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过孔技术详解 PCB走线的阻抗设计

PCB设计

2545人已加入

描述

今天我们来聊聊PCB几个常见的技术。如果看完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扫描文末的二维码加入工程师交流群,跟行业大佬一起交流探讨。

01 PCB过孔技术

过孔一般又分为三类:通孔、盲孔和埋孔。

通孔:这种孔穿过整个线路板,可用于实现内部互连或作为元件的安装定位孔。由于通孔在工艺上更易于实现,成本较低,所以一般印制电路板均使用。

盲孔:指位于印刷线路板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与孔径通常不超过一定的比率。

埋孔:指位于印刷线路板内层的连接孔,它不会延伸到线路板的表面。

过孔

高速PCB中过孔的影响:

高速PCB多层板中,信号从某层互连线传输到另一层互连线就需要通过过孔来实现连接,在频率低于1GHz时,过孔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连接作用,其寄生电容、电感可以忽略。

当频率高于1 GHz后,过孔的寄生效应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就不能忽略,此时过孔在传输路径上表现为阻抗不连续的断点,会产生信号的反射、延时、衰减等信号完整性问题。

当信号通过过孔传输至另外一层时,信号线的参考层同时也作为过孔信号的返回路径,并且返回电流会通过电容耦合在参考层间流动,并引起地弹等问题。

02 PCB的阶数

一阶板:一次压合即成,可以想像成最普通的板。

二阶板:两次压合,以盲埋孔的八层板为例,先做2-7层的板,压好,这时候2-7的通孔埋孔已经做好了,再加1层和8层压上去,打1-8的通孔,做成整板。

三阶板:比上面更复杂,先压3-6层,再加上2和7层,最后加上1到8层,一共要压合三次,一般厂家做不了,成本较高。

03 PCB的叠层结构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

1. 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

2. 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

对于如何选择设计用几层板和用什么方式的叠层,要根据板上信号网络的数量,器件密度,PIN密度,信号的频率,板的大小等许多因素。这些因素我们要综合考虑,信号网络的数量越多,器件密度越大,PIN密度越大,信号的频率越高的设计应尽量采用多层板设计。为得到好的EMI性能最好保证每个信号层都有自己的参考层。

04 PCB走线的阻抗设计

线路板中的导体会有各种信号的传递,为提高其传输速率而必须提高其频率,线路本身若因蚀刻,叠层厚度,导线宽度等不同因素,将会造成阻抗值的变化,使其信号失真,因此在高速线路板上的导体,其阻抗值应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称为“阻抗控制”。

导线的阻抗由其感应和电容性电感、电阻和电导系数决定。影响PCB走线的阻抗因素主要有: 铜线的宽度、铜线的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走线周边的走线等。

PCB 传输线路通常由一个导线、一个或多个参考层和绝缘材质组成。导线和板层构成了控制阻抗。PCB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并且控制阻抗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构建。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阻抗值都将由其物理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电子特性决定:

1.信号导线的宽度和厚度;

2.导线两侧的内核或预填材质的高度;

3.导线和板层的配置;

4.内核和预填材质的绝缘常数。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