羽课题组,联合郑建明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王雪峰教授,在高压钴酸锂体系中引入微量添加剂(简称SPTF),
通过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首次验证了微量添加剂能抑制EC脱氢
,并且,采用一系列表征(in-situ XRD, sXAS, AFM, HRTEM, NMR, cryo-TEM)证明微量添加剂在调控EC脱氢的同时构筑了更有效的CEI(薄、坚固、稳定),改性后的CEI能抑制Co shuttling、有效缓解负极衰败,最终实现了性能优异的高压钴酸锂软包全电池:
250 Wh/kg的石墨软包在200圈后仍有99%的容量保持率;270 Wh/kg的SiO采用全极耳技术,实现3 C高倍率,4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0%
。该成果以“Tailoring Electrolyte Dehydrogenation with Trace Additives: Stabilizing the LiCoO2 Cathode beyond 4.6 V”为题发表在
ACS Energy Letters
上。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乔羽教授、郑建明教授、中科院王雪峰教授;厦门大学严雅文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1. 添加剂设计&钴酸锂半电池电化学性能
加了添加剂的钴酸锂半电池,1 C充1 C放电时, 300圈后容量保持率70%;1 C充2 C放电时,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8%。相比之下,base电解液在较早阶段就发生了跳水。长循环中,放电容量衰减可能与正极结构畸变、负极衰败、或不稳定的界面膜导致,但库伦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来自不稳定的界面膜,从两者库伦效率的差异性也能说明添加剂提高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
图1 (a, b) 不同充电截至电压时的能量密度差异;(c)LSV曲线,SPTF添加剂化学结构式;(d-f) 钴酸锂半电池电化学性能。
2. 电解液氧化脱氢过程
电解液的氧化脱氢过程是构筑CEI的初步及关键步骤,这一过程发生在电极表面,很难通过XPS、TOF-SIMS等高真空表征手段去探测(对电极片的洗涤会冲洗掉脱氢产物)。基于此,我们采用了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刚拆解下的未洗涤电极片进行表征,并重点关注这些区域(C=O,C-O-C, C-O,F-P键伸缩振动)。
C=O,C-O-C, C-O谱图显示循环后的电解液都发生了蓝移(即向高波数移动),这和EC的脱氢有关,而加了SPTF添加剂相比于base电解液的蓝移程度更小,说明添加剂能抑制EC脱氢,这一结论也通过了DFT计算进行验证。在F-P谱图中,同样发现加了添加剂的蓝移程度更小,说明锂盐水解程度更少,因为蓝移意味着P和F配位更少 (生成水解产物五氟化磷、三氟氧磷)。
图 2 (a-c) 循环后的LCO正极表面的DRIFT谱图,以及脱氢的、锂离子结合的碳酸脂溶剂分子(EC、DEC)的FT-IR计算谱图;(d)SPTF添加剂在碳酸脂溶剂中的作用机制。
3. 添加剂改性的CEI的成分、形貌、机械性能
通过不同刻蚀深度(0、20 nm)的软线,以及TEM、AFM、浮充验证了SPTF添加剂有助于形成更薄、更坚固、更稳定的CEI膜。
图3 (a-d) 不同刻蚀深度(0、20 nm)的Co L-edge、O K-edge sXAS 谱图;(e, f)循环后的钴酸锂的TEM表征;(g-i)循环后的钴酸锂的AFM表征;(j)4.65 V 浮充测试。
4. 添加剂对钴酸锂正极的影响
首圈充放电的原位XRD中,充电至4.65 V处,发现base电解液中的LCO的H1-3相更少,脱锂量更少,相同充电容量的条件下,说明电解液氧化分解贡献部分更多。O3/H1-3相变通常被认为是不利相变,但事实上,H1-3相变是4.6V以上脱锂过程的必然产物,真正导致结构畸变的应该是Co
3
O
4
尖晶石相的积累。
硬线是探测Co-O和Co-Co共价结构的有利工具,对充电到4.65 V的钴酸锂正极片进行表征,近边显示,base和含有添加剂的电解液中,Co的价态区别不大;拓展边显示,有添加剂的Co-O配位数更接近6,说明保持更多CoO
6
层板。通过XRD、Raman、HRTEM都显示,含有添加剂的LCO正极经过长循环后的结构保持得更好。综上,加了添加剂后,虽然O/H相变更多,但层状结构保持得更好。
图4 (a, b) 首圈原位XRD,4.65 V处(003)峰的拟合分别代表O3和H1-3;(c-e) Co K-edge sXAS的近边、拓展边,拟合出的Co-O配位数越接近4,说明Co
3
O
4
尖晶石越多,越接近6,说明CoO
6
层状结构越多;(f, g)长循环后的钴酸锂的HRTEM图像。
5. 负极上的Co shuttle以及电解液还原分解
长循环后,base电解液中半电池的锂片腐蚀更明显。ICP结果显示,加了添加剂后,Co loss被大大抑制。
EC脱氢会产生水,引发LiPF
6
的水解从而产生HF,而HF会加剧Co溶解,shuttle到负极来的Co会催化电解液的电化学还原。从重水萃取液态核磁结果来看,
19
F谱中,base电解液中的HF、锂盐分解产物PFxOy更多,和ICP结果对应,说明添加剂抑制EC脱氢,使得HF以及HF导致的Co溶解问题被缓解;
1
H谱中,base电解液中EC的电催化还原产物LEDC、LEMC更多,说明shuttle到负极的Co导致的电解液还原分解更严重。
从循环后的锂片的冷冻电镜图像可发现,Base电解液中SEI的主要是无定形的有机组分,含有添加剂的SEI中无机组分(LiF、Li
2
O、Li
2
CO
3
)更多,说明加了添加剂后,负极的副反应被抑制。
图5 (a) 循环后的半电池中的锂片;(b)对溶解在电解液和沉积在锂负极上的Co的ICP测试;(c, d) 重水萃取的液态核磁的
19
F、
1
H谱;(e, f)循环后的锂负极的冷冻电镜图像。
6. 全电池性能
LCO/Gr扣电全电池中,20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83%;
1 Ah的LCO/Gr软包电池中,能量密度达到250 Wh/kg,200圈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9%;
1.46 Ah的LCO/SiO软包电池中,采用全极耳技术,实现3C高倍率,400圈后容量保持率80%。
图6 (a) LCO/石墨扣电全电池;(b)1 Ah的LCO/石墨软包全电池;(c)1.46 Ah的LCO/SiO软包全电池。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全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光谱
傅里叶变换
正极电解液
手机“
添加剂
”需规范
2011-05-04
0
食品
添加剂
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2007
2008-12-25
1122
食品
添加剂
使用手册
2009-02-19
958
饲料
添加剂
原料的生产方法
2009-03-30
6232
银类
添加剂
对降低MH/Ni电池内压的研究
2009-07-09
588
机油
添加剂
的使用问答总汇
2010-03-10
443
机油
添加剂
,机油
添加剂
是什么意思
2010-03-10
1403
最近10年铅酸电池
添加剂
研究概况
2011-02-22
759
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添加剂
的研究及相关的六大种类介绍
2017-09-27
1309
食品
添加剂
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2021-07-22
1078
食品
添加剂
检测仪的功能介绍
2021-07-30
514
食品
添加剂
检测仪
改变
传统快检方式
2021-09-22
362
不同
添加剂
(FEC、VC、CEC)电解液对电池性能影响!
2023-03-29
12465
新型钾盐
添加剂
调控碳酸酯基电解液溶剂化实现锂负极的有效保护
2023-04-07
1739
食品
添加剂
检测仪器的技术参数及应用领域
2021-03-09
620
全部
0
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发送
登录/注册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