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单片机的几大误区

控制/MCU

1890人已加入

描述

MCU是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它的成本在总成本中不一定占很大的比重,但是他的开发投入往往是比较大的。一旦为产品选定一颗MCU,产品投入市场后,甚至是产品开发后期再想转换到另外的型号往往是比较难的。所以工程师在选用一颗MCU的时候往往比较慎,常常反复比较,斟酌很久后才下决心选定一颗。即使如此,工程师在产品投产后叫苦连天的情况却也不少见。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在选用产品的时候往往陷入一些误区,对MCU选型有一些误解。比如:

1. 选产品就要选新推出的产品。

就像买车,买手机一样,很多同学都喜欢赶时髦,喜欢追厂家新推出的产品。尤其是厂家也往往大力度宣传新产品的各种优点。但是久经考验的同学可能都知道,太新的产品往往容易存在Bugs。虽然芯片在正式大批量投入市场前,厂家都会找一些 Alpha 客户对芯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但这也很难保证没有一点儿问题。大家都知道软件业有句公理:凡是大的软件都存在Bug。硬件特别是越来越复杂的硬件又何尝不是呢。这可不是我信口瞎说,咱说话可得有根据。看一看官方的 ERRATA 是不是吓一跳!

什么?你居然没听说过这个。别伤心,我也是工作好多年后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的,哈哈 :)

厂家或代理商从来不会主动把这个东西给人看。但这个东西确实都挂在官网上,只是很多人不注意罢了。不同的MASK是同一个型号不同的版本。不幸就有客户到了产品投产到市场才发现问题的,一怒之下要告芯片厂商。你看,又是没有好好看文档。文档里一般都会说明:自己买,自己玩儿,玩儿砸了别找我。大意就是这样。

2. 市场上很流行的,大家都在用的就是好的。

想起一个小笑话。说泰坦尼克号快沉的时候,大副劝说乘客弃船。第一个碰到个德国人,大富以专业不容置疑的神情说:先生,您也看到了,我们的船速有18节,以65.5度角撞上这足有5米高的冰山,超不过30分钟肯定要沉没了。德国人拿出计算器一阵狂算,随即纵身跃入冰冷的大海。又碰到一对儿法国情侣,大付温柔的说,两位看啊,今天的月色可真是浪漫,洒在深蓝的大海上,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投入她的怀抱呢。“être d’accord”,法国人也跳入海中。第三是个美国人,大付说,听说离此地不远有人发现过一个富含金矿的小岛,可现在海水真是太冷了,说不定还潜藏着鲨鱼。。。,大付还想说什么。美国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大付又碰到某国人,很着急的说,你看,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这些人都纷纷跳海了。。。没等大付再说下去,某已一跃入海。。。

3. 贵的产品一定比便宜的好。

这正应了一句电影台词:但求最贵,不求最好。

芯片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采用的老工艺,单位成本降不下来。冷门产品,用的人少,单价也降不下来。有的时候产地不一样,东西是一样的。有时候确实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比如有的用金线邦定,有的用铜线。金线质量肯定好,但是为了良品率提高几十个ppm, 价格上升20%是不是划得来呢。

4. 大公司的产品一定比小公司的好。

大公司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可靠的供货能力,可是也时不时有不太靠谱的芯片推出来。比如某知名大公司收购 L 公司后推出的 ARM 系列芯片,Flash 下载个几百次就挂掉了。又比如另一个以品质著称的知名大公司,在产品采用新工艺后,动不动就短路,甚至客户产品冒烟儿的情况,想想也是叫人冒冷汗吧。

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产品,还有一个要考虑的是芯片的用量,如果没有几百k美金的用量,在技术支持和供货上是很难得到好服务的。甚至在缺货的时候小客户是不是还要牺牲一下呢。如此还不如找家小些的公司。

5. 如果产品需要低功耗,就找手册中标称电流最低的产品。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对产品的功耗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各厂家都极力宣传自己芯片的低功耗性能。在手册中一般都会标出在一定电压和工作频率下的电流值。是不是我们选一个最低的就可以了?这一定要结合自己产品的特点,比如产品大部分时间休眠,一小部分时间运行,那我们还要看芯片的休眠电流,还有从休眠模式下唤醒所需要的时间。芯片的运行速度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比方说,运行控制和逻辑指令,RISC 指令的 MCU 比较好。要是运算比较多,CISC 指令集的 MCU 会较好。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