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是实现零排放目标的关键

今日头条

1113人已加入

描述

零排放是许多国家愿意到 2050 年实现的目标,并且已将投资分配给储能公司以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拜登政府任命曾担任美国国家储能协会 (ESA) 首席执行官的 Kelly Speakes-Backman 为美国能源部高级领导团队,认识到储能作为清洁能源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未来。

在接受电力电子新闻采访时,Zinc8 Energy Solutions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on MacDonald 告诉我们为什么储能是我们世界现代能源生态系统的核心,并描述了实现弹性、高效、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电网的重要性。 Zinc8 Energy Solutions开发了使用锌和空气作为燃料的电池技术,并正在与纽约政府合作进行各种安装。“我们的技术解决了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麦克唐纳说。

 

储能

罗恩·麦克唐纳

能量存储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可以平衡电能的可变性,从而平衡整个系统的效率。除了存储容量之外,关键因素是它们对信号的响应速度。

储能

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在未来几年急剧增长,政府现在的目标是“净零”排放。随着分布式发电变得越来越普遍,电网将需要越来越灵活。储能系统可以成为确保这一点的关键工具,因为它们允许根据电网需求调整生产,避免因过载或发电造成的中断(例如不稳定的电压水平或频率):这也使管理成为可能更大或更小的网格部分更加灵活和高效。

为了避免停电,通过将传统发电站(例如联合循环发电站)或更具可编程性的可再生能源(例如水力和地热能)产生的能量馈入电网来补偿电力。现在可以通过电池的开发迈出最后一步,它可以在生产高峰期(刮风或晴天)储存能量,防止能量流失,并在需要时将其供电回电网。

储能可以节省电力并在以后提供,支持电网并减少温室气体 (GHG) 排放。储能可以通过抵消对排放污染的发电厂的需求来补充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市场研究未来。预计在预测期内(2019-2026 年),储能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0%,从而降低成本并增加需求。

 

 

锌八技术

借助具有成本效益的储能解决方案,清洁能源变得可靠且可按需提供。该系统由三个主要部件组成:一个是锌蓄热器,另一个是燃料储罐,第三个是燃料,它吸收锌颗粒和空气来发电。

该公司已获得可充电存储系统的专利,该系统以锌颗粒的形式有效地存储能量,并且不包含任何传统的高成本材料,如锂、钒或钴。该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实验室实验可达200 Wh/kg以上)和低生产和处理成本;因此,它允许以较低的价格进行存储,并且可以在广泛的可扩展应用程序中实施。

Zinc8 Energy Solutions 的锌空气液流电池是一种储能解决方案,旨在为微电网和公用事业的各种长期应用提供服务,采用模块化架构,可从 20 kW 到兆瓦级。

“如果你看看锂,如果你看看各种锂离子技术中的所有东西,其中一些非常奇特,它们很稀有,有镍、钴,还有所有这些东西都没有过剩,但在商业上,在供应方面。因此,随着这种加速,我认为供应方面将面临挑战。另一方面,锌非常丰富,价格非常稳定,我们没有任何问题。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锌。它是 100% 可回收的。麦克唐纳说。

 

 

零排放目标

纽约的环境政策及其气候领导和社区保护法案旨在到 2040 年实现其电力部门的脱碳。政府预计能源储存在不久的将来至关重要,而州长安德鲁·库莫 (Andrew Cuomo) 提出的法案包括一个目标到 2030 年达到 3GW 的存储容量,旨在支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纽约电力局 (NYPA) 是一个公共电力组织,为美国大部分州的电力负荷提供服务,也确认了其对具有成本效益的清洁能源的承诺,这将使 NYPA 到 2035 年实现零排放电力。

“我们仍在与纽约电力管理局合作,到 2022 年在纽约州北部开发电池。这将是我们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系统,功率为 100 千瓦,1.1 兆瓦时。大流行已经减慢了一些运营的速度,但我们的工作进展顺利,”麦克唐纳说。

他补充说:“美国政府已承诺提供超过 3 万亿美元的资金来绿化我们的电网。他们还承诺加速淘汰内燃机。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存储领域的投资机会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你看看实现他们的目标所需的可再生能源数量,这是惊人的。要使其经济,您不仅需要可再生能源,还需要低成本的长期储能。”

技术演进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结合,是实现零排放目标的良好基石,但这并不是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来抵消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到 2050 年实现零净排放的目标意味着经济的完全脱碳,包括对难以摆脱化石燃料的污染最严重的行业进行工业转型。这一当务之急是无法消除的,如果没有大量的努力、投资和创新,也无法实现。


审核编辑 黄昊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